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六章 王者所为
    <sript><sript>

    确定河东路攻略急不得后,李逵立即调整了兵力部署。

    命木麻师加强三个营驻守宪州和宁化军,攻略岚州,阻截以府州折氏为首的河东路西北各州(军)宋军南下增援太原府。

    命孙立驻守代州和忻州,继续整编投降的宋军。

    李逵自将主力,扫荡孟、祁、清源、太谷、交城、文水等县,并反击敢于增援太原府的宋军。

    待占领区基本稳定后,河东方面军再分兵全取河东路。

    大的战略调整,李逵不敢擅专,立即写了一道奏章,派快马送往京东路。

    青州,益都县范各庄小学的下舍教室中,一个少年清脆的诵读声传到窗外。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原来,竟是正乾皇帝轻车简从深入学校,考察师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听完小少年的背诵,徐泽点头询问

    “不错!你可知天下大同的‘大同’和我们的国号‘大同’有什么区别?”

    这位名叫王沆的小少年显然受过良好的家教,即便面对天子也毫不怯场,回答问题落落大方。

    “先生说天下大同是目标,国号大同则是鞭策。天下大同并不是不可触摸的幻梦,只要一代接一代的大同子民用汗水浇灌,就能一步步地实现。”

    “好!”

    徐泽巡察重点其实不是吏治,此事自有监、法、吏等部门专司专管,用不着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

    皇帝微服私访抓贪官,还搞得一波三折险象环生,虽然颇具戏剧性,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但能发生这样事情的王朝,只能说明从制度设计到统治者本身就是个笑话,沉迷于猫抓耗子游戏的皇帝,绝非真正的王者。

    王者当心怀天下,着眼大局,而徐泽的注意力则始终放在民生和教育上。

    刚入学的小少年正是思想灌输的黄金年龄,不求他们能真懂“大同”一词的深刻内涵,先灌输了再说。

    哪怕只有一成甚至更少的人长大后坚信这些灌输的理论,他们也是日后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只要大部分学校能将“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就不愁大同的事业后继无人。

    看了看小少年衣服上的少社队袖标,徐泽欣慰地问道

    “王沆啊,等你长大了,有什么理想?”

    “我想学祖父和父亲,为国征战沙场,保卫大同。”

    一直堆着笑陪同皇帝检查的学校山长和下舍先生顿时变了脸色,神情极为惶恐。

    徐泽看在眼里,不露声色地表扬了小少年的勤奋好学和大志向,并勉励其他学生向王沆学习,长大后争做大同事业的建设者后,才高兴地离开教室。

    皇帝不喜臣子公开场合卑躬屈膝,学校山长惶恐地跟出教室,才向徐泽请罪。

    “臣有过,请陛下责罚!”

    徐泽的情绪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笑问

    “卿有何过?”

    “回陛下,王沆并不是孤儿,其人的父、祖听说都还在世,只是在赵宋任官,两国隔绝数年,才失去了联系。”

    徐泽摆了摆手,对其人及随行的青州文武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同早晚要吞并赵宋,天下终归一统,朕负责开疆拓土,卿等则负责教化百姓,万不能有门户之见。”

    “臣等谨遵圣意!”

    皇帝巡察各地,虽是“不打招呼突然袭击”,但哪些人能让皇帝见,哪些人千万不能让皇帝见,下面的人心里都有一本帐。

    只要时间来得及,这些人便会尽量提前“做好工作”,以将更好的一面展示给皇帝看。

    高处不胜寒,是因为处的位置越高,下面的人越会把你供起来,就连身边人,也会因为种种顾虑,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抱怨是没用的,这不仅是官僚秉性,也是人之本性。

    就算普通人面见大人物尚且知道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徐泽也没有幻想自己便能够纠正这种风气。

    想治理好偌大的国家,完备且运行良好的制度和称职且尽心的行政队伍都很重要。

    但上位者窥破层层无形阻碍,掌握社会真实,并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下级执行力的能力更重要。

    实际上,徐泽早就知道王沆的身世,这个小少年正是祖籍青州的赵宋河东路兵马副都总管王禀的嫡孙。

    早在两年前的大名府之战中,其人操纵王禀作戏“和平”解决开封府危机时,外曹曹首王四就打探到彼时的王统制在青州还有亲人。

    王四还曾提议向王禀“提醒”此事,被徐泽否定了。

    其实,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王禀身上,大同脱胎于赵宋,又割据京东、河北等地,造成了不少人与亲属分属两国。

    而在这个时代,能放下家小长期远离家乡者,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社会活动能量的“宦游人”。

    对这些人建立档案,严密监控是必须的。

    但决定天下归属的,始终是人心向背和大势所趋。

    以官员亲属的人身安全相要挟,就落于下乘了,非王者所为。

    出了范各庄小学,正乾皇帝的车驾继续东行。

    徐泽在马车上打开了第一军军正李逵刚刚派人送来的急奏。

    李逵并没有找人代笔,其人受皇帝的教育,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读书练字不辍,一手行书如飞龙游蛇,颇具美感,奏章措辞也简洁明了,几句话便能讲清一个问题。

    奏章主要分为三部分。

    其一,河东路同宋两军攻守态势。

    其二,战争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其三,新的战术构想。

    末尾,还附上了燕青拟写的宋军防炮击城防工事报告。

    李逵在奏章中坦率承认自己之前的战争准备中,重点考虑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而对河东特殊的人文环境考虑不够,导致战术计划与实际情况脱节。

    其人认为,以如今的局势,急于快速拿下河东路只会为日后的行政治理埋下隐患,建议分三步走……

    金国暂时无力南下的情况下,徐泽其实对全取河东路并不是太急,他更在意打下的江山是否稳固,以及手下将帅的成长。

    将奏章转交战部研究后,徐泽亲笔回复李逵——“好!”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