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章:纵横捭阖(欠更还完了,开始本章说数目加更)
    当大殿之内的约定传遍整个齐国之时,有志之士反应不一,但绝大多数的贵族却都觉得,此乃一举两得之举。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到底是效忠国君还是效忠田氏了,再也不用做选择题了,真好!

    而田氏也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做战争的准备,而孔子则是被国君叫来,讨论如何应对齐队。

    “橘君的婚事,竟然一举化解了国内的局势,还使得田氏下定决心对我鲁国出兵,实在是荒谬!荒谬!”鲁侯很是不满的道。

    原本孤吃着西瓜看着戏,就等着什么时候田氏代齐,然后好高举为齐侯报仇的名义进攻田氏呢,结果看了个寂寞!

    就这?

    看热闹看到自己身上了,你们好好的内斗不行吗?怎么就扯到我鲁国身上了?

    “对了,此事,丘你怎么看?”

    闻言,孔子便说了一些已经得知的情报“根据线人来报,此次齐国共出兵十万。田氏家兵一万,齐国原本有十万大军,有三万是田氏可以直接调动的,这三万人此次来了两万,中立的四万大军,此次来了三万,忠于国君的三万大军,此次来了两万,田氏又号召中小贵族,出兵两万,共计十万大军!”

    “十万?!!!”

    听到这里数字,鲁侯坐立不安,直接就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反复走动,嘴里不断的念叨着十万这个数字“怎么办?怎么办?鲁国的国人,都不知道有没有十万,齐国直接就出动了十万大军,丘,你有把握吗?”

    孔子虽然心里觉得国君不是很优秀的样子,但却没有抱怨什么,而是老老实实的道“把握还是有一些的,丘在玄门、大明时空之中,连百万闯贼都应对了,也不差这十万大军。只要国君愿意信任丘,丘就替国君抵挡田氏的进攻。”

    “从此刻起,你为鲁国代国相,说说你的想法,不会动用太多国人吧?”鲁侯担心的道。

    听到这里,孔子就知道,国君胆小的毛病又犯了!

    鲁国一共就只有百万人口,在当今的列国中,只能算二流国家,国人总数目肯定没有十万,国都附近有大约三万国人,属于振臂一呼,就能拉上战场的那种。他们素质较高,属于合格的士兵。

    但是鲁侯已经说了,不要动用太多国人!

    这些国人,还有公室,他要留着防守国都。所以,这个代国相,不是这么好做的!

    孔子能怎么办,他只能点头或者摇头了。

    点头,代国相就是他的,但肯定不能大规模征召国人。

    摇头,他孔子就和这场战争无关了,然后就要眼睁睁的看着三恒或者其他的大贵族带领鲁队去送。

    想了想,孔子觉得自己其实也没有选择,便点了点头“君侯放心便是,此战丘只动用自己的三千弟子,至于国人,征召五千即可,不过这样的兵力,实在是太少太少,请国君授予丘便宜行事之权。”

    听到这里,国君连连点头,然后开始主动解释了起来“哎,不是孤不愿意多征召国人,而是三恒势大,不得不为之。”

    三恒,是鲁国国内的三位传承久远、势力极大的三位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因为他们三家的祖宗都是鲁恒公的后人,所以加在一起,又称三恒。

    三恒联手之下,把持鲁国国政,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而是很多很多代。

    要是国都附近,国人少了,鲁侯连睡觉都不安稳!

    大权臣的问题,不仅仅是齐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当今这个时代,所有的诸侯,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具体方略呢?”鲁侯关心的道。

    “得回去和弟子们讨论之后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论兵法,我不如仲由,论政治,我不如赐、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论经营,我不如赐。”孔子老老实实的道。

    “去吧去吧。”鲁侯摆手道。

    虽然鲁侯感觉孔子好像不是很靠谱的样子,但是他发现自己认识的人里面,已经没有比孔子更靠谱的了。

    ……

    “事情就是这样,二三子怎么看?”

