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4章意难平
    至于发电机,这几年虽然小有所成,已经可以正常发电,但并不具备大型发电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汉工业技术,还不具备制造输送电能的设备。

    这一点不解决,即使发电机成功了,也无法进行推广。

    好在南方各地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树,已经开始成熟,等再过几年,天然橡胶的产量起来以后,再与钢铁冶炼技术相辅相成。

    相信到时候会再一次给大汉的工业发展,带来一个质的飞跃。

    不过,看到如今商业发展过于迅速带来的种种弊端,刘志也开始思索,工业发展是不是也应该放缓脚步了。

    毕竟整个社会无论是从制度到意识形态,还是工业基础,都过于薄弱,发展太快的话,未必是件好事情。

    如今,在商业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唯资本论的思想苗头,为了赚钱,唯利是图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从前并没有受到过正统的儒家思想熏陶,而是直接进入了商业发展的大时代。

    从而衍生出这样的思想,说起来也并不奇怪。

    两种思想的碰撞十分激烈,格格不入,而朝中大佬们基本上都是读着儒家典籍长大的人,他们对这种行为和思想持着天然的反感态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要求进行户籍改革,将商户重新列为低等商籍的呼声,才越来越高。

    这也是讨论时最矛盾的地方,所以刘志才会先避开这个坑,转而讨论大家都比较赞同的农业改革。

    见众人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不一会儿就总结了许多建议,如今的朝堂议论已不像从前那样勾心斗角乱成一团。

    而是有了规范的制度,文官们在讨论的时候,会有文吏将他们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记录和整理。

    然后每人抄送一份,进行逐条研究讨论,如能取得统一意见,便留下来,如果争议太大,会先行跳过免得耽误时间。

    到了下午,总算就农业改革方面取得了统一意见。

    那就是由农学院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然后由当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汇总资料,最后由国家进行全面指导。

    具体实施细则不在本次讨论之列,会由相关部门专门进行商讨。

    其实这也就是后世的农业宏观调控,并不是刘志想不到,而是十几年前并没有这个基础。

    如今也算是水到渠成,而他这个帝王只是从中进行引导,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十几年前的很多政策,都是他仗着强硬的军事背景,直接制定下来的,其中许多政策,并没有得到当时朝臣们的肯定。

    虽然事后证明,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然而时隔多年,满朝公卿们,仍然对此事意难平。

    如今的刘志,从最初的懦弱到后来的逐渐强硬,甚至是独断专行,到了现在他已经变得渐渐平和起来。

    这种平和,不同于年幼时的懦弱和屈从,完全是一种拥有了绝对权力和威信之后的淡然。

    无论是对朝廷的掌控力,以及和朝臣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他都已经驾轻就熟。

    所以即便他的许多政策和主张并没有宣诸于口,却仍然可以让整个朝廷顺着自己的思路来。

    解决了农业政策改革的问题,也就相当于理顺了思路,打开了一道缺口,后面紧接着讨论的工业改革,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宏观调控这个理念一树立起来,就相当于解决了所有问题,工业发展的问题一样可以用它来解决。

    只是这一次负责调查研究的机构,改成了由科学院和工部联合而已,而且除了调控以外,还需要对这个新兴的行业制定规范制度。

    虽然手工业古已有之,但在此之前并没有成气候,不像现在会有如此铺天盖地的规模。

    为此刘志适时的插嘴,提议各行各业都要建立一个公会,除了国家政策以外,每个行业还要有自己的行规。

    这个公会由政府和商会共同开办,同时商部将对此进行监督,以免出现官商勾结的现象。

    当然不管什么行业,都要接受御史院的监督,多重交叉的监管制度,才是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待第一个有着严重分歧的问题,似乎也就没那么尖锐了。

    对于整个商人阶层,最重要的同样是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能任其为所欲为,扰乱商贸经济秩序。

    只要给他们套上了秩序的枷锁,那么这个阶层就不再如洪水猛兽那么可怕。

    当然对于身份上的限制还是需要有的,这一点哪怕到了现代也不会改变。

    于是众臣一致赞成,对于商业税的细则重新进行修订,对于商贸规则也要制定严格的政策。

    除此之外,所有在朝为官之人都不得从事经商,不仅本人不可以,其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等等,一样不能。

    他还效法后世某些国家,在刑法里面加上了一条不明财产罪,凡是拥有大量不明来历的财产,又无法说清来龙去脉的一律重罚。

    按照其金额大小,轻则削职,财产全部没收充公,重则判流放,甚至是斩首之刑。

    而且不明财产不仅包括本人名下的,也包括直系亲属名下的。

    此罪名一出,直接轰动了整个朝廷上下。

    所有朝廷官员们都没有想到,这场举国瞩目的政策改革,到最后打击得最狠的,不仅仅是商人和农民,而是士大夫阶层。

    这个罪名直接堵住了所有官商结合的可能,试想,即便你赚到了大量的财富,可是不能享用又有什么用呢。

    总不可能就为了埋在棺材里,带到地下去享受吧。

    而对于整个御史院来说,这一条简直就是金科玉律,只要能监察出不明财产,根本就不用再去费心找证据,也不用联合大理寺刑讯逼供。

    就这样直接定罪名,简直不要太爽了。

    一时间整个御史院闻风而动,人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哈哈,升官发财立功劳的机会到了。

    要知道不管在哪个朝代,能够进御史院的人,基本上都是些刺头,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并不是为了加官进爵,就是那种天生喜欢搞事情的人。

