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2章 宫斗不如造反(二十九)
    <sript><sript>

    厌恶?

    并没有!

    说起来,她与王诗玖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恩怨。

    她们会被人放在一起讨论,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并不值得的狗男人。

    羡慕?!

    这个似乎有!

    陶皇后不想承认,但她看到一身官服、从骨子里透着自信与骄傲的王诗玖时,心里很是羡慕。

    刚才“何太后”的那番话,又恰在这时在耳边回荡。

    “十五六岁的年纪,花骨朵儿一般的人儿……真真‘鲜衣怒马’!”

    是啊,她们都是年轻的小娘子,都曾经是京中意气风发的贵女!

    如今,人家王诗玖依然年轻、畅快。

    而她陶幼薇却、却被这幽深的皇宫,生生逼成了怨妇。

    被禁足的这些日子,陶皇后只是不能出门,她还是能够听到外面的动静。

    比如狗皇帝赵圭为了盐政改革而惹出了大乱子,是何太后关键时刻出手,帮忙收拾了烂摊子。

    王诗玖,何太后一手提拔的女侍中,却正大光明的从朝堂的正面走了进去。

    一个女子,却傲然的站在专属于男人们的朝堂之上,侃侃而谈,积极议政……

    那画面,陶皇后只是想一想就觉得羡慕。

    同是女子,同样是从小被金尊玉贵养大的娇娇女。

    自己因为一个狗男人而困在深宫之中,像一朵花儿般被牛粪淹没。

    人家王十九娘呢,却已经走出了后宅,与男人们一起参政议政,一起指点江山!

    羡慕!

    她真的羡慕啊!

    她恨不能时光可以倒流,她绝不贪恋什么皇后之位,而是继续像个恣意张扬的贵女般畅快的活着。

    她知道,以她的能力,她达不到王诗玖的高度。

    但,有国公府的权势,有母族的世家姓氏,她还是能过得随心所欲。

    而不是像现在,无宠无子,还被翻脸无情的狗皇帝当成要挟陶家的“人质”!

    ……一想到这些,陶皇后就无比后悔!

    “皇后娘娘?”

    王诗玖抱着东西,保持着屈膝行礼的姿势。

    可始终听不到回应,她悄悄抬起眼皮,偷偷去看陶皇后的模样。

    陶皇后没有气恼,更没有想要寻衅的模样,她竟在走神儿!

    王诗玖心里纳闷,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略略太高了音量,唤了一声。

    她的这声呼喊,并没有惊醒陶皇后。

    不过跟在陶皇后身边的嬷嬷,意识到自家主子“失态”了,赶忙轻轻扯了扯陶皇后的衣袖。

    嬷嬷误以为自家主子还在迁怒王诗玖,如今遇到了,便故意以皇后的身份打压人家。

    哎呀,这可不好!

    不说王诗玖是王家的女儿、南平王府的世子妃,只说人家现在是太后的女官,他们皇后就不能轻易招惹啊。

    打狗还需看主人呢。

    自家皇后娘娘就在太后的宫门外,故意为难太后的女官……这、这任谁听了,都要认为陶皇后对何太后心有不满。

    皇后在宫里本就孤立无援,何太后念旧情,对皇后释放了善意。

    结果,皇后不说感念,却还——

    嬷嬷不敢再往下想了,她赶忙又用力扯了扯陶皇后。

    陶皇后终于回过神儿来,抬眼就看到了自家乳母着急又担心的模样。

    随后,陶皇后猛然想起,自己面前还有个王诗玖。

    “王——”

    陶皇后原本还想说一句“王世子妃”,但她立刻想到,人家王氏不只是有夫家给与的尊荣。

    人家自身头上就有官职啊。

    不是虚职,而是实打实的朝廷命官。

    只是,等等,王诗玖在博文馆的官职是什么来着,好像是学士?

    “免礼,王学士请起!”

    陶皇后试探的说了一句。

    见王诗玖恭敬的道了一声谢,并没有露出异样的神情,陶皇后才知道,她没有猜错。

    王诗玖真的成了“王学士”!

    “王学士是来向太后娘娘回禀政务的吧!”

    扫了眼王诗玖捧在怀里的一堆文书,陶皇后微垂眼睑,敛下复杂的眼神。

    她轻轻说道,“太后娘娘在侧殿,你快去忙吧!”

