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南郡、江夏,相继光复,最高兴的,应该就要数卫鞅了。
原本大晋的众多刺史之中,他是最名不副实的那一个。
毕竟他刚刚上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手底下也才只有一个襄阳郡,再加半个南阳郡,他这个刺史,其实最开始和一个郡守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这个位置,其实本身也并不符合他的身份!
毕竟,他作为如今大晋最强的一批外戚之一,而且还在征蜀之战之中立下了功劳。
征蜀之战,前线的那些将士们固然是劳苦功高,可为他们保障后勤的那些人的功劳,也绝对不在他们之下。没有后勤保障,前线的一切都是白扯淡。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开国皇帝评选守战的时候,很多情况之下,并非是像韩信那样的名帅,又或者是什么不世出的猛将,而是像萧何那样默默无闻的大管家。
在征蜀之战之中,管仲与卫鞅两个人联合保障了李靖几十万大军的后勤,这其中自然是功不可没。
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有名无实的刺史之位,也确实是不太符合卫鞅的身份。
但好在,经历了这一战之后,他总算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如今,虽然暂时只是先拿回了荆北,荆南依旧还是在朱元璋的手中,可是,至少,他这个所谓的荆州刺史,才总算是有那么点样子了。
再说了,以如今的这幅战局的发展程度,难道距离荆南还会远吗?
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他这个荆州刺史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荆州刺史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看起来是一个刺史,实际上,和一个郡守有什么区别?
因此,荆北战场战局每推进一步,卫鞅就要激动一分。
当初南郡刚刚下来的时候,虞允文就直接被派过去当郡守了。
如今,江夏才刚刚打下来,于谦就得令第一时间走马上任了。
虞允文、于谦,包括如今已经官至益州刺史的诸葛亮,他们虽然都是典型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却也同样,相比于从军,他们更加乐于从政。
能够出将入相的话,固然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只不过,这世上可没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东西。
如果有的选择的话,一个帝王,能够让手底下的臣子单方向发展,就不会让他们在文武两条路上双开花。
文武两条路上双开花,听起来是好事情,但是,往往代表的也是权力。尤其是那些出将入相,在文武两条路上都做到巅峰的任务,他的存在很可能对于皇权就是一种威胁。
这两个人虽然有一定的战功,可是,他们如果在军中发展的话,并没有什么优势。而如果继续立足于军中的话,之后再想要转回政治体系,可就不见得那么容易了。
而在占据了江夏之后,让原本处于弱势的晋军水师,进一步扩大了地利上的优势。
因此,戚继光的心情显然也不错。
尤其是在之前,因为在大局上占据了优势,故而,虽然手中掌握的实力不如伍子胥,但是,却依旧难得在水战之中占据了优势。
至于白起、王翦、张辽他们,这个时候则是做好了配合郭子仪他们,给予江淮地区最后一击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白起,他们虽然也可以南下荆南,但是,除了张辽有所意向之外,剩下的两位,却一致否决了这个提议。
无他!
以他们现在的情况,没必要冒险而已。
如果这个时候南下进来的话,后勤的保障,就完全只能够依靠水师来保障了。
如果他们的水师能够压住扬州联合水师,或者白起他们会选
择这种办法,而不是将过多的兵力集中于一处。
可是,问题是现在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走这一条路的话,他们的粮道无法百分之百的安稳。
故而,白起、王翦他们选择暂缓攻打荆南,而是先一步进军江淮地区。
不过,他们在江夏打了半年的时间,其实江淮地区那里,这个时候也到了最后一击的时候了,只差压死骆驼的这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根本就没必要讲这么多人马一口气全部都压上去!
毕竟,如果等到江淮地区被拿下之后,到时候整个长江防线处处漏风,就算是朱元璋的扬州联合水师再强大,也绝对没有面面俱到的道理。
那个时候的他们,依旧还是要由荆北南下荆南的。
将所有的兵马,先是东进江淮地区,然后折返回来,再南下荆南,何苦来哉?
更不要说,以江淮地区目前的情况,也根本没必要派这么多兵马。
因此,白起与张辽一面做出一副随时渡江的准备,一面由王翦领五万兵马东进江淮。
同时,白起与张辽这个时候留在荆北,也是为了重新整合晋军各部兵马。
毕竟,荆北这一场大战,打的确实不轻松。
在徐达一心一意死守的情况下,虽然最终啃下了荆北,但将士们也损失惨重。
光是一个江夏战场,前前后后就损失了八万的兵马。
而从南方大战开始到至今,整个北线战场,前前后后损失的兵马已经超过了十三万。
不少部队的编制已经打残了,而很多部队的编制也只剩下大半或者是小半,就算是一些保存好的,缺员的情况也非常严重。
因此,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白起必须要趁这个难得的时间,对于现有的部队重新进行整合。
毕竟,总不能白起下令让某一位将军领其一应部属参战,本来那位将军的一应部属加起来有3000人的编制,结果最后就伤了个一千人,那不是闹呢吗?
重新整合现有的部队,也是白起他们的当务之急。
除此之外,那就是让将士们进行一个短暂的休整了。
这一战损失如此之大,将士们这个时候也紧绷着一根弦,已经快到了一个极限了,适当让他们休整放松一下是必要的,更加是必须的。
而随着王翦的五万兵马已经开始南下江淮地区,也就标志着朱小四的绝路即将到来。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