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七八章 声东击西
    如今已是五月中,河南(黄河以南)的冬麦都已收罢、入仓,晋地的黍苗却还不足一指长。

    放眼望去,只见嫩绿青葱,又密又细,似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绿毯,长势分外喜人。

    元怿下意识的叹了一口气:今岁的北地收成必然不差。

    回忆起开春之时, 晋燕之地还是僧乱四起,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而只短短三月,竟就有了丰收的迹像?

    只凭此节,便知李承志所言不差:高肇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心中暗暗感慨,听到有人唤他,元怿才收回目光。

    城门之下, 高肇端座马上, 正笑吟吟的看着他:“清河王殿下,别来无恙乎?”

    元怿露齿一笑,温声回道:“托太尉的福!”

    这一句,反倒使高肇愣住了。

    他想像过,元怿可能会暴跳如雷,污言秽语。也可能心如死灰,了无生趣。但就是没想到,元怿竟会像老朋友一样的跟他打招呼?

    元怿糊涂了,还是怕死了?

    心中诧异,高肇笑容不减,又朝车中的元怿拱了拱手:“此地不是叙旧之睡,先请殿下入城!”

    元怿无可无不可,微一点头, 又放下了车帘。

    高肇有意落后一步,问着押送元怿的军将:“这一路行来,元怿可曾恼骂过?”

    “秉太尉,并不曾。元怿反倒颇为温恭,并未颐指气使。能吃得,亦能睡得, 若遇景色宜人之处,也会让我等停车,观赏一两刻……”

    如此说来,这厮竟当是在游山玩水不成?

    简直笑话!

    自元恪登基,二人便势同水火,有如死敌。若说这个世人谁最了解元怿,非高肇莫属。

    怎么想,元怿也不该如此轻松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

    高肇不由自主的犯起了疑心。

    金明郡城不大,郡衙居于城中,距北城不远,是以片刻便至。

    马车停稳,军将欲扶他下车,却被元怿轻轻一推,轻飘飘的跳下了车。

    而后他便立于衙前,气定神闲的左右瞅了一圈。

    此际正值战时,但城中并不听金鼓齐鸣、嘈杂叫嚷之声,街中行走的军卒也罢,百姓也罢,并不见慌乱之色, 可见战事并不激烈,高肇并麾下下定然胸有成竹,丝毫不惧奚康生并讨逆大军,是以才这般镇定。

    又被他给说中了?

    元怿自嘲般的摇了摇头。

    “殿下何故叹息?”

    元怿长出了一口气:“我说我在后悔,你信是不信?”

    连孤都不称了,看来元怿已知他为鱼肉,我为刀俎,若是再敢无礼,随时小命不保……

    怪不得一反常态,不复以往之疾言厉色,横眉冷对?

    高肇心中猜忖,顺口回道:“迷途知返,回头时悔,便是此时醒悟也不迟!”

    说着又欠身恭让:“殿下先请!”

    看他面色如常,但语气中却透着丝丝得意,元怿嘴角一勾,如同冷笑。

    夏虫语冰,蝉不知雪,说的便是高肇这般。

    你当孤是怕死了?

    他也懒得辩解,只是随高肇入衙。

    亲信先一步来报,是以高肇准备的极为充份,美酒佳肴,干果肉脯,琳琅满目。

    许是见元怿对他恭加有加,也许是一时兴起,意欲激一激李始贤,是以高肇突发奇想,竟差亲信去唤李始贤,欲邀他一同饮宴。

    待李始贤来时,高肇与元怿已然入席。元怿并未见过李始贤,故而认不得他,只当是高肇唤来陪酒的亲信。莫说拱手见礼,竟连眼皮都未多抬一下。

    李始贤则不然。

    他虽未与元怿照过面,却见过元悦。便他生的这般俊美,且与元悦足有七分相像,登时便猜到了几分。

    再仔细一看,见他发梢未干,堂中也隐隐透着一丝淡香,似是刚刚洗梳过一番,便知定是元路而来,心中更加确定。

    此人为客,却坐的是主位,高肇也只是坐陪在侧,且与汝阳王元悦这般相像,答案呼之欲出。

    高肇笑容满面,刚要为二人介绍,李始贤却抢先问道:“可是清河王殿下?”

    元怿冷冷的盯着他:“正是孤,阁下又是哪位?”

    听到他亲口承认,李始贤脸色一变。仿佛当头挨了一道雷,身躯猛的晃了一晃:“六镇……也反了?”

    他为皇帝生父,国之柱石,全天下的人反了,他也绝不会反。

    若非六镇已反,更已附逆于高肇,身为六镇宣抚使的元怿为何会在此处?