    孔府之内,孔子招来十余位核心弟子,开始向他们问政。

    “三恒真是毒瘤,都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和国君互相牵扯,鲁国要是亡了,他们就是真正的凶手!”子路不满的吼道。

    孔子见状,睁大了眼睛瞪着子路,子路一看孔子生气的模样,便嘘了一声,接着道“齐国此次来势汹汹,十万大军,没有任何水分。”

    “虽然这十万大军的综合战力,还比不上大明的边军。但是在列国之中,已经可以算是精兵了。”

    说到这里,子路略一沉思,便解释了起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要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看待。比如装备、士卒的个人素质、士卒的战斗、战斗意志是否强烈、后勤粮饷、受伤、死亡之后的补贴等。”

    “但是,综合来说,组织度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比如戚家军,戚继光活着的时候他手里的那万余戚家军,那是真的强!”

    “而田氏此次的十万大军,其实也是有明显缺陷的。首先,他们内部人心不一,田氏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也做不到直接撤掉贵族的官儿。”

    说到这里,子路忍不住叹了口气“哎,差距太大了!真的太大了!”

    “在大明,我直接征召普通百姓,重新训练,都用不着这么麻烦,哪里像现在,军队之中,竟然不是谁有本事谁占据高位,而是谁爵位高,谁占据高位。”

    “齐国也是一样,军队之中的高层,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普通人就算再有本事,中层军官基本就到头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是很有优势的。我们此战,只动用诸位师弟,五千国人,至于剩下的,征召野人吧。”

    越是对比,大明和列国之间巨大的差距,就让子路感觉浑身不适,一个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有本事谁上,一个却是贵族世袭,谁出身好谁上!

    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嘿嘿)识(呵呵)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直接让子路脑壳儿疼!

    “八千人,会不会太少了?至于野人,短时间内,没法儿作战吧?”孔子忍不住问道。

    听到这里,子路毫不客气的怼了起来“老师啊,你不懂就不要瞎说!”

    “三千位师弟,都是识字的,都是认识我子路的,也都是服气我子路的,他们全都修行过象形拳,也都学习过射术、剑术,作为一个合格的什长,没有任何问题。”

    “有了三千位师弟,就相当于三千位合格的什长,以他们为基础,配上三万野人,稍微训练一下,就是三万战斗力毫不逊色于齐军的精锐。野战短时间不行,但守城是半点问题也没有。”

    “至于此战,田氏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也只是十万大军而已。三万人防守,就够了。到时候,多建设堡垒,使用砖墙、土墙、泥土,多建设坞堡,用乌龟流战术,拖下去就是。”

    “到时候,出动两千五百位师弟,配合两万五千野人,在前线构筑坞堡、堡垒,用麻袋装土,可以快速的堆砌城墙,建设防线。”

    “到时候,直接弄出一个绵延百里的麻袋、砖墙防线。配合近乎三万大军,配合河水、山川等地形,守上三个月一点问题都没有。”

    “剩下的五百师弟,就在都城附近,建设一座大营,专门练兵。每半个月,前线退下一批老兵,大营就送一批新兵过去。”

    说到这里,子路就再次睁大了眼睛,看着孔子“这一次,老师还得组织高手,就像防守京城之时的救火队一样。”

    “在死完所有野人之前,田氏休想前进半步。”

    “而等到此战胜利以后,老师你也可以携大胜之威,直接威逼三恒甚至是瓦解三恒,成为真正的实权鲁国国相。”

    听到这里,孔子摇了摇头“打赢这一仗再说,赐,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前往国外寻求援军、物资,这一战不仅仅是田氏和鲁国的战争,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以更高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战。”

    “我们可以试着向晋国求取援军,以姬姓诸侯的名义,多少总能要点儿支援过来。”

    听到姬姓诸侯四字,孔子缓缓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理由,自从周天子分封诸侯以来,天下间的姬姓诸侯越来越少,如今若是还不团结起来,那么只会被外姓诸侯各个击破,所以,全天下的姬姓诸侯要团结!

