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8章大丧
    来艳私访羌族聚集地,已有数月之久,只在妻子快临盆时匆匆回来待了一段时间。

    幸而刘志性格豁达大度,也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娇贵气,只恨自己不能同往。

    不但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十分支持他的行动。

    只是担心他的安危,特地又加派了几个龙麟卫暗中保护他。

    毕竟这些地方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头领们行事肆无忌惮,又大多数野蛮无知。

    来艳是暗中行事,自然是没有暴露身份的,难免会被误伤。

    他去的地方是犍为郡和巴郡一带,那里大部分都是羌族部落,而汉中郡和蜀郡则以老汉人为主。

    在地理条件上,这两个地方都是崇山峻岭,道路艰险难行。

    所以来艳每去一次,来回都要一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扮做行商,到当地去收集土特产。

    借此机会了解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想法,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互不相容。

    因为此事,夫妻俩过年也没能回京城,就留在成都,邓猛放心不下,派了邓远过去,给小外孙来安送了许多礼物。

    过年的时候,郾太后感慨皇帝已经多年未正式选秀,让他趁着年轻再添几个年轻的嫔妃。

    最近几年来,后宫除去添了个田圣以外,再没进过一个新人。

    其实刘志知道母亲的心思,这么多年来自己再没添过一男半女,几个孩子大部分都已成人。

    这时代的老人家都秉承着多子多福的观念,自然是愿意看到儿孙满堂,越多越好。

    刘志也不好拂了她的心意,满口答应下来,“母亲帮我选吧,你眼光好,看上的肯定错不了。”

    果然,正月里郾太后还真就认真地帮他挑选起来,刘志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又是九五之尊,自然有大把的人愿意将女儿送进宫来。

    刘志也没理会这事情,反正对他来说,这些妙龄女子都是差不多的,春兰秋菊,各有千秋。

    等到某天太后告诉他,已经选定了五名世家女子,让他先看一看。

    起初刘志也没再意,这几名女子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容貌姣好,袅袅婷婷。

    可其中一名女子的名字,却忽然勾起了他久远的记忆。

    “此乃窦妙,城门校尉窦武的女儿。”

    窦妙?

    那不是后来灵帝时期的窦太后吗?

    整个大汉的命运都已经改变,为什么这个女子还是走到了他的面前。

    如果是原来的历史路线,到了窦妙出场之时,邓猛应该已经不在了,而他也命不久矣。

    似乎就在立窦妙为皇后不久,自己便撒手人寰,直接升为太后的窦妙,听从父亲窦武的安排。

    选择了渎亭侯刘宏为帝,正式开启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之路。

    而窦妙和窦武,也因为这个错误的决定而死于非命。

    眼前的少女面如满月,羞涩而文静,但刘志却突然间便觉得心情有些沉重。

    他大笔一挥,直接把窦妙的名字从上面划掉了。

    既然一切都已经改变,那就让这个结局也截然不同吧。

    窦妙自认为容貌出众,才学礼仪样样皆好,为这一次选秀之佼佼者,万万没想到却在最后关头被皇帝给刷了下来。

    心高气傲如她只觉得大受打击,原本还有一腔争宠之心,这下子彻底没了机会。

    郾太后之前也很看好窦妙,但她一向不会强制干涉刘志的选择,虽然觉得有些惋惜,但也什么都没说。

    这次选秀突然让刘志意识到,虽然他的穿越改变了许多事情,但历史的车轮依然遵循着某种神秘的轨迹,滚滚而来。

    即使他刻意地避免某些事情出现,但绕一个弯又会回到大道上。

    今年是建宁十三年,也是个极其敏感的年份,本来“建宁”这个年号,应该是汉灵帝的。

    而他刻意提前将这个年号使用了,就是为了改变历史的轨迹。

    一向并不信命的刘志,召大国师张衡来见,让他为自己开坛卜卦。

    然而结果却让他更觉扑朔迷离,张衡连起三卦,皆是不成卦象,根本无法算出来。

    罢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坏就看他如何做了?

