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旁边的观察员,立刻开始用望远镜,借助着照明弹的光芒,在眼前的原野之上寻找着狙击手所在的位置。
“在那里,十二点钟方向!”那个观察员大喊一声道。
那个重机枪手听到了,立刻便将枪口调整了过去,对着那片区域便是一阵扫射。
实际上那个观察员,并不是真的发现了李小超所在的准确位置。这么远的距离,不要说是在黑夜之中了,就是白天也不会那么容易发现。但是他却可以依据丰富的子弹,大致判断出来方向和距离。
在狙击镜里面,李小超看到了那个机枪手的身影一晃。他便知道自己肯定是击中敌人了,正在他兴奋的时候,一连串的子弹,便打在了他的周围。
李小超顿时一缩脖子,心想这要是让宋教官给看到了,十有**又要围着山路跑圈儿了。因为他们狙击手在完成一枪的射击之后,为了防止敌人将火力向这边倾泻,便需要立刻转移位置,然后再次进行射击。
不过方才李小超一高兴,反倒是将这一茬给忘记了。要不是因为距离太远,自己隐蔽的也比较好,那些子弹说不定已经将自己解决掉了。
他按捺住心中有些兴奋的心情,立刻开始低头弯腰,快速的向另外一个方向转移。
而后再次架起来手中的红外夜视仪,在瞄准镜里面,搜寻着日军的重机枪火力点。
其他的几个狙击手,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日军在炮楼上面的几名重机枪手,大多都遭到了射杀。虽然马上就有其他的机枪手顶了上去,但是这其中的间隙,却给122团的士兵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推进时间。
他们的进攻采用的是三三制,这种战法被解放军在朝鲜战场之上发扬光大。在这场一个国家单挑联合国的战争之中,这种步兵战术,在冲锋的时候,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他们三个人一组,合理配置火力。正面的日军看过去,便好像是看到了人海战术一般。但是实际上因为站位的问题,他们每个小组之间的距离都保持在七八米左右,防止队形过于密集而带来不必要的伤亡。
在正面的部队趁着间隙向前推进的时候,迂回到侧翼的火箭筒兵和火焰喷射器,以及爆破小组,此时终于是抵达了日军炮楼的侧翼。
这边的日军火力,相比于重机枪火力压制的正面,要小上很多。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要小心翼翼的进行推进。
等到了两百米左右的距离,他们便停了下来。因为再往前,就到了日军照明弹照亮的范围了。他们如果冒然冲锋的话,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火焰喷射器的燃料罐被打爆,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士兵伤亡。
“告诉团座,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日军的侧翼,但是需要一些掩护。吸引走日军的注意力。”负责侧翼袭击的指挥官说道。
史志杰这边接到前线传来的情况,便知道轮到公路排水沟里面隐藏着的一营发挥作用了。
此前的进攻,一营的士兵都没有轻举妄动。
日军在进攻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害怕122团的人从背后袭击,还不时往这边发射照明弹。可是现在战斗已经开始了半个小时,公路这边却还没有发现一个人影。
这就让日军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敌人都在正面和侧面,而没有迂回到公路这边。所以他们索性懒得往这边发射照明弹了。
“一营开始行动。”史志杰下令道。
在一营开始行动的时候,日军的巡逻队和临近的据点,也都被炮火声给惊扰了。赵家沟据点的日军在遭受炮击的时候,更是立刻向他们发出来了求援电报。
他们立刻开始集结部队,和巡逻队一起,向赵家沟据点支援。
这些日军支援到赵家沟据点,需要的时间不过是半个多小时而已。很快,他们便已经可以看到赵家沟那边闪烁的炮火了。
第一批日军增援部队,人数只有一百多。但是却拥有着三辆装甲车,四辆卡车,以及不少挎斗摩托车。这让他们的火力十分强大,一百人能够发挥出来两百人的作用。
带领这支援军的,是日军23联队下属的第13中队,中队长武智罗田。
在他的身后,其他几个据点的日军,也被调动了起来,此时正在向这边支援。不过他们距离比较远,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够抵达赵家沟据点支援。
他们以装甲车和卡车为先导,行驶在夜间的公路之上。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的巡逻队刚刚从前面区域经过的时候,122团的王子晨王参谋,已经带着侦察连的士兵,在公路上面安装了几枚反坦克地雷。
这些地雷是夏阳考虑到要对付日军巡逻队的装甲车和坦克,而特意给他们调配的。此时倒是正好能派上用场。
此时正是黑夜,而且情况紧急,侦察连他们埋设的反坦克雷,基本上就是覆盖上了一层薄土,并没有做多余的掩饰。
但是即便如此,日军的装甲车却还是没有发现。因为黑夜不必白天,土壤颜色的细微变化,在明亮的车灯照耀之下,根本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区别。日军的装甲车驾驶员,自然不会注意这些。
此时在公路一侧的高地之上,侦察连和重机枪排的士兵们,已经做好了最后的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