    “谢皇后娘娘提点!”

    王诗玖又是客气的行了一礼,然后抱着文书,缓步朝侧殿而去。

    望着那道纤细的身影,却有着莫名的力量,陶皇后呆呆的站了许久。

    而她的内心,也经历了一场争斗。

    最后,她的眼底闪过一抹坚毅。

    ……

    “阿娘,这件事,您好好想一想!”

    郑念儿将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胡氏。

    胡氏先是惊愕,一双眼睛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她仿佛第一次知道自家女儿竟是这般胆大妄为、精于谋划的人。

    这孩子,真是太大胆了,居然、居然想出这么一个荒唐的计策。

    但……胡氏本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女子。

    她自私,她狡诈,她满心小算计。

    否则,这些年来,她也不会那般挑唆小皇帝。

    在她心里,一直都想跟何太后较个高低。

    女儿的计划虽然听着荒诞,且充满危险,可一旦成功了,所能带来的利益也是十分客观。

    她胡氏,极有可能真的将何太后踩在脚底下,然后取代她成为大渊朝最尊贵的女人!

    要不,就、就试一试?

    成了就是富贵荣华。

    失败了,有皇帝在,也不至于落个太过凄惨的下场。

    胡氏狠狠的咬了咬下唇,用疼痛让自己镇定下来。

    不能急,不能慌,我要好好想想!

    胡氏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跪坐在矮榻上,一边用手指摸索着裙摆上的绣纹,一边卖力的思考着。

    她重新将女儿的计划想了一遍。

    每一个细节,其中有可能出现的纰漏,以及所有人的反应、反击。

    胡氏全都详详细细的梳理了一番。

    最后,她眼底满都是坚定——

    好!干了!

    富贵险中求,如果不拼一拼,他们郑家始终都是奴婢。

    胡氏受够了那种被人欺辱的日子!

    她不想再像上次一样,明明自家儿女被打了,她却还要陪着笑脸去给人家赔礼道歉!

    “念儿,这件事,我去准备,你不要在陛下面前露了风声!”

    胡氏抬起头,死死的看着郑念儿,无比认真的说道。

    呼!

    郑念儿吐出一口气,太好了,母亲这是答应了!

    有了母亲这个皇帝乳母帮忙,她的计划将会更加顺利。

    ……

    永承帝不知道他的几个女人们都各自谋划着什么,他的心思都在政务上。

    盐政司已经设立起来,原本,永承帝因为“何太后”的圆规,对盐政司并没有那般热切。

    不过,盐政司的选官制度,是他提出来的“考试选拔”,是他推行科举制度的第一步。

    所以,永承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关切与重视。

    永承帝想办法塞进去几个寒门学子。

    这些寒门学子,是真寒门。

    是永承帝命心腹(也就是郑氏父子啦),在京中特意挑选的一些寻常百姓人家的子弟。

    他们确实有些才学,却因为出身、门第,没有人推荐,只能留在京城想办法钻营。

    其中有些人,许是遭受的轻慢、打击太多,已经开始愤世嫉俗,仇视世家。

    永承帝要的就是这种不倾慕世家、敢以世家为敌的“勇士”。

    除了把这样的“人才”塞进盐政司,永承帝还利用官员大考的契机,将人送到了地方。

    比如其中有个叫蒙勤的人,最是激进。

    他比当年的冯寿还要痛恨世家,痛恨特权阶层。

    在他的口中,那群身居高位的世家子们,都是尸位素餐,都是蠹虫老贼。

    他们只顾自己家族的利益,全然不顾天下、不顾黎民。

    他们垄断一切,他们霸道蛮横,他们罪该万死。

    永承帝亲自召见了蒙勤,还听他慷慨激昂的痛斥世家的种种罪行,只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千里马。

    于是,好不容易得到了几个安插亲信的官职,他便把最好的一个留给了蒙勤——巡盐御史。

    嗯,这是有盐政司衍生出来的一个职务。

    原本,永承帝想让蒙勤当御史的,但想要成为言官,不管是资历还是学识,蒙勤都差了一些。

    而不只是世家,就是朝中的其他朝臣,也不想让永承帝这个冒失的小皇帝去染指御史台。

    蒙勤之流,更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这样的人如果都能当御史,真当他们大渊朝没有人才了?

