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转折?
    这个称呼代表着与他之间的亲近关系,也是单超等人的表态。

    简单地安排完,单超几人便匆忙告退,毕竟还有大把的事情等着去做,时间紧迫啊。

    当晚,刘志悄悄宿在了空置已久的东宫,将周来打发去了德阳殿。

    夜里,总觉得有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便干脆起来披衣而坐,黑暗中静静地思索着。

    后日的朝议上,已经确认有人会发难,可这件事情本身就很不可理喻。

    幕后势力到底想干什么?

    这样虚张声势,并不可能把他轰下台,反而还很容易暴露他们的意图。

    而且由于联名的官员比较多,想保密基本上就是个笑话,明知故犯,为何?

    从之前的种种行为来看,这个利益集团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些行动甚至自相矛盾。

    他甚至觉得,其中有部分人并不是那么坚决地要换掉他这个皇帝,毕竟他虽然进行了部分改革,但对士大夫集团也算不错的了。

    扪心自问,刘志不相信,会有那么多的人真心想来推翻自己。

    其中部分人,很可能只是想借此扩充势力,浑水摸鱼罢了。

    这个设想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他们的行动看起来十分拖沓,给了他充分的时间来警醒和反制。

    后日的行动,或许只是他们抛出来的烟雾弹,为了迷惑自己的视听。

    这也说明,其实那些人很清楚,他们有可能暴露了。

    他们,终于要行动了吗?

    深吸一口气,刘志的心中反而升腾起一股昂扬的斗志,若说第一次剪除梁冀的行动,他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多半靠的运气。

    那这一次,他靠的纯粹就是自己的努力,在与这些隐形势力的斗争中,他觉得自己正在飞速地成长起来。

    虽然他离运筹演谋,鞭挞宇内之类的境界,还相距遥远,但却也算得上是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了。

    只是手段还不够成熟,运用起来常常捉襟见肘,漏洞频出。

    不过,他相信没有人是天生的政治家,还不都是在残酷的朝堂斗争中,一步步锻炼出来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机变无双,而是要不断地总结,一点点艰难地进步。

    好在他还有许多后世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既然他们意见不统一,那到时候最好采取分而化之,逐个击破的策略了。

    刘志坐在窗前,仔细琢磨了半夜,觉得实在有些困了,这才倒头睡去。

    第二日一早,杨俭便派了苏曜前来求见,非常时期,他赋予了龙麟卫各骨干随时进宫的特权。

    “陛下,汉中那边传来消息,有人控制了为李固守墓的三个儿子,因为无法靠近,只听到其长子李基曾高声叫骂。”

    “有这种事情?都骂些什么?”

    刘志也觉得莫名其妙,李固早已去世,其子目前情况下也都是白身,无权无势。

    控制他们,能捞到什么好处?

    “李基说:先父当日慷慨就义,临死之前所寄血书,意在振聋发聩,警醒世人,却不想被尔等不忠不义之徒强行曲解。”

    说到这里,苏曜抱歉地看着他,“后面可能被人给堵住了嘴,就没有了。”

    “血书?”

    脑中灵光一现,他觉得自己已经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线索。

    刘志当初派人暗中保护李基等人,是担心有逃窜的梁冀余孽,会去报复他们。

    毕竟李固在与梁氏集团的斗争中,为刘志争得了舆论上的支持,他的死,也让那些原本沉默顺从的公卿们,开始人人自危。

    而他们如今手无缚鸡之力,又身处乡间野外守陵,实在太容易成为有心人的目标了。

    可没想到,这一偶然为之的举动,却为他无意中带来了转机。

    “苏曜,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李公在狱中一共写了几封血书,分别都寄给谁人?”

    那次在北门狱探监,就是苏曜陪着董班一起去的,难怪杨俭会派他来汇报。

    除了远在沛县的董班,没人比苏曜更清楚其中的细节了。

    “回陛下,臣记得很清楚,李公一共写了三封血书。

    一封留给自己的儿子,一封给了当时的太尉赵戒,最后一封是给那时的司徒胡广。

    这三封书信都是臣亲手所寄,绝不可能弄错。”

    “赵戒?胡广?”

    刘志嘲弄地“呵呵”一笑,“那你是否知道血书的内容?”

    “当时李公是直接在我们面前写的,并没有要求回避,所以臣确实知道内容。”

    说罢低头略一思索,便朗朗背诵。

    “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

    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

    汉家衰微,从此始矣。

    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

    其言辞慷慨激昂,令人闻之动容。

    刘志沉默半晌,这才叹道,“李公忠义之名,当传颂千秋矣。”

    又问道,“赵、胡二人的内容是否一致?二人接到信都有何反应?”

    “当时李公一式两份,内容皆是如此,赵戒看完当场痛哭,并言愧对先王。

    而胡广看罢却一言不发,只是泪流满面,过后大醉一场。”

    听起来他们的反应都很正常,刘志对心理分析不是很在行,但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玄机。

    “传徐璜。”

    此人极其擅长心理分析,洞悉人心,这一点让刘志都佩服不已。

    他出身低微,又加上当初做过小偷,所以善于察言观色,观察环境,对危险的预期比较敏感。

    可若是单凭着只言片语,就要分析出事情的深层本质,他确实做不到。

    一时徐璜来了,刘志示意苏曜将来龙去脉又详细地说了一遍。

    徐璜比他更细致,追问了一些关于他们二人当时的表情和事后一段时间的表现。

    甚至后来罢官之后的言行举止,都没有放过。

    尤其是近期二人的行踪,更是问得十分的详细。

    到最后,他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疑问。

    “你说赵戒隐居在乡下山庄,闭门谢客?那么,怎么证明他一直在里面呢,龙麟卫的人可有亲眼目睹?”

    “这……”

    苏曜一时语塞,“虽然我没负责这件事情,但大体还是知道一些,龙麟卫密探确实只远远见到他在山庄中走动,并未近距离接触过。”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