    之前他打算今夏去成都避暑,顺便巡幸西南,发展一下那边的经济,但现在却取消了。

    一动不如一静,还是坐镇洛阳的好,万一他始终无法逆天改命,也有时间安排后事。

    当初秦始皇威加海内,四海一统,要不是暴毙于巡幸途中,又怎么会被赵高、李斯之流趁虚而入呢。

    大秦的命运也不会二世而亡,如此短暂了。

    到了初夏,刘志自己没事,郾太后却突然一病不起,太医院名医轮番上阵,确诊为严重的消渴症。

    刘志心都凉了半截,虽然中医消渴症的范围很广,但太后的症状明显就是现代的糖尿病。

    消瘦多食、多尿、口渴心烦、尿甜等,至少已经是中后期的症状。

    此病在现代都属于绝症,只能控制不能根除,哪怕大汉医学突飞猛进,但与现代相比,仍然差距巨大。

    所以,刘志意识到,郾太后的生命是真的走到了尽头。

    于是尽量一有时间就去陪伴着她,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如此绝症也苛求不了那些医师。

    只希望这一世不要像上辈子一样,留下遗憾。

    远在成都的阳安长公主,听闻祖母病重,立刻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出发赶回京都。

    此时来艳还在巴郡,并没有陪妻子回去,刘华给他留了一封书信,让他不必担心。

    作为帝国长公主,仪同郡王,因此按照礼制来说,刘华最多可以拥有五百亲卫。

    但她与来艳一向深居简出,连同暗卫一共也只有四五十人,因为不放心,所以有三十人跟着来艳去了巴郡。

    益州这边派出了两百多士卒,加上她自己的侍卫,以及龙麟卫大约三百多人。

    尽管刘华心急如焚,但无奈带着这么小的孩子,不得不放缓了速度,等到她赶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盛夏了。

    郾太后的病情急转直下,如今已经卧床不起,经常陷入昏迷之中。

    见到长孙女和自己的重外孙,老人很是开心,如此到了初秋的时候,身体已经越发不堪了。

    几位医师会诊之后,都表示已经无力回天,让陛下早做打算。

    作为皇帝生母,郾太后无疑肯定会与先皇刘翼合葬入博陵。

    当初马氏夫人病逝之后,即便她是刘翼的正妻,但因为只有贵人的名分,所以是紧挨着博陵下葬的。

    按照当时的传统,早就在博陵之中为郾太后留好了位置。

    在这一点上,东汉的墓葬制度与西汉有着显著的区别,西汉的帝后同陵而不同茔,棺椁位置同陵而位置不同。

    但到了东汉,却明确规定帝后同室而葬,如果不是同时薨逝,则需要留好位置。

    八月十五,团圆家宴永安宫举行,因为太后已经无法进干食,刘志亲自给她喂了些牛奶。

    过完这最后一个中秋节,太后基本上便进入了弥留状态,每日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昏迷不醒。

    各地藩王早在夏季的时候,便已经受诏入京侍疾,按照东汉礼制,太后病重,除了宗室以外,二品及以上大臣也要进宫轮流值守。

    到了八月十七的晚上,一直昏迷不醒的郾太后,突然变得清明了一些。

    刘志历经生死,知道她这是回光返照,连忙召集妻子妃嫔和儿女们前来送终。

    看着床榻前整整齐齐的几十位后人,郾太后这辈子,从一介小吏之女到尊贵无比的帝国太后,夫君宠爱儿子孝顺,按理说已经没什么遗憾了。

    可她却依然用哀求的眼光看着刘志,久久不语,这最后的坚持也让他无可奈何。

    刘志懂她的心思,暗暗叹了口气,在母亲耳边轻声道:

    “母亲放心吧,我已经下诏赦免了三弟,让他重回渤海为郡王。”

    听了这话,郾太后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辈子她心性仁厚善良,一直觉得对不起马氏夫人和她的两个孩子。

    眼看着黄泉路近,担心到了泉下无法向夫君和马氏夫人交代,所以心愿未了,一直难以瞑目。

    当日刘悝自不量力,异想天开想谋逆篡位,刘志只当他是个跳梁小丑,让他最觉得不可原谅的是,太后对他视如己出。

    而刘悝却亲自动手劫持太后,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时没有杀了他,便已经是顾及到太后的情绪了。