    听到这一句,任高肇心深似海,城府如山,脸上也浮出一丝不自然。

    得知元怿至此,从而猜出北镇惊变,算不得难。但李始贤猜的也太快了。

    就这份敏思,便绝非如他平日里所展现的那般粗疏。

    元怿的手微微一颤,双目如电:“你为何人?”

    要是高肇的心腹,就该先行向高肇问礼。但此人进来后满脸傲气,目不斜视,连声称呼都无,对高肇不是一般的无礼。

    而后又问“六镇已反”,便知绝非高氏亲信。

    稍一转念,元怿便猜到此人应和自己一样,十之八九是被高肇强掳而来的。

    敢视高肇如无物,且又被高肇视为座上宾,定非无名之辈。但为何搜遍记忆,竟无半分印像?

    瞅了几眼,越看越是熟悉。又如福至心灵,脑海中突然浮出李承志的面孔,元怿精神一振:“李始贤,怀德公?”

    “清河王面前,安敢称公?”

    李始贤施施然往下一拜:“如今更为阶下之囚,倒是让殿下见笑了!”

    “哈哈哈……”

    元怿竟笑出了声来,也不知是不是幸灾乐祸,但看起来极为开心:“李承志竟不救你?”

    李始贤半点口见都不松,当好难起身,脸上还浮出了一丝愠色:“我儿被奸贼所害,已惨遭横色,殿下何出此言?”

    看他装模做样,还装的这么像,元怿更觉可笑,笑声更大了几分。

    高肇还盯着李始贤笑了笑,意思是看吧,但凡没有蠢到不可救药,谁都不信李承志已然不在人世。

    “你称……你称他已惨遭横死,那就当他……惨遭横死……怀德公……怀德公莫怪……”

    元怿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反倒让李始贤尴尬不已。

    他也能想到,元怿定是知道什么,更是断定李承志如今依旧活蹦乱跳,所以才这般失态。

    但怎么也是有几分道行的老狐狸,李始贤愠色不减,一挥长袖,愤愤的坐到了高肇对面。

    其实应该是拂袖而去,才符合他此时的心态。但他心氧难耐,非常想知道如今的六傎局势如何,更想知道元怿又是如何来的这里,

    除此外,他还有一丝直觉:依那逆子的秉性,明知高肇会祸乱六镇,又岂会置若罔闻,视若无睹?

    定是会做些布置的,除了李丰等人之外,也难保不会暗中联络元怿……

    心中胡乱猜忖,李始贤便厚着脸皮坐了下来。也懒的与这二人客气,抓起一支羊腿就啃。

    “怀德公倒是洒脱!”

    元怿总算止住了笑,提起筷子朝着高肇示意了一下:“既如此,那便开席吧!”

    也不待高肇应声,他便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高肇只觉好生怪异。

    看这二人的模样,好似自己才是客人一般。

    他只能客随主便,又唤过亲信,让其添酒换菜,撤盏上汤。

    古言食不言,寝不语,待元怿放下筷子,高肇才举起酒杯。

    “北地苦寒,不似洛京富饶,是以若招待不周,还望殿下海涵!”

    “再是苦寒,也比六镇要强上百倍!而某已有近月不知肉食为何物了!”

    高肇唏嘘不已:“竟已至如此光景,委实令人难以置信……”

    “太尉又何必惺惺做态?”

    元怿似笑非笑,“若非你暗施奸计,北镇何至于遍地饿殍,狼烟四起?”

    高肇登时一僵,握着酒盏的手微不可察的晃了一下。

    自己好意敬他,手腕都酸了,这狗贼却只做不见,更是出言羞辱?

    再看元怿,脸上依旧挂着一丝笑,但眼神之中尽是浓浓的鄙夷。分明就是在设讽他假仁假义,虚伪龌龊。

    高肇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元恪之时,他予元怿在京中争斗的过往。

    每次自己若是话不对心,或是逢迎于先帝之时,元怿便是这么一副嘴脸。

    好狗贼!

    枉老夫之前还以为你幡然醒悟,欲弃暗投明?

    原来是在戏弄于我……

    高肇也不恼,轻轻的放下酒盏,又淡然的看着元怿:“殿下不怕死?”

    “我若怕死,三月之前就回京了!”

    高肇眉头一纵,疑声道:“为何是三月之前?”

    “太尉何必明知故问?三月之前,你就如丧家之犬,惶惶而不可终日。费尽心机,假借巡防水患,足两旬才逃至夏州。而那时,我便知六镇必乱,可惜天不遂人愿,任我元宣仁殚精竭虑,却已回天无力……”

    “不可能,绝不可能!”

    似是自言自语,又好似在质问元怿,“你元怿还能未卜先知不成?若有些能耐,你焉能使我