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徐老娘敲打闺女,“你也不想想,你姓什么,哪里才是你的根?你在老苏家当牛做马,这么多年他们给你养孩子不是应该的吗?再说了,真要有什么事,还不是娘家给你撑腰,你怎么脑子就不转弯呢?”
她使劲点了一下闺女的脑袋,气她不开窍。
徐氏被她娘说的一愣一愣的,听上去挺有道理。
徐老娘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你那个小姑子,一个弃妇,娘家肯收留她就谢天谢地吧,她现在的一切本来就应该是你跟大郎的,以后就是苏俊的,花她的钱不是应当应分的吗?”
听到娘说大妹的坏话,徐氏不爱听了。“娘,大妹不是弃妇,是她不要那个韩满山的,再说了,大妹很好,她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
“那是她应该做的,你不知道外面的人怎么说她的吗?也就你没个心眼让她回来住,不知道会影响苏俊的婚事吗?”
“娘,你别听外面那些人瞎说,大妹她”
见闺女为了一个外人几次跟自己顶嘴,她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行了,别跟我提那个弃妇了,赶紧把钱给我,媒人还等着去张家上门提亲呢。”
“娘,我真没那么多钱。”
“徐荷,你别忘了你姓什么?是谁将你拉扯大的,又是谁给你找了这门好亲事?现在你弟弟需要你帮忙了,你就推三阻四的是不是?”
好声好气的说了那么多,闺女还不上道,徐老娘开始发火了。
徐氏委屈,“娘,不是我不给,是那个张翠翠就不是个好的”
“你跟我说有什么用,你弟弟就认准了人家,不同意就说打一辈子光棍,你不能让我死了都不瞑目吧?”
“娘。”
“别废话了,赶紧把钱拿出来。”
说着,老太太自己动手了,非常熟练的翻柜子,可见不是一回两回了。“你把钱放哪了,柜子里怎么没有?”
“那个,萍儿帮我拿着呢。”
闺女早就算到她可能顶不住,所以把钱都收走了。
“你让我怎么说你,被一个丫头片子拿捏着,赶紧去把钱要回来。”
一想到要从闺女那拿钱,徐氏冷静了下来,想起闺女的嘱托。
“娘,钱我不能要。”
“什么意思?”老太太眼睛一瞪,不满的看着她,“你长点心眼,丫头早晚都是要嫁人的,到时候哪里还跟你这个娘亲,眼里心里都是她的丈夫孩子,她就是外人,我这个娘才是你最亲的人。”
“外婆这话说的没错。”门外的人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
苏萍推门进来,就看到徐老娘黑着脸,怒视着她。
“我跟你娘说话呢,哪有你插嘴的份?滚出去。”
苏萍冷笑道,“外婆,这是我家,要滚也是你,不是我。”
“你,你个丫头片子,怎么跟外婆说话呢?”
“不是你说的吗,我是外人,那你还是我外婆吗?还有娘,你没听外婆说吗,丫头早晚要嫁人,是外人,你可也是嫁了人的丫头。”
额?徐氏一怔,压根就没想过自己,因为娘总说她是自己最亲的人,说徐家是她的根,她生死都是徐家人。
如果娘认为丫头嫁了人都变成外人,那么她在娘心中呢?
有些事是不经推敲的,一旦较真,就会发现,好多时候娘虽然嘴上说着徐家是她的根,可,娘做的事却没有一件是为她着想的。
徐老娘见闺女神色变得严肃,她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道,“小荷,你别听这死丫头乱说,在娘心中,你就是娘最在乎的孩子。”
“是吗?那我没钱。”
“”
徐氏一句话让徐老太太哑口无言,说啥?
“娘,既然我和大哥小弟一样,那以后不要再来找我要钱了,逢年过节,我该孝敬的不会少,但也不会再往家拿钱了。”
“闺女,你这是不管我了吗?我白养你这么大了?”她开始掉眼泪,决定换个方法。
不过这回不好使了,徐氏不像之前那样,看到娘哭,就心软。
“娘,我十七岁嫁人,当时的嫁妆加一起不到二两银子,你们养我十七年,吃穿加一起也没有五两银子吧。就算五两,可当初苏家光彩礼就给了十两,算起来,你们没吃亏吧。
还有,我嫁人后这十几年,每年都会往家拿钱,零零散散的加一起少说有十五两银子了吧,还你们的养育之恩够了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要跟我算账不成?”
徐老娘有点慌,现在的徐荷好像脱离了掌控。
徐氏的脸上露出了内疚之色,不过不是对她娘,而是对苏家。
“没想到这么多年,我花了苏家这么多钱,娘你说丫头嫁了人就只想着丈夫和孩子,是外人了,可我呢?算不算吃里扒外?我都这样了,我婆婆还对我这么好,换成我有个这样事事想着娘家的儿媳妇,我肯定天天骂她。”
她庆幸自己嫁到了苏家,遇到了这么好的人家,从今以后她一定要改正,好好过日子。
“娘。”
徐氏突然想婆婆了,她喊了一声娘,然后跑出去了。
“我在这呢,你去哪?”徐老太太一脸的懵逼,你不是喊我呢吗?
“咋啦这是?”院中传来苏杨氏关切的声音,“这么大人了哭啥?哎呀,抱我干啥,真是的。”
嘴里说着嫌弃的话,苏杨氏却将儿媳妇抱在了怀里,轻轻的拍打她的后背。
“马上都要当婆婆的人了,让孩子们看见,你害不害臊?”
“我找自己的娘哭,我怕啥,不害臊。”
徐氏像女儿一样,在婆婆怀里撒娇。
回想十几年来的种种,婆婆真待带她很好,说句不孝的话,比亲娘都好。
在徐家她就和其他人家的女孩一样,打骂都是家常便饭,丫头片子,赔钱货,更是娘的口头语。
每回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大哥和小弟先吃,能剩下的她才有口吃的,往往小弟是一点都不给她剩,只能眼馋看着。
也就大嫂嫁过来,她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虽说不至于挨饿受冻,但想像老苏家这样养女儿,是不可能的。
嫁到苏家后,她才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疼女儿。她娘只是嘴上说对她多么好,而苏家则是实实在在的宠着闺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