    那么,作为姬姓诸侯的老大哥儿,晋国哥哥,你是不是支援鲁国弟弟一些粮食、军队、兵甲?

    “如今晋国内部,韩赵魏三家和智氏正在关键时刻,所以,他们不会动用太多的力量来支援鲁国,但也不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此事。最大的可能,是支援少量军队以及大量物资。”

    “而有了晋国的帮助,人心立刻就会产生变化。至少,国君、国人、中小贵族们的信心,会上涨不少。”

    晋国,确实有这个影响力!

    “除了向晋国求援之外,还可以向吴国求援。若是幸运的话,兴许可以从吴国求取数万援军。”子贡淡淡的道。

    “数万援军?怎么做到的?光是承认吴国也是姬姓诸侯,帮助吴国大力宣传,可不值这个价!”子路不解的道。

    吴国,也是姬姓诸侯。

    起码,吴国自个儿一直是这么声称的。

    但中原诸侯是否承认,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的。

    “试试吧,我且尽力一试,成功了更好,即使不成功,也能有数千援军。”

    “那就先试试。”

    ……

    大明南京城下,秦淮河上,某座画舫之中,子贡在这里悄悄的拜见了王诩,说着一些见不得人的话。

    “听闻橘君已经拜师叔为相父,师侄这里就提前恭贺师叔,执掌齐国大权,身配齐国相印了。”

    听到这里,王诩笑呵呵的,啥也没说,盯着远处的舞女,听着各种丝竹之声,沉醉其中,好像子贡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师叔,此次田氏出兵十万,来势汹汹,不可一世,倘若让田氏真的灭了鲁国……”说话之时,子贡一直在观察王诩的神色,可惜观察了半天,也只是观察了个寂寞,除了王诩心态很好、城府很深之外,啥都没看出来。

    “师叔,师侄此来是为了求取部分田氏情报,包括此次的出兵路线,那些将领的具体情报、性格特征、粮草运转路线等管关键情报。如果鲁国赢了,师叔才好顺利执掌齐国大权不是?”

    听到这里,王诩摇了摇头“师侄啊,师叔问你一个问题。孔丘和三恒争权夺利的时候,会主动引外兵进入鲁国,帮助他干掉三恒吗?”

    “不会,师父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巧了,师叔我也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所以,哪怕再怎么仇视田氏,师叔也不会通过直接出卖齐军的方式来干掉田氏。”

    子贡却不忧反喜,不会通过出卖情报的方式干掉田氏,那就是说,会以其他方式,干掉田氏“还请师叔赐教!”

    说着,子贡就向王诩拜了一拜,还主动给王诩倒了杯茶,弯腰站在一旁伺候,有礼有节。

    “嗯,虽然老夫常常说孔丘迂腐,但这礼节方面确实挺到位的。田氏看上去有十万大军,其实就是只纸老虎罢了。”

    “我已经听说了鲁国向晋国求援的事情,但是太小气,太小家子气,要有大格局,要放眼天下。”

    “你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便可挑动天下大势,获取吴国的援军、墨翟麾下的工匠、楚国的粮食、兵甲……”

    听着听着,子贡就越发的开心“学会了!学会了!原来,这就是大格局!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不愧是师叔!”