    但到了现在,刘志觉得只要母亲能够安心上路,其余的都不必再计较了。

    不过无论如何,刘悝想长居京城的愿望,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

    郾太后得到了儿子的许诺,心弦一松,再次陷入了昏迷之中,直到当晚亥时去世,再没能睁开看过一眼。

    东汉以孝治天下,太后崩逝,乃是举国同哀的大事件,不过因为太后已经病了好几个月,所以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等到宫中的丧钟一传出来,各处便有条不紊的开始治丧。

    刘志在位期间,这已经是他送走的第二位太后了,当年梁太后死后,他也是按照礼节,轰轰烈烈地将她安葬了。

    他和梁太后之间的感情十分复杂,有恩有义也有仇,但总的来说刘志还算是比较敬重她的。

    因此无论是梁太后生前还是死后,刘志都给了她足够的尊荣。

    如今郾太后是自己的生母,母子情深,自然又与梁太后大不相同了。

    何况如今国力雄厚,四海清平,丧事大操大办,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因此,郾太后的丧礼极尽哀荣,不但大赦天下,还让民间停止喜宴一个月。

    京城中四处都结了白幡,关门闭户,大型市集也暂停了一切贸易行为。

    原本热闹非凡的洛阳城,瞬间便变得冷清起来,处处不闻丝竹之声。

    太后灵柩直接停在永安宫大殿,方便宗室和文武百官祭奠,朝廷自三品及以上皆需守灵。

    除此以外,还有各国在京的使节,也会前来吊祭。

    各个有品级的夫人们,也需要入宫举哀,由皇后主持安排。

    除了年事已高的老臣和老夫人们,可以每隔一个时辰休息一次以外,其余人等都必须随礼官跪拜祭祀。

    这个仪式需要进行七天,之后便进入停灵阶段,直到一月后,才能进行封葬。

    朝野上下都知道皇帝事母至孝,因此人人都谨慎小心,严格管束自家儿女,生怕在国丧期间闹出点什么事情来。

    因为先皇刘翼去世的时候,只是个小小的蠡吾侯,所以便安葬在当地,刘志登基以后,便把他的墓葬按规格重新修筑。

    因此郾太后也必须要运送到博陵去安葬,当年的蠡吾县属于冀州中山国,为了祭祀孝崇皇刘翼,就从中分了一部分出来,与蠡吾县和并为博陵郡。

    等到他后来封赏二弟刘硕的时候,又将博陵郡改名为平原郡国,封刘硕为平原王,以继承先皇衣钵。

    刘硕死后,刘志特别开恩,没有降低其儿子的郡王等级,依然袭封为平原郡王,负责看守先皇陵寝,四时祭祀等等。

    正因为这些特殊的原因,所以太后下葬须得劳师动众,刘志作为皇帝亲自扶灵,从洛阳一路向北进入冀州。

    朝廷这边,他留下袁盱、陈蕃、杜密和王畅等一干重臣坐镇,如今四海升平,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大队人马中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宗室皇亲,四姓小侯,就连远在海外的南海公邓演,也不远千里赶了回来,参与送灵。

    队伍浩浩荡荡,又有沉重的棺椁,且送灵途中礼仪繁多,因此行进速度十分缓慢。

    自九月十八从京师洛阳出发,一直到了十月中旬,这才到达平原郡国。

    刘翼毕竟是追封,只能称先皇,不能称帝,因此博陵的陵墓规格,比之真正的帝王陵寝,还是要逊色许多。

    在此停灵三日,又举行了祭奠仪式,这才准备下葬。

    合葬的程序很简单,打开博陵羡道,皇帝亲自谒便房,祭拜一番后,便可将帝后葬于一室。

    便房内,先皇刘翼的石棺椁静静伫立,对于他,刘志可以说没什么印象了。

    恭敬地行礼,祭奠完太后和先皇,这才默默地退了出来。

    回望博陵,心中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