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六章:农家的打算
    夜越来越深了,这股比墨鱼汁还要粘稠的黑色,压住了大汉这方广阔的天地。

    冷清的寒风吹着屋檐上尚未融化的积雪,给夜色增添了一分凉意。

    稷下学宫内,一个提着水桶的奴仆,擦了擦额头的汗,小心翼翼地往漏壶上层水槽添加清水。

    一桶、

    两桶、

    三桶、

    …

    注入了六、七桶,才停了下来。

    他累的瘫坐在地上,瞅着到水面到达的刻度线,重新站起来。

    走到案几旁。

    拿起一卷被破旧的竹简、手提毛笔,在上面写下了一个端正俊秀的“寅”。

    他满意地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欢呼声、争论声的学宫内各府,叹了一口气。

    不知怎么的,今夜的稷下,格外热闹呢,百家诸生,竟都未睡。

    难道,稷下学宫又重新崛起了?

    难道,百家争鸣又重新出现了?

    幻想仅持续了一分钟,便消失了。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他一个奴仆该关心的事情。

    稷下重新崛起又如何?

    饭还是一天两顿,又不会多。

    他重新提起木桶,慵懒的走向奴仆居住之地。

    该去叫醒负责在卯时注水的奴仆了。

    ……

    农家

    一位穿着深棕色麻布短衣,手指缝中尽是泥土的中年人,于一张案几之后,面南而坐。

    他正对着的下方左手边,落下闳伏在案几上,提着毛笔,在竹简上演算着什么。

    他正对着的下方右手边,邓平笔直跪坐。

    中年人盯着面前案几上的数十卷简牍,面色凝重。

    他生怕竹简碰伤,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卷,阅读着其中的内容。

    随着视线的挪动,他的呼吸,变得越发急促。

    不知何时,已满面潮红。

    读完。

    “呼!”

    他长舒一口气,浑身无力,瘫坐在地上,闭上双眸,重重的叹息。

    倏而,房间中的寂静更浓了,如同死亡来临之前的征兆。

    他聆听着外面儒家方向传来的喧嚣之音,嘴巴微微一动,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话卡在了喉咙里。

    双眸重新睁开。

    他心怀不甘,再次捧起眼前这份简牍。

    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打量上方的内容。

    “将实际时间365.2502日定为一年,29.53086日定为一个月,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

    “增设闰月,抵消每年之误差。”

    “划分二十四节气,以授农时。”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谷雨、惊蛰……大寒。”

    “其中,相临四至时,即昼夜等分之日间隔,大致固定。”

    “……”

    “取消十月为岁首,改一月为岁首,并名其正月。”

    “上书陛下,在全国各地,自西向东,依次设置观星之地,以求观测天象,随时调整历法使用时间。”

    中年人每读一句,脸色就苍白一分。

    他的精神状态,显然已经到了临近崩溃的边缘。

    无法接受!

    实在是无法接受!

    为何提出诸多想法的人,不是我农家弟子?

    农家数百年积累,竟不如一碌碌无名之辈?

    中年人气愤的身躯发抖,手脚哆嗦。

    额头上,豆粒大小的汗珠,滑下一颗又一颗。

    在寒冷的十一月,单纯坐着,竟然能让汗水打湿衣领!

    他作为农家顶尖学者,很清楚这部历法威力。

    尤其是那个“改一月为岁首,并命名为正月”的提议。

    皇帝信儒,且一直在追求三代之治。

    儒家讲究的“元年春,王正月”,刘彻深信不疑!

    如今新历法竟然想令一月为岁首,还提出了相应的改制优势。

    简直就像在勾引刘彻!

    勾引皇帝更改历法,换新年号,实现王正月!

    在中年人手舞足蹈之际,下方的农家弟子,除了正在推演的落下闳外,其他的人,都默默的注视着他。

    也许是察觉到了弟子们的异样目光。

    中年人终于放下手中的简牍,但是,叹息声再次传来。

    “唉……”

    他双手藏于袖口。

    看着下方数十名农家顶尖门徒。

    良久,

    才开口说道:“诸生都看过这些简牍了吧?”

    众生同时拱手,答:“恩师,吾等已阅。”

    中年人面无表情,仅仅满意的点了点头,“尔等,如何看待此这部历法?”

    邓平拱手,沉声说道:“师尊,弟子觉得,历法非一朝一夕可以制定。司匡撰写的历法,虽然首尾相接,似存在窥天之道,但,未经检验,没人知道其是否符合历数。”

    唐都点了点头,沉声,“弟子觉得,邓师兄言之有理。这部历法能否实行,必须召集我农家、甚至是大汉顶尖天文数学家,共同探讨,检验。”

    微微一顿,他继续说道:“弟子愚钝,刚刚仅仅翻阅了简牍所载的星象计算部分……”

    一抹失落羞愧的神色,出现在唐都的脸上。

    “其计算量过于庞大,哪怕是弟子,短时间,也无法演算其中百分之一二。”

    壶遂起身,面向中年人,同时看了唐都一眼,拱手,声音恳切。

    “唐师兄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那人尚未加冠,精通小说、儒且不论,怎么可能亦精通数算,并且还是数算当中颇有难度的天文数算之道?”

