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sript><sript>

    生与死的战争抉择最能考验人性。

    职方员外郎秦桧为了自己的大志向蛊惑知代州事郭仲恂抗旨迎击同军时,根本就不知道兵凶战危一词的含义。

    所以,一旦遭遇战败见识了战争的凶险和残酷,就立即束手无策。

    又如明明有一战之力的知忻州事贺权收到代州的告急信,不想着杀身成仁报效朝廷,反而可耻地戕害同僚投降敌军。

    而兵力更少的知宁化军事折可存却在第一时间选择出兵支援代州,即便其人的防区在代州的西面,根本没有挡住同军的南下通道。

    一切复杂算计的背后皆因“利益”二字,利益相关,容不得这些人不做出自己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同样,因为利益,收到堂兄折可存兵败被俘的消息后,府州折氏当代家主知府州事折可求拼着没有朝廷出兵诏令的风险,也要立即支援太原府。

    其人此举并不是表态大于实际的政治作秀,而是实打实准备打大仗。

    折可求自知同军战力彪悍,不敢托大,乃尽发麟、府两州子弟,共得大军两万人,完全是压上身家性命的豪赌。

    所以,临到要出兵了,折彦质仍心存顾虑,劝其慎重考虑。

    折可求还不清楚朝廷已经放弃了河东路,却知道时间不在自己这边,一旦放任同军站稳了脚跟,自己将没有任何机会赶走他们。

    想赶走同军就只能趁他们立足未稳,而且越快越好,一天也不能耽误。

    好在,朝廷虽然放弃了河东,河东路军民却没有放弃自己。

    待折可求率领麟府兵马越过黄河进入保德军境内时,新任河东路宣抚副使经略使张孝纯的帅令及时送到,免去了折氏私自出兵的政治风险。

    同时送来的,还有同军东、北两路并进且已经会师忻州,并开始扫荡太原府周边县城和军寨的消息。

    战争之中,敌我情报极度不透明。

    折可求摸不准同军的具体兵力部署,担心敌军会于半道设伏,不敢由岚州直奔太原府。

    其人决定经保德军东进岢岚军,再率精锐兵马经由岢岚山之间的狭道,偷袭兵力应该不多的宁化军同军后方。

    这一招“围魏救赵”之计若成,就可以调动太原府的敌军,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折可求这次虽然动员了两万兵马,但真正的折氏子弟兵只有三千人。

    朝廷对府州折氏既用又防,其披甲率一直都不如京营禁军,也不如西军精锐。

    其余的临时征发青壮甲械不全,只能承担转运粮草、呐喊助威之类的任务。

    指望这样的大军与战无不胜的同军主力正面对决,纯粹挖坑埋自己。

    折可求清楚敌我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从没有奢望一举打败同军并将之赶出河东路,只希望能小胜几场,鼓舞其他各路宋军的斗志,坚定朝廷的抵抗信心。

    其人的思路很对,但行动上还是慢了同军一步。

    出身泸南山中的夷人木麻最是清楚山中的各种小道,驻守宁化军和宪州后,就立即派人打探各地的地理信息,并及时堵塞漏洞。

    待折可求由岢岚军翻越岢岚山进入宁化军境内时,才在一个叫做“天门关”的必经隘道处发现了早有百余名同军在此立寨了。

    组织了一次试探攻击,付出十余人的伤亡后,折可求意识到自己还是小看了同军。

    敌人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将宁化军防线经营得这么牢固,就算不计损失突破险关,攻入宁化军境内,怕也讨不到好。

    偷袭任务失败,折可求立即带人重新翻越岢岚山,回到岢岚军境内,然后取松子岭道出经岢州、石州进入太原府。

    这一来回的耽搁,却是大半旬时间过去。

    “翻山越岭”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需要麟府儿郎们以一双脚板去实现,这其中的艰难险阻自不足于人道。

    但他们很快就会忘记翻山越岭的苦和累,因为,还有更大的凶险等待着他们。

    十月二十四日,当折可求带领着疲惫不堪地麟府子弟兵出现在太原府西南的交城县外时,正好迎头碰上前来攻打交城的同军刘舜仁部。

    这个刘舜仁不是别人,正是徐泽率军北伐燕京时,在固安县投降王师的常胜军(怨军)彪官。

    随着军帅郭药师战死,北辽小朝廷覆灭,承载着辽东流民苦难血泪的常胜军早成了过眼云烟。

    大同正乾皇帝包容天下,容得下一堆坏毛病的“梁山好汉”,自然也容得下真心投降的刘彪官。

    常胜军刘彪官能当上同军的师正,和之前率部投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其人在玉河渡一战见识了同军的声威后,就被徐泽彻底折服,一心接受改造,被打散整编的部属找到其人诉苦,反被他狠狠地骂了一顿。

    正是靠着这种选准了就全力以赴的韧劲,刘舜仁赢得皇帝的认可,被任命为师正。

    该师组建较晚,一个月前才结束整训调到燕西路,交城就是其部的第一战。

    为了交好“答卷”,刘舜仁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简单试探攻击后,就投入全力,计划当日便攻克交城。

    因同军从东面来,刘舜仁将炮营部署在东面,北面辅助进攻,南面的一个营主要防守汾州方向的宋军援军。

    当麟府兵马前锋出人意料地赶至交城西面时,攻城战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突击营不少官兵都已经攀上了城墙。

    炮营打不到敌军,仓促间也不方便转移。

    此时将突击营撤下来固守,大败倒是不至于,但让增援的宋军站稳了脚跟,后面再想攻下交城县,就要颇费功夫了。

    当此之时,刘舜仁没有丝毫迟疑,立即亲率用做机动的三个营直扑正在仓促列阵的麟府兵马,双方很快就混战到了一起。

    赶到交城西面的麟府宋军有近四千人,其后还有源源不断地大军,但远道而来,师老兵疲,又被同军的气势所慑,当场大溃。

    刘舜仁追出近十里,麟府兵马循山道逃回,慌乱中自相践踏,死伤无算。

    待折可求转移至汾州再清点兵马,其部出府州的两万人竟然只剩下了一万。

    ……

    几天忙得脚不点地,没时间码稿,明天请假。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