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章:独属于浐子村的欢庆
    <sript><sript>

    姜云枫本以为自己关门离开之后刘弘也会离开,最起码也会回长安向刘彻回报一声,但是最后他发现他属实是想多了。

    因为刘弘不仅把带来的东西留下来了,还把那一整辆马车连带着马屁都留在了姜云枫的院子里。

    在网上和书上看的历史书太多了,姜云枫一度以为古时候人们都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而在这个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年代道德就能约束大部分的人,但是他想错了。

    那都是书上写的,而像刘弘这种人才不会在意,能完成任务他才不会管什么脸面不脸面的。

    看了看马车,这次刘彻送来的东西格外的多。除了以前有的肉食和米粟之外还多了几个大坛子,在打开之后姜云枫才知道那就是没少被古人赞誉的葡萄美酒。

    得益于张骞的壮举,不然的话姜云枫也喝不上这两千多年前的佳酿。

    酒他都留了下来,米粟也都让大壮搬到了隔壁,反正他吃饭的时候也都是去隔壁跟大壮和大壮娘一起吃,而肉食在这临近六月的天气里是难以保存的,姜云枫除了把鹿肉留下来之外其他的都让大壮拿出去分掉了。

    此时的村民们还沉浸在水车带来的兴奋中,在听大壮说那些肉食都是姜云枫让他分给村民们的时候大家都做出了统一的反应,那就是拒绝。

    村民们想的都很简单,有了水车对他们来说就是承了姜云枫天大的情了,怎么还能再拿姜云枫的东西?不过在大壮说过姜云枫交待他的理由之后村民们也就都收了下来。

    目的是达到了,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有些出乎姜云枫的意料,因为第二天村民们就把肉都送了回来。

    看着被挂在房梁上的那一排排熏肉姜云枫有些无奈。他一直以为熏肉和腊肉这种保存肉食的方法是从南方传出来的,例如巴蜀等地,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这种方法了。

    都已经被制成了熏肉了,姜云枫自然也就没有了理由,如今看着房梁上垂下来的熏肉他也觉得挺有味道的。后世的他在网上买过熏腊肉,但听说那些都不怎么正宗,如今他也能尝尝这真正没有任何添加的熏腊肉是什么味道。

    和姜云枫天天呆在屋里不同,在见识到了水车之后整个浐子村的人都行动了起来,不管男女老少都投入到了建造水车的行动中。

    和山叔这种真正手上有活儿的人相比姜云枫只能算是个理论主义者,在图纸上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的还行,但是真正的行动起来还是得靠山叔这种手艺人。

    不过和山叔相比姜云枫也不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毕竟水车这个东西还是他先提出来的,以后的修缮问题要靠的是山叔他们,但是这水车的延伸性还是很高的。

    姜云枫画图、山叔制作出来的水车可不是最早的那种龙骨翻车,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翻车是需要人力或者畜力来带动的,而姜云枫制造的水车是真真正正的用水流做动力。

    应该叫筒车才更贴切。

    不管是翻车还是筒车最初制造的目的都是为了灌溉,只不过在翻车之后出现的筒车因为是水流带动而更加省力罢了。虽然最初的目的是灌溉,但是筒车能做的却绝不仅仅是灌溉。

    它还有其他的延展方向。

    所以虽然从第一架水车造出来之后姜云枫就极少出门,但是他还是会时不时地去河边看看水车建造的进度,并且有时候还会开口纠正村民们挑选的建造地点。

    虽然不理解姜云枫为什么会在架水车的地点这方面这么坚持,但是出于对姜云枫的尊敬村民们还是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反正也不会损失什么,顶多就是比原来多挖一段距离的沟渠罢了。

    柴米油盐,为什么柴能排在第一位,因为在古代柴并不是什么便宜东西。

    在姜云枫如今所处的西汉,一担(担,不是石)柴可是逼近十文钱的。

    别的朝代姜云枫不知道,但是经过他了解之后确认的是西汉是不允许平民私自砍伐还未枯萎的树木的,就连开垦荒地都要提前向官府报备。所以浐子村的村民们只能挑选那些已经枯死的树木来造水车,而在制造一些小的部件时所用的都是村民们自己家中贮存的柴。

    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足量的水车还是在村民们集资买了一些木头之后成功的被架设到了浐水上,于是乎这从未在大汉出现的水车也算是成了浐水上的一幕奇观。

    看着在水流的带动下水从水车的木筒中流入引水槽,再顺着引水槽进入提前挖好的沟渠从而流进田地里,浐子村的百姓们都欢呼雀跃了起来,而站在一旁的姜云枫更是承受这村民们不停地道谢。

    村民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也很淳朴,就是想要多收获一点粮食。

    这个时代因为技术的落后所以粮食产量很低,就算是浐子村这种如果没有天灾就不会欠收的地方粮食的亩产也不过三百斤左右,而西汉的一斤仅仅等于后世的半斤。

    也就是说这时候粮食的亩产量还不足百公斤。

    这还是在浐子村。虽然因为秦岭的阻隔导致以北地区春夏的降水量很少,但浐子村东西两面有各有浐水和灞水流过,可以说如果没有天灾的话只要人们勤奋浇水的话粮食产量就能超越大汉的大部分地区。

    而就是这样条件优渥的浐子村粮食亩产也不过七八十公斤左右。

    说实话在最初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姜云枫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心情,但是心中泛起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怜悯。因为和后世亩产能达到七八百甚至上千斤的小麦产量相比,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好了好了,乡亲们听我说一句。”姜云枫用力地拍了拍手,高声喊了两句。“如今这水车也做完了,我还有点儿东西想做,大家能帮个忙么?”

    “嗨!云枫你这就见外了,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们谢你都来不及了,就是干点活儿还能有什么不愿意的?”

    “就是,我们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喊了起来,却没有一个人说不愿意。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