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颍川战事而言,徐晃这次来犯,同前次曹仁作战完全不同。
曹仁当时左右两翼,已经为荆州大军牵制,遂左右为难,兵进缓慢。而此番徐晃之兵力,就如同一拔利剑,仿若甘宁前次拿许一样,并无退路。
徐庶、甘宁、张绣、魏延等将,皆能看出,以曹营内部命令,徐晃别无选择,故才如此冒险。昔日他从甘宁手中,丢失了南阳,导致了今日之果,再次领军,恐是不计伤亡,也要将许都夺回,又借助陈留之兵力,形成一个豫州内部的抗荆州军铁三角。
战事之急促,许都官署内,徐庶已经连续两日未有睡好觉。
甘宁不在,各方军事调动之权,尽掌于手,没有喜悦,反而是巨大之压力。
时已中午,就算吏舍的饭食已经做好,许都城内全是饭香。
但徐庶仍趁着午食时间,召集众人,将甘宁送来的战况,告知于手下幕僚,指着地图,神色不出的疲惫:“吾等这次中计了!
曹军竟未兵袭阳城,来战武关,看来曹军在河南之战事,仍不愿放弃。可惜士元当日亲率之部,为曹军提前发现,不得退守同孝直汇合,至此围城之战爆发,导致轩辕关迟迟未取。
否则雒阳早拿下了!
且看去,曹军虽从大局上,连丢城池,但战力仍是威猛……”
轩辕关又名娥岭关,乃是雒阳东南部之险要关卡,兵家必争之地。
曹军以退为进,借力打力,谋划如此完美,连战事经验丰富的甘宁,还有他与众人都虚晃一矛。
徐庶第一时间想到的,正是荀攸。
从曹营内部传来之讯息,有闻荀攸受曹操猜忌,只怕是另有原因。
原荆州州府主记掾,而今徐庶手下的军司马习祯眸光微动,于案几侧,他指了指旁边的几个方位,道:“将军,依吾看,曹军之攻势,大不同于甘将军当日,利弊共存,此时长社虽吃力,但若能赶在明日明前,大军至此,截断退路。
另从养阴里调出一路,或可破这曹营之谋,后以优势于吾军,甚至能借机拿下轩辕关!”
徐庶闻此,将习祯所道几处,连成一条线:“文祥所言然耳!
曹孟德这是打算背水一战啊!
来给文长去信,让之将阳翟兵力,调出四千人马,从东北而上,放弃辎重,一定要快,同甘将军之部,一道拦截徐晃于洧水,一定要快!”
徐庶安排完军务,习祯等将领幕僚,还没来得及散去,一名吏员手持名刺而入,于徐庶耳边轻声道:“徐君,有人来拜访,其言之有助吾荆州军,大破曹军,以取陈留,并败敌将徐晃之计!”
徐庶有些惊疑不定,他接过名刺,将上面的字迹一扫,轻咦道:“蒋济蒋子通?!”
……
“而今看许都城内兵员调动,只怕荆州军在前线有些失利!
不过,无论魏王派出何等将领,今看颍川防卫,也难复耳!”
“君子不是道言,魏王还有机会吗?”
“此机是有,但可惜以朝廷内部困忧,另据吾途中观察,魏王当是退了一步。
这一步退啊!朝廷便不会再做全力之收复,豫州、河南、乃至于幽州大部,多处未刘益州所取,难以改变。
魏王在等机会,刘益州何尝也不是再等机会?
实或不远,兖、冀之地,必生大战。吴王又是蠢蠢欲动,这下之变局所定之时,也就这数年也!”
从九江而上,已至许都官署外之人,正是闻名江淮之地的士人蒋济。
早两年时,蒋济就为九江郡府所召,担任郡吏。
数月前,他辞官于家,感叹江东无大作为,最后决定北上颍川,来入刘营。
若是在曹操封王之前,南阳未失,蒋济还会选择于曹操帐下效力。可惜刘釜兵进之速度,抓住之时机,实在太过巧妙。
大义,军力,民治,后勤,人心……
益州牧刘釜,显然已经站在晾义实力的高处,只需一步步瓦解曹营,那大势尽归之。
今再看来,曹操所领之许都朝廷,若是一只猛虎,那现在这只猛虎,四只爪子,已经被束缚。
余者,从下大势上看,更显困兽之斗,无用罢了!
“王莽乱汉时,有世祖力挽狂澜,再兴汉室!
董卓之乱,下割据间,又有刘玄德、刘季安这等汉室子弟……
或真不绝炎汉耳!”
蒋济还未往颍川来时,就生出慈感慨。
等到达荆州军收复的汝南、颍川两郡,看出在安民生间,益州改革之影子,有一洗大汉几十年来之苛政后,更生此意。
不但是从士人角度,大局看去如此。
民间而今更有传闻,乃是益州牧刘釜出身之时,空伴有彩云,似有龙凤之鸣,历经三三夜,久经不衰。
如此异象,无论真假,加上刘釜之于对内仁政,改革法治吏治,大开教化,早使得人心归附,更为愚民认作救汉之人,以为命所归。
遂而,北方所见,饱受战乱之苦的敌营百姓,无不归盼荆州军之收复……
这也是为何踏入汝南地界后,黔首百姓各以安生,军民同心,共修城郭,另以恢复之由。
蒋济来颍川,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机会。
投效曹操,远不如投效实力更为稳固的刘釜。
他少有大志,若能共襄匡扶汉室之举,便也值得!
在才华之上,作为同胡质及朱绩闻名之士人,蒋济有自知之明,但亦自信。
这次来见徐庶,正是如此!
“蒋君,将军有请!”
蒋济还在同侍从话间,通报的吏员踏出,一礼道。
蒋济遇事观察细致入微,他能感受到,此间府吏比方才更恭敬一些。
“看来吾蒋济,也非泛泛无名之辈!”
蒋济微微一笑,大步踏入了许都官舍内。
同时间,让习祯等人,各事他务的徐庶,大步来迎。早在他担任荆州从事前,于成都州府面见刘釜时,刘釜亲自点评当今下的青年俊杰,扬州才子,平阿人蒋济,即得之大赞,以为才干之属。
那句评价,依然在徐庶脑中回荡。
“济才兼文武,运筹决胜,谋略当比荀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