    拱了拱手,子贡就开心的离去了,朝着海外而去。看着子贡离去的背影,王诩默默的前往论坛之上,悄悄的给墨子发了条消息墨翟道友,楚国即将进攻宋国,大好机会,你要把握啊。(三千具强弩、一百门火炮、五百名工匠,一个都不能少)

    ……

    不久之后,子贡就在夷洲岛上,见到了阖闾。

    “师叔,田氏伐我在即,还请师叔看在同为姬姓诸侯的份上,派遣一支援军。此事之后,鲁国上下将感激不尽,并大力宣扬吴国姬姓诸侯的身份,让吴国也成为中原文化圈的一份子。”

    “三千,三千援军!我会让世子夫差带着三千援军,前去支援鲁国。”阖闾伸出了三根手指。

    “自从师叔继位吴侯以来,便不断改革,壮大吴国国力。但是,吴国和楚国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纵使是此刻,吴国的综合国力,仍然远远无法和楚国相提并论。”

    “师叔这几年来,改革军制,与楚国大小战了一百多场,胜多败少,疲楚之计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这对于吴国名声的改善,并无太大帮助。对于中原诸侯、中原士人而言,吴国,依然只是南方的蛮夷小国罢了。”

    “而这时,倘若师叔可以派遣一支军队,击败田氏大军,那么师叔的名声,吴国的名声,必然大不相同,到时候,无论是招揽中原士人,还是招揽其他玄门道友,都很有好处。”

    听到这里,阖闾举起茶杯,一口喝光里面的茶水,连茶叶都咀嚼了几下“我可以让夫差,带领五千精兵过去,顺便招揽士人、玄门道友。”

    子贡再次抱拳一礼“这几年来,师叔的疲楚之计初见成效,在多频率小规模战争之中,吴国胜多败少,楚国的国人、中小贵族,地方封君,纷纷破产。”

    列国之中,打仗是不发工资的。即使发,也只给少量的一点点。

    所以,国人们参加战争,国君管饭的时候,国人所在的家庭,就失去了一个壮劳力。

    若是战争时间一长,就会耽误春耕,一年的收成,都要大打折扣。

    国人也只是稍微富裕一些的普通人家,比野人强一些,但抗风险能力,连后世的中小地主都不如。

    如果打了胜仗,有劫掠敌国的财物,有国君赏赐的财物,一般来说肯定是赚的。可一旦吃了败仗,就意味着战争期间,国人没有任何收获,国君肯定也没钱去补贴普通国人。

    让国人破产,这就是疲楚之计的核心。

    “实际上,如今的楚国内部,早已矛盾丛生,国人对贵族不满,中小贵族对国君不满。但是,由于吴国这个外敌存在,所以楚国内部的矛盾被吴国楚国之间的大矛盾给压制了。”

    “这种时候,吴国若是直接停战,甚至是撤军,那么楚国内部的矛盾便不再被压制,而是会直接爆发。”

    “一个不再团结的楚国,对吴国而言,才是最有利的!”说到这里,子贡就开始品茶了,而阖闾则是陷入了思考之中。

    “孤可以召回伍子胥,让他带领一万精兵,前去帮助鲁国。贤侄可真是厉害,三言两语之间,就从孤这里讨了整整一万精兵,真真是国士之才。”

    听到这里,子贡微微摇头“比起真正的国士,小侄还差得远呢。”

    说到这里,子贡就回想起了王诩对他说过的话“你能连续想到这三个好处,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师叔再帮你想一个阖闾无法拒绝的好处!”

    合上了茶杯,子贡接着道“师叔,除了以上好处之外,其实帮助鲁国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师叔,你觉得晋国强大吗?”

    “强大!”

    “如今的吴国,是晋国的对手吗?”

    “不是!”反复思索良久,阖闾说道。

    “如今的列国之中,可有哪个国家是晋国的对手?”

    “没有!”

    “这些年来,晋国也在改革,而且改革的非常快。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互相敌对,形成了两个团体,这两个团体,不断紧逼对方,互不相让,一方通过改革获取了好处,另一方必然迅速跟进,他们的改革速度,是列国之中最快的!”

    说到这里,阖闾也沉默了。

    这才是最让人难受的!

    最先改革的,明明是我吴国!

    可是改革力度最大的,改革速度最快的,改革范围最广的,却不是吴国,而是晋国!