    有了这道尚方宝剑,再也不怕那些他们从前掌握了资料却无法撼动的人了。

    一时之间心里有鬼的官员们人人自危,朝廷上下所有的焦点,不再集中到商人阶层。

    许多人都开始上书,觉得这条政策太严厉了,要求进行修改。

    但真正清正廉明的人,不会反对的,反而拍手称快。

    刚开始刘志并不理会,随着求情的人越来越多,而御史台那边送过来的资料也一样在迅速增加,整个朝堂到地方政府,气氛都十分紧张。

    当然对他来说这是故意的,就是要让他们感到害怕,感到敬畏,让他们瑟瑟发抖忐忑不安。

    任何时代也不可能真正的解决贪腐问题,只有严重与不严重的分别,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现象还会继续恶化。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便需要敲打一下,给他们上上紧箍咒,好让他们有所收敛。

    朝议结束之后,刘志便躲进了深宫,百事不问,除了几个朝廷大佬,其余的人求见通通拒绝。

    没过几天便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虽然表面上整个洛阳气氛不改,处处张灯结彩笑语喧哗,无数红男绿女火树银花。

    但许多世家大族豪门贵户,却反而气氛低迷,面对着处处欢声笑语,食不下咽,愁容满面。

    待到气氛发酵了整整一个月,九月初刘志这才颁布了新的命令。

    凡是说不清财产出处的官员,可以自行到户部清退不明部分的财产,只要不投机取巧,故意瞒报,将既往不咎。

    而且朝廷还会对此进行保密,不会公开各人的资料。

    但如果不主动上交,等到御史院查出来,将会按章办事严惩不贷。

    陛下恩典一开,朝廷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这一个月他们吃不香睡不着,整日惶惶不安。

    现在终于放心了,只要官职不丢,其余的事情都算不了什么。

    这世上,只要有了权力,钱财、地位和美人,就会应有尽有。

    当然他们也不敢抱着侥幸心理,少退甚至瞒报不退,毕竟这十几年来,陛下早已证明了他的仁慈背后,都会跟着血腥的铁腕手段。

    上一次整顿吏治,韩家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至至今思来依旧让人背脊发寒。

    所以谁都赌不起,反正都是世家贵族,手里头本来就有钱,撇掉那些不明财物,也还是富得流油。

    虽然心肝肉疼是难免的,但至少保住了家族基业,大不了以后多动点脑筋,开源拓流,多搞点正当的财路就是了。

    如此一想,心里头总算是平衡了,一个个为了面子,都是趁着黑夜,躲躲闪闪的溜进了户部。

    而户部也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每天晚上都加派人手值班,负责接待记录的文吏们,天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眼看着财源滚滚,户部的仓库里都给堆满了,哪怕不是自己的钱,看着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达官贵人们,无比心疼的嘴脸,就觉得心中暗爽。

    何况国库充盈,户部工作做得到位,到了年底就会有额外的赏赐,且十分丰厚。

    大汉的官员俸禄算不上高,但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皇帝也很大方,给许多部门都加了津贴。

    每年任务完成得好的,陛下还会给予特别奖励,加起来比一年的俸禄还多得多。

    为此每个部门都卯足了劲,只求能得到这笔额外财富。

    看今年这个架势,户部和御史院,肯定是能够独占鳌头了。

    前来上交不明财产的官员们,除了钱财绢帛,金银珠宝之外,还有大量的房产和田地。

    后期的交接和统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至于地方上的清缴,则由各地主管财政的部门负责,整个秋冬季节,差不多都在忙碌这件事情。

    等最后的数据统计出来,估计都要等到明年了。

    当然,朝廷大佬们自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政策改革在朝堂上只是商议了大概的框架。

    具体的细则制定,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

    尤其是商部和工部,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当然最忙的还是户部,又要配合农业改革,又要进行不明财产登记。

    说起来,户部的职能涵盖范围实在是广阔。

    农业、田地、税收、户籍、俸禄、仓库等等,都属于户部的管辖范围,差不多相当于把现代的农业部、工商部还有民政部和中储粮加在一起。

    朝廷由当年的五部改为六部,后来又加了个商部,成为七部,现在看来,还是划分得不够。

    刘志仔细研究了目前的七部,户、礼、工、兵、吏、刑、商,尤其是户部职能颇为庞杂臃肿。

    可以把他直接拆分成农部和户部,顾名思义,农部负责农业生产,户部管理户籍和相关事情。

    把收取赋税的事情交给商部,粮仓储备和运输调度,重新成立一个部门,名为仓储,独立于各部门之外,直接归中书省管理。

    换言之,也就是说仓储归皇帝亲自管辖。

    现在,国家部门已经多达八个,成为了八部尚书。

    国家各部拆分,已经经过多次重组,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何况户部也确实是机构臃肿。

    何况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早就应该单独出来了,目前全国面积广阔,管理起来难度大幅度增加了。

    如今的大汉,国家制度早已不是简单的三省六部制,而是集合了多个朝代风格,荟萃糅杂出全新的制度。

    除了八部,御史院,翰林院,也都是与之并驾齐驱的机构。

    刘志又提高了大理寺的地位,确立了大汉独立的官阶制度。

    但刘志总觉得还是不够,对比现代,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政府部门,教育部。

    当初他刚刚登基之时,高等学府只有四大官学,各州的格局也与京城基本相同。

    而私学的级别都很低,基本上限制到启蒙学堂。

    后来董班在武陵首开先河,创办了民办学校,刘志又让邓演开办高等民办学校。

    从此之后,办学之风渐渐浓厚起来,除了各地的官学不但扩大规模之外,民办学校的兴起,也大大带动下汉朝的受教育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