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七章 无题
    以战利品的分配来激励将士的战意和斗志,同时,也是给大明子民做出榜样,更快地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

    皇帝对这个政策是没有过考虑的,认为很好,也是在历史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

    但对于王三善等人来说,既要很好地达到战争的目的,又要贯彻皇帝的意旨,却还是要思虑周详。

    不说别的朝代,就是在明朝,将领擅启边衅,或是故意激怒土司造反,以捞军功和钱财的事情,也是不少的。

    特别是这次伐缅之战,争取附缅土司反戈一击,或是提供粮草物资,是加快战争进程的有效手段。

    如果被战利品分配的新政策刺激得不顾大局,不管是明军部队,还是参战的土司联军,逼得附缅土司顽强作战,都很有可能做出来。

    所以,王三善要控制,至少在没有想到很好的约束办法前,他不准备向军队颁布此新政。

    而这就是皇帝的高明之处,办法想到了,却在没有实践确定前很少公布。不管是试验也好,还是放权也罢,都交给官员或将领去决定。

    这倒不是推卸责任,反倒给官员们一种信任感,也显得皇帝很人性。毕竟,想象的政策,因为地方的不同,实际情况的不同,机械执行的弊端也要考虑。

    不说王三善如何跟军官们商议决定,为了此次伐缅之战,滇省、四川、贵州,甚至是广西,都在做着准备。

    尽管为了保密,要打击的目标并没有公开。但对于一些中高级将领、地方土司,还是能够猜测出大概。

    在西南边境,大明帝国的敌人除了缅甸还有谁呢?

    安南算不上,且正处于南阮北郑的战争之中;暹罗一向与明交好,帝国的规矩和习惯是不兴无义之师。

    而且,在古代就是这样,限于道路运输和通讯,要打大仗的话,用兴师动众来形容并不为过。

    粮草物资的调运储备,军队的调动训练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所以,要想绝对的保密,根本就不现实,也不可能。

    尽管滇省与缅甸的边境道路封闭,边境要塞驻兵。但连皇帝到下面的军官,也不敢保证缅甸那边得不到任何消息,不做任何的准备。

    “四川练兵三万,滇省练兵两万,广西练兵万五……”王三善暂时把战利品分配的商议停下,又宣布了朝廷的扩兵计划,“这只是今年的计划,明年还会有增加,你们可知万岁之意?”

    没人敢贸然答复,心中各有猜想,也为皇帝的魄力感到震撼,静等着王三善作出解释。

    王三善喝了口茶水,抬头扫过诸将,沉声道“我大明子民已超一亿,再过数十年太平日子,两亿也不为多。大明虽疆域万里,可地不长人徒增,地里产出不足人口吃用时,后果如何,历史上已有明记……”

    地少人多的矛盾,在历史上成为大多数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而连年的战乱,人口的剧减,则又是新王朝建立并稳而向上的根缘。

    皇帝自然希望大明能持之久远,也更不希望用人口剧减来解决矛盾。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没有谁比他更有深切的感触。

    所以,扩张是扩张,但与太祖、成祖时却大不一样。

    同时,占领广阔的土地,安置更多的大明子民,稀释内地各省的人口,度过大灾害,并使人均耕地保持在一定水平,才是皇帝谋划的百年大计。

    气候变冷、灾害频繁,种地的收益不够,那就征兵扩张,抢掠财富。

    王三善把话说得很开,众将也听得明白。

    伐缅不仅是复仇之战,更是强国富国之路的开端,更是大明帝国渡过灾害,屹立不倒的途径。

    土地要打的下来,更要守得住,以便大明子民移居迁徙,经营垦殖。

    这对军队的要求就提高了,可不象以前的羁索州,少量人马轮值,维持大明天朝上国的尊严。

    而所占之地要变成大明帝国的州府县,新的边境,新的城池,驻军不仅要防御稳固,还要变成下一次战争扩张的利矛。

    可以想见,在新占领区保持稳定,镇压和杀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初期将会很残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王三善结束了今天的军议,让众将回去消化一下,明天再提出想法和建议。

    有些事情,王三善并没给众将详细讲述。

    比如四川的秦良玉,因平定奢安之乱而获封伯爵,也开了明朝女子封爵的先河。此番川兵调动,秦良玉再度请缨,将率五千石柱土兵赴滇参战。

    还有广西的土司,四家联合出兵一万,也获朝廷批准,行将赴滇。

    滇省的土司就更加积极,那氏、沙氏、普氏、刀氏等等,计划出动的人马已超六万,只待朝廷准许。

    不仅是动员,还有训练,明军的战力自是可信,却不想让土司联军拖了后腿。

    正是这般大的动静,王三善等人也作了备案,防范缅人的提前进攻,在边境布置了强军精锐。

    所谓的强军精锐,自然是经历过平定奢安叛贼作战的军队,由表现突出的将领率领,其中就有徐三少等武学毕业,一路晋升为中高级军官的年轻一代。

    望远镜的视野中有山峦、丛林、道路,甚至还能看到远处村寨的袅袅炊烟。

    徐三少抿了下嘴角,放下望远镜。

    随在其身边的是作战参谋,总结了最近侦察的情报,继续汇报着“缅人装备的火枪数量不少,但皆老式火绳枪,是从西夷手中购买……”

    葡萄牙人曾经在缅甸沙廉盘踞过,得到了当时缅王的许可,也因此购买了不少西式火绳枪。

    这些火绳枪比明军以前装备的鸟铳厉害,可却大大落后于现在明军的燧发火枪。

    而且,缅人与葡萄牙人已经交恶,把沙廉的葡萄牙人赶走,断绝了武器装备的后续供应。

    另外,缅人作战擅用象兵,看似凶悍,但明军为此特意多配备很多重型火枪,克制大象应无问题。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