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95 三巨头
    还是清晨,初秋如同薄雾般的晨霭,还没有从德黑兰的城市街道上彻底退却,白蒙蒙的水气凝结在离地半米高的位置,走动间,会给人一种潮湿微寒的感觉。

    苏联大使馆偌大的院落内,从戒备森严的使馆院落门口,一直到主体楼前的花坛,荷枪实弹的内为士兵分列鹅卵石小路的两侧,目不斜视的迎接着正从院落门外缓缓驶入的车队。

    这列车队由十七辆黑色的轿车组成,前面七辆在车头的位置插着美国人的星条旗,而后面的十辆车上,则是插着英国人的国旗,每辆车的旁边,都有两名穿着黑色西装的白人壮汉跟随着。

    今天,是德黑兰会议召开的第一天,同时,也是身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正式入住苏联大使馆的第一天。

    就像之前所说的,罗斯福选择下榻在苏联大使馆,而放弃了美国大使馆,这件事在美国国内的媒体上,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这件事看上去就像是“总统先生被斯大林和他的红色帝国绑架了”。

    当然,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四次连任总统的强力人物,罗斯福在美国国内有着常人难及的声望,正因为如此,舆论对他的决定构不成任何影响,所以,在考虑了诸多的综合因素之后,他以及他的团队最终还是接受了哈里曼的建议,将下榻的地点选择到了苏联大使馆。

    与迎接斯大林同志的时候差不多,维克托此时也站在迎接的人群里,位置同样比较靠后,他的左边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马歇尔——没错,就是在战后提出了旨在复兴欧洲的所谓“马歇尔计划”的那个人。而在他的右手边,则是英国国防部参谋长伊斯麦将军。

    目前,维克托对外的身份,是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情报委员会”的主席,注意,这个部门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就是一个用来迷惑人的“虚设部门”。

    所谓虚设部门,并不是说对外宣传上存在,实际中不存在,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个部门不仅在对外宣传中存在,在苏军的无线电通讯中,同样也存在,另外,这个部门还有属于它自己的邮递编号和通讯密电码,甚至还有自己的指挥中心。但所有的信息,最终都会指向列福尔托夫军事监狱。

    在如今的苏联,为了对抗间谍活动,类似这样的虚设部门有很多,当然,最多的还是一线战场上活跃的方面军级虚设指挥部,这东西都是用来迷惑敌人的。

    从使馆门口缓缓驶入的车队,最终停靠在楼前,随着前行的两名黑西装,在引路的礼宾车停下来的那一瞬间,便飞快的赶上前去,将礼宾车的后车门打开,随即,又在车门边上放下一个很精巧的小斜梯。

    尽管位置比较靠后,视线被前面身材魁梧的英国皇家总参谋长布鲁克上将挡住了多半,但此时的维克托依旧感觉心情有点激动。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了,维克托已经习惯了那些曾经历史上的名人,活脱脱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但是在这一刻,他的情绪总归还是有些波动起伏的。

    今天是三巨头聚首的日子,实事求是的说,就当前的局势来看,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这三位名至实归的巨头,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利益,确实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欧洲战场上,东线地区,经过了基辅反攻战役之后,德军的颓势已经暴露无遗,苏联红军的优势彻底显现,即便是西方媒体都普遍承认,在当前局势下,面对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在东线已经难有作为了。

    而在地中海沿岸,英美盟军已经在西西里岛登陆,逼迫着意大利人颠覆了他们的墨索里尼政府,甚至令墨索里尼本人,都一度沦为游击队的俘虏。尽管希特勒派遣的特遣队将他救走了,但却已经无力挽回整个意大利的局势。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先后夺取了新乔治亚群岛和布干维尔岛,从而进一步压缩了日本人的本土防御圈,进而又威胁到了日本人在东南亚各地的石油生命线。

    如今的日本,在海洋作战中,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面对美国人的进攻,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孤军死守的形势,拖延美国人的进攻节奏。但无论他们如何拖延,战败沦亡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说白了,三巨头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德黑兰召开会议?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确定自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了嘛,考虑到未雨绸缪的因素,所以大家得提前商量商量,有些战后的利益应该如何划分。