    不过,小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不给,索性就让蒙勤去当个巡盐御史吧。

    巡盐御史也是御史呢。

    而且还能去地方巡视,帮小皇帝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一举两得,多好的安排啊,对吧?

    永承帝……听着虽然别扭,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永承帝最缺的就是地方上的耳目。

    他身居皇宫,就连京城都不敢说十分了解。

    大渊朝幅员辽阔,全国有三十多个郡,每郡有二十多个县。

    郡县还有上中下之分,人口众多、地方复杂,这么多个辖区,永承帝根本就做不到全都覆盖。

    除了想要了解地方上的政令推行、民生艰苦,永承帝还想知道几个藩王、驻边大将的情况。

    是的,藩王!

    永承帝只有一个哥哥梁王,他的封地就在梁州。

    按理,封王后,梁王就该就藩。

    不过何太后忌惮梁王母子,不肯放他去地方,就想把他困死在京城。

    永承帝虽然与梁王“兄弟情深”,却也没有真的傻兮兮的“放虎归山”。

    而是给他修建了豪华的王府,让他们一家好好在京城当个富贵闲人。

    先帝只有两个儿子,永承帝这一朝,也就只有梁王一个藩王。

    但先帝那一辈,还有兄弟。

    除了嫡亲的弟弟韩王赵烁外,还有几个堂兄弟。

    当初先帝起兵,全族都鼎力支持。

    同辈的十几个堂兄弟,战死了一多半。

    待到大渊朝建立,只剩下五个人。

    这五位,无一不是战功彪炳的有功之臣。

    不管是为了血缘,还是为了最初的承诺——共天下!

    先帝哪怕心里不舍,也大方的册封几个兄弟为藩王。

    当然,封了王,并不意味着就真能共享富贵。

    随后的十几年里,有的藩王造反,有的藩王祸乱地方,先帝“忍痛”诛杀。

    发展到现在,六个藩王只剩下了俩。

    一个是先帝的亲弟弟韩王赵烁,一个则是南王赵炎。

    赵烁虽然是藩王,却一直被留在京城。

    先帝对这个亲弟弟还算信任,临终前,把他列入三大辅臣之一。

    先帝不是不怕弟弟会当摄政王,甚至造亲侄子的反。

    但,先帝更怕赵家的江山有朝一日会改姓“何”。

    赵烁再不济,也是他的亲弟弟,是赵家的血脉。

    即便赵烁谋逆,上位后,也要供奉赵家的先祖,认他这个哥哥为开国太、祖爷。

    先帝让赵烁当辅臣,就是为了牵制何太后。

    赵烁虽然没有就藩,但在京城,依然有权有势,他的手里握有先帝留下来的三万亲卫。

    另一位藩王南王赵炎,就没有赵烁的好运气了。

    他的封地在蛮荒的南州,遍地虫蛇、毒瘴,还有民风彪悍的山民。

    而即便是还怎么一个地方,也不是南王一家独大。

    他的近侧,就有南平王这个异姓王。

    南平王说是来镇守南疆,实则也是为了牵制、监控南王。

    在朝廷看来,南州偏僻,物资匮乏,但境内却有许多盐井。

    靠着这些井盐,小小一个州郡,竟也能养活南王、南平王两大王府,以及南平王府麾下的二十万兵马。

    永承帝亲政后,虽然没有想到撤藩,但对于南州,他还是有些放不下。

    那里有两大王府啊,还有好几个大型盐井。

    出产的井盐,足以辐射周围十多个郡县。

    如今,有了何太后推出来的“制盐新法”,永承帝倒是不缺那点儿井盐。

    但,既然都牵扯到了盐,就跟永承帝的盐务改革有关系。

    蒙勤作为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他的第一站就是数千里之外的南州。

    “蒙卿,此次你的任务十分重要。除了查清南州境内的几大井盐,还需要摸清南王和南平王府的动向!”

    临行前,永承帝特意将蒙勤召进宫,屏退左右,拉着对方的手,仔细交代着。

    蒙勤本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在京中钻营多年,都未能得到“伯乐”的赏识。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明君”,他真是一腔热血,恨不能舍生忘死、以报君恩。

    “陛下放心,臣定会肝脑涂地……”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