    改革这玩意儿,也是要靠竞争的!

    吴国为了和楚国竞争,所以勉强也算是上下一心,阖闾的改革在不伤害贵族利益的情况下,还算顺利。

    距离玄门诞生都五年了,可是像鲁国这样的老旧、保守国家,却几乎什么都没变,孔子也是直到这场战争,才成为代国相。

    比起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吴国的改革速度已经算快了。但是和晋国比起来,吴国仍然算是保守。

    其实,韩赵魏三家还有智氏也都有苦难言。

    韩赵魏我其实不想改革这么快,但是智氏在后面盯着,我要是稍微慢了一点,哪怕只是慢了一步,智氏就要追上来了,到时候,以智氏的体量,完蛋的就是我们了。

    智氏不是我想这么激进,而是韩赵魏三家不当人子,他们什么都往大一统上靠,越来越像大明朝,我要是不迅速跟上,就会被他们三家平推。

    “一旦韩赵魏三家和智氏分出胜负,中原诸国可有能力敌他们的?没有!天下可有晋国的对手?没有!”

    “所以,我若是君侯,必亲率精兵,前往中原,暗中拾掇韩赵魏三家和智氏,帮助他们开始内讧,帮助他们开战一场全面战争!”

    “如今的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之间,早已水火不容。他们之所以还能保持平衡,是因为没有外力。一旦在外力的介入下,双方必然爆发全面战争,只有晋国真正的乱了起来,列国才能有机会!如果晋国能直接分裂为两个甚至是数个国家,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所以,君侯大可亲率数万精兵,以援助鲁国为名,顺利抵达鲁国。击败田氏之后,君侯便可直接前往晋国,或者帮助晋公,或者帮助韩赵魏三家,或者帮助智氏,当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君侯自可离去。”

    一个团结的晋国,是天下诸侯心中的梦魇。

    可一个分裂成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的晋国,也就这样吧。

    哪怕不能顺利分裂晋国,可只要晋国爆发内战,持续多年,那么晋国在此期间就没法儿发展,吴国便可趁机多发育一段时间,这也很好了。

    “孤必亲率三万精兵,前往鲁国帮助鲁侯,抵挡田氏的不义之军!”

    从三千到五千,从五千到一万,从一万到三万,子贡此行可以说是收获巨大。不过,还没完。

    离开了夷洲岛之后,子贡就在一座海外岛屿之上,见到了此行的目标——楚昭王。

    在大明世界,楚昭王乃是大明朝海外诸多封君之一,即使是之前,他也是镇海公王诩麾下的封君,而不是阖闾的封君。

    这些年来,经过他的不断治理,如今岛上有国人万余,野人十万,奴隶五万,这样的规模,放到列国之中,也可称孤道寡了。当年周天子分封天下之时,子爵也不一定有这么强大的实力。

    而昭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也真正的见识到了底层国人的生活。所以他一眼就看穿了阖闾的疲楚之计,也一直在努力的瓦解此计。

    当然,这些都不是昭王取得重大进步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曾暗中数次求教于熊岩,然后在熊岩的建议下,读了很多大明朝的史书,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

    史书、数学,这两门课程,是真正的可以增长智商、情商的课程。前者长情商、心眼,后者长智商和脑袋瓜子。

    所以,如今的昭王,是一个加强版的。

    “鲁国端木赐,拜见楚侯!”

    虽然楚国老早就称王了,但中原诸侯不承认,不过是圈地自萌罢了。除了楚国之外,还有谁承认楚国的王爵?

    当今列国之中,唯一的王,是周天子。唯一的公爵,是晋国。其他的诸侯,就是实力再强,官面上的称呼,也只是侯。

    齐侯、楚侯、吴侯、秦侯……

    昭王并未在称呼上多浪费时间“田氏伐鲁,你这一路走来,求了不少援军啊,虽然知道你的目的,可孤还是想知道,你想怎么说服于孤?”