    唐都垂头丧气,苦笑,“师弟,为兄说的还是有所保留了!”

    他指了指一直在推演,不曾抬头,也不曾吭声的落下闳,淡淡地说道:“你看看闳师弟。”

    被他点醒。

    屋内众人,同时向落下闳投去目光。

    只见,“新年老人”提着毛笔,在竹简上疯狂的计算。

    遇到算不清楚的地方,就在一块脏兮兮的布帛上进行标注。

    原本空白的竹简,被他写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唐都望着入迷的落下闳,声音发颤。

    “闳师弟是我们这群人之中,对历法研究最深刻,在数算一道上走的最远的人。甚至比起齐墨门徒第一人——王贺,也不遑多让。”

    “如今,师弟一直在计算,不曾发出半句声音……这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唐都说到这,忽然站起来,绕过面前的案几,走出来,站在中央,与中年人直面。

    拱手,朗声,恳切说道:“师尊!弟子认为,应该立刻邀我农家顶尖人士,共商新历法之事!”

    “弟子附议!”邓平长舒一口气,也站起来,拱手,“历法已出,我农家,暂时输了。要想挽回农家的面子,只有验证历法是否可以实施!”

    他用炯炯有神的双眸,环视四周诸位师兄弟。

    声音越发有力。

    “诸君,这部名为太初历的历法,不同于夏、殷之历,亦不同于颛顼之历!其不仅完备,还糅合了二十四节气。”

    “其运行规律如果真的符合我农家数百年来的记载,那……对百姓的重要性,不亚于五经对儒家的重要性。”

    “假使此历没有问题,且在我农家验证后,才通行于天下……诸君应该不难想象其中的利害得失吧?”

    后面的他没有明说。

    在场之人没有傻子。

    都明白他话中隐藏的内容。

    若是证明可行。

    放在当下,上奏皇帝,绝对大功一件!

    当然,这个功劳,肯定比不上司匡创历的十分之一。

    但放在日后,凡是有人提起太初历,必然会提及到农家验证的功劳。

    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比试结果嘛…

    输了就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儒家都输了,他们农家,何必纠结?

    至于验证难度……屋内这群人,丝毫不担心。

    试问,普天之下,若是耗费数百年,积累无数农时资料的农家都验证不出来,还有谁能验证可行性?

    中年人跪坐,轻轻抚摸胡须。

    他听着邓平的分析,并未开口,而是低着头,在心中博弈得与失。

    唐都把目光投向落下闳,轻声呼唤,“闳师弟,你怎么看?”

    “历法是小事,创历者无门无派,才是大事!”清脆声音从落下闳的嘴里发出来。

    他并未停笔。

    而是低着头,一边验证,一边说出心中所思。

    “我派人查过了,司匡这个人,年仅十六!稷下学宫内,除了虞初之外,皆年长于他!”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凭一人之力,在百家擅长的领域,压百家之天骄,折服儒家大儒!”

    蓦然,

    “啪!”他把毛笔拍在案几上。

    抬头,注视农家众人,一字一顿,“诸君不要在历法上迷失了方向!吾觉得,这个人,比新历法重要千万倍!”

    “师弟所言甚是!”邓平点点头,“听闻此人还有第二部历法,若是让他加入农家,那第二部历法,岂不是农家所制?”

    嗯?

    坐在首位的中年人眼前一亮。

    “此法恐怕过于困难!”壶遂摇摇头,否定了邓平的建议。

    他叹了一口气,走出来。

    先对师尊、师兄弟拱手,才提出自己的见解。

    “诸君,切勿忘记,此人,还牵扯着戍边军功被贪墨一事。若是拉拢……我农家恐在胶西国,再无立足之地,甚至,还会得罪长安中的某些官吏。”

    戍边军功。

    区区四个字,瞬间让在场之人沉默了。

    戍边军功搞不好和诸侯王有牵连……

    他们农家不比儒、道、墨三家,底蕴太少。

    在边境将领和诸侯王博弈的过程中,只能充当炮灰之类的角色。

    毕竟,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农家没有军队,弟子还分散。

    一旦被盯上,根本没有机会组织力量反击。

    中年人望着下方的弟子,叹息。

    他抬头盯着房梁,淡淡地说道:“这样吧…先效仿百家,与之交好…待我书信一封,向大农令请教之后,再谈拉拢也不迟!”

    众弟子起身。

    “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