    而对于维克托来说,这场在前世的时候,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格局的会议,已经不再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个他有机会亲自参与的现实事件了,因此,他的确有理由为此而激动。

    从小斜梯上滑下来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头发半白、满脸皱纹的老人,他的脸色带着一种明显不健康的苍白,密密麻麻的老人斑,似乎在预示着他的大去之日已经不远了。

    在看到这个老人的第一眼时,维克托的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难道在这个年月里,所谓的“十大邪术”之一已经出现了?前世他看到的三巨头照片上,罗斯福可没有这么苍老啊,很明显,那张世界著名的照片是被人PS过了。

    尽管一张脸形同枯槁,但罗斯福先生却始终带着笑意,而在他的身后,替他推着轮椅的小个子,则是总统的私人顾问霍普金斯。

    在第一眼看到霍普金斯的时候,维克托的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前世所熟知的名词“麦卡锡主义”,随即,他下意识的扭过头,朝站在身侧的马歇尔看过去。

    或许是感受到了他的视线,马歇尔扭过头,也朝他看过来,同时,还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

    看到对方脸上和煦的笑容,维克托也回报以善意的微笑,但是在这一刻,他的脑子里却在盘算着一个弄死对方的计划。

    世人都知道苏联有一场大清洗,却鲜有人知道,在战后的美国,其实也有一场近乎于大清洗的大规模迫害运动,尽管后世的文献中鲜有记载,但现实的情况是,在麦卡锡主义泛滥的几年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谓“纠察队”,可是干了不少“好事”。

    抄家、刑讯、公然抢劫,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在华盛顿都频频上演,从政界到科学界,再到教育界、文艺界,都受到了这场运动的广泛冲击,类似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这样的人,都成为了运动的受害者。而马歇尔、霍普金斯这些人,同样也在这场运动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尽管这场运动是打着反左翼的旗帜进行的,但考虑到它对美国造成的深远影响,维克托认为自己没有理由不做出些安排,给这场险些动摇了美国国本的运动添上一把火。

    麦卡锡用来发起这场运动的借口,就是捕风捉影的说什么美国政府中有数以百计的共产主义潜伏者,还说类似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类似马歇尔、霍普金斯这样的政治家,是苏联的间谍。可惜的是,这家伙的指责非常空泛,没有任何切实的证据。

    呵呵,没关系,维克托认为,如果前世的这一场运动仍旧出现的话,那么麦卡锡先生会获得他所急需的证据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对外情报局,很乐意帮他这个忙。

    看到维克托脸上和善的笑容,马歇尔先生迟疑了一下,朝他伸出了右手。

    维克托毫不犹豫的把手伸出去,同他握了握,这才再次朝他点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队伍的前方。

    此时,人群的最前方,斯大林同志已经站到了罗斯福的身边,两人正握着手说些什么,气氛融洽而不失热情,咋一看上去,两人就像是多年的密友一般。

    而在稍远一些的地方,穿着定制西装、身材臃肿的如同不倒翁一般的丘吉尔先生,正与一个身材瘦高、表情严肃的中年人并肩走过来,中年人的手里还拿着一柄巨大的长剑。

    这个中年人维克托认识,罗伯特?艾登,英国现任的外交大臣,战争爆发的这两年里,这家伙没少往莫斯科跑。

    维克托看着丘吉尔一行人走到斯大林同志面前,艾登将那柄华丽的长剑交给丘吉尔,随后,丘吉尔又将它交到斯大林同志的手里,看样子,这柄长剑应该是一份礼物。

    说实话,即便是在前世的时候,维克托对美国人就没有任何好感,傲慢、自大、霸道等等等等,这些负面的词汇似乎都能用在美国人的身上。

    但是相比起美国人,他对英国人的恶感更甚,在他眼里,如果美国人可以看作是暴躁的狮子,那么英国人就是瘸了一条腿,却还总喜欢表现自己的鬣狗。

    天字第一号搅屎棍,说的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