    “吴侯即将率兵前往中原,与齐国争锋,楚国可以好好的缓一口气了。”

    “既然如此,寡人就更不会派兵了。”昭王淡淡的道。

    “当今乃大争之世,诸侯争锋,不进则退。吴侯前往中原,对于楚国而言,此乃难得的机会,君侯难道不想抓住机会,好好的改革内部,练就一支强军吗?”子贡主动问道。

    “想。”

    “可是,如今楚国内部矛盾丛生。这些年来,君侯为了尽可能的保住国人,以至于与吴国的战争,大都派遣和君侯不对付的大小封君。国人倒是保住了,他们也越发的感激君侯,可是封君、贵族却越来越讨厌国君。”

    “倘若不是吴国的压力,倘若不是吴国年年都要攻打楚国数次,封君和贵族们早就联手对付国君了。而这一次,吴侯真的要离开了,君侯又打算如何处理国内的封君、贵族呢?”

    听到这里,昭王坐直了腰,终于认真了起来“先生有何见解?若是很有道理的话,本王就援助鲁国一批粮食、兵甲。”

    “君侯可以让那些保守、落后的封君贵族们,聚集在一起,攻打宋国!直接告诉他们,此次劫掠宋国,所得全部归封君所有。”

    楚国和列国不一样,楚国内部是真正的分封制,有实力的封君,到处都是,地盘极大,理论上讲,从淮河、长江,一直到岭南,全都是楚国的地盘,但绝大多数地盘,都没怎么开发。

    所以,楚国内部,封君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些封君,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自主权极高。

    甚至在某些大贵族的领导下,还具备着主动劫掠外国的习惯。抢了就跑,能打赢就狠狠的抢,抢完了,给国君上缴一笔物资即可。因为只有这样,国君才会替你担保。就不用担心,其他的小国派兵抢回去。

    “宋国如今都快被墨翟自下而上彻底占据了吧?就凭那些封君、贵族,就敢攻打宋国,这是送死吧?”昭王冷冷的道。

    “没关系,他们若是输了,君侯可趁机削弱他们的权利,剥夺他们的封地,内忧就没了。他们若是赢了,那宋国就彻底被削弱,短时间内无法威胁到楚国,外患就没了。”

    “此战无论胜负,最终得益的都是君侯。打死除内忧,打赢除外患,君侯怎么都不亏。”

    “此外,君侯还可以趁机抓紧时间,进行改革。也只有那些反对君侯的贵族们都离开了,君侯才可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君上的手里,握着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那么,以楚国的底子,一切都不是问题。”

    “此外,也只有楚国出兵宋国,吴侯才会放心的派遣三万乃至于更多的军队前往中原与齐国争锋。否则,吴侯若是只派遣三五千人,恐怕那不是君侯愿意看到的。”

    “孤考虑考虑。”

    片刻后,昭王就联系上了熊岩。

    “堂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我该答应吗?”

    完整的看完了子贡、王诩密谋的熊岩,看着眼前这个看上去纯真无邪的堂兄,还能说什么呢?

    一切都是子贡做的,可是子贡的作为却一直在王诩的预料之中。明明王诩想要通过鲁国打击田氏,可是最终却只动了动嘴,然后子贡就天南地北的跑来跑去,最后,还要感激王诩的指点。

    至于眼前这个王弟,也不简单。从年纪上讲,熊岩才是堂弟。

    但是昭王厚着脸皮,主动当弟弟,并一直称呼熊岩为堂兄,熊岩能怎么办?当然是应下来了。

    “这事儿吧,可以应下来。另外,你立刻备一份厚礼,前去拜见吴起,以师礼待之。然后拜其为令尹,放手让他主持改革大业。”

    “彻底放手吗?”

    “对,直接放权。不要担心,吴起不是楚国人,也不是贵族出身,所以他在楚国的根基,约等于零。他即使当上了令尹,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篡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