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有名望的人家可不会来绥安伯府赴宴。
那金家的夫人,家中是经商的,尤其在本地做的绸缎生意很是红火。本次也在受邀之列,一听说邀请她的人是绥安伯府的大夫人,直接就把帖子让人拿去烧了。
“真是晦气。个破落户,还当自己是什么镶金的天仙不成。”
如金家夫人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沈夫人就在其中。
收到帖子,她先是看了看,确定邀请人是小箫氏,便将帖子置于一旁,冷笑道“这萧莘也是好大的脸面啊。她算个什么东西,也敢让我上门?她即便是求着我,也得看我是否肯给她几分薄面。姜十三的事我还没和她算账,她倒也好意思。”
沈夫人的奶嬷嬷李氏看了看帖子,又说“这大夫人是姜七娘的后母,咱们要是不去恐怕会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沈夫人横眉道“当谁不知道她那点根脚,也敢跑到我面前装蒜。我这几年养了女儿,脾气也收敛了。不然本夫人非冲上门去,抓花她的脸。”
李氏摇摇头,忍俊不禁的说“夫人何必和她计较。她一个在姐姐孕期就能勾引姐夫的人,岂能有什么好心。我只担心,她明知道咱们和姜七有怨,还偏要给咱们下帖子,莫非是有什么打算。姜七必定会对她讲,是十三娘救了咱们大娘子。以那萧莘的脾气,未必不会对姜七使什么手段。依老奴的想法,还是要去。就算咱们不为她,也得看看她要使什么手段,好替姜家女郎把把关,免得她给人欺负了去。”
沈夫人一点就透,“你的意思是,我要是不去,她难免会以此事为由,对七娘发难?”
“夫人也听过她的风评,这种事她未必做不出来。”
“果真是个小娘养的,天生就是坑害人的玩意儿。我去,让大娘子好好待在家里,不准出门去。姜家是什么腌臜的地方,我多看一眼都要长针眼了,就别让大娘子去趟这浑水。”
李氏应喏,回道“老奴会让美娘子过府上来陪伴大娘子。”
“这也好。不然就她那泼猴的性子,肯定坐不住。她要闹着去姜家看七娘,我还能把她关起来不成。”
赏梅宴当日,沈夫人只稍加打扮,并没打算去抢谁的风头。
将要到伯府时,她掀了帘子往门口看。
只见小箫氏挺着一颗有些吓人的肚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站在那儿迎来送往。
“她这肚子眼看着就要生了吧?也是真不省心。你说她要是在席上阵痛,那可就好玩了。”
李氏嗔了她一眼,“待会儿到了姜家,夫人可不准乱说话。”
“我的好嬷嬷唉,我也不是嘴上没把门的。就她?我还不屑于和她多讲半句。”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沈夫人看小箫氏是哪哪儿都招人恨,根本不可能和她多说一句。
倒是她下马车后,小箫氏看到人,先上来迎了下。但也仅仅只是做了番姿态,人可是站在门口没往石阶下走个半步。
沈夫人心中有气,暗暗道你也别来接我,我还怕你要在我面前摔了,我还得赔你个孩子。
“这不是沈夫人嘛。哈哈哈,好久不见了。”
沈夫人又想笑个像只老母鸡,也敢出门来。要是我,干脆就待在家里,这辈子都不敢出门。
小箫氏办的宴,本来与姜萱没什么关联。
但她这边用过早膳,赵嬷嬷便来,说是今日府中办赏梅宴,让各个院子里的小娘子们都去前头耍。
姜萱已经知道小箫氏的算计,对此倒也不觉着奇怪。
“看来怀了孩子,本领也长了。要是搁在以往,我要是不去,她就得过来拉人,现在倒知道迂回了。”
碧荷正给她整理裙摆,忍不住说“那混混已经潜入府中,丑奴问可要把人直接拿下。”
“拿下吧,查查他是否还做过相似的事,坏了哪家女子的清白。要是没有,便痛打一顿丢出府门去。要是有,就直接扭送到官府。”
姜萱说完,又顿了顿。“要是没有,暂且先别丢出府。我想想,唔……小心忙着应付前院,必定没工夫看管自己的院子里,把人丢到她的床上去。”
碧荷拍手,附和道“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只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我要和她计较,她今日不死也得脱层皮。她倒是得感激她肚子里的孩子,要是没了这个孩子,就她和姜若的算计,我今日必定要让她们母女留下半条命下来。”
姜萱弹了弹手指,今日涂的这个窦丹的颜色很好,粉白粉白的,透着股病气,她喜欢。
“待会儿为我仔细梳妆。她不是爱在别人面前装好人,我就给她这个机会。”
碧荷一点就透,忙扶着人到镜台前。
“娘子就瞧好吧,婢子一定把这妆容画的妥妥当当,半点都让人看不出来。”
前院热闹,有是想要看看小箫氏葫芦卖的什么药,也有自家有儿郎想见见姜家的女儿,也有单纯就是来凑热闹玩耍的。
“那姜家的嫡女,好似行七,叫什么倒是不晓得,只知道是称作七娘。”
“便是那大箫氏留下的女儿?仿佛也及笄了,可听说还未订亲。”
“有这样的后母,亲事就难了。也不知道这样的女儿,要嫁入谁家。”
“我倒是觉着二房和三房养的女儿还不错,知礼妥贴。虽是庶出,但只要不拘身份倒也不错。我家中还有两个为成婚的庶子,今日也可以相看一二。”
“哈哈,我家里倒是有个外甥。”
各家的夫人说着话,不知谁说了声“看那儿。”
只见抄手游廊处缓缓走来一名曼妙清丽的女子,她的步伐不疾不徐,端的是稳重优雅。只是仿佛身子骨不太康健,走路时还得需要婢女搀扶。
许是察觉到有人偷看,她扬起脸看过来。
霎时,有人吸了口气。
“好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妙人儿。”
“女儿生的如此风姿,我倒是遗憾未曾得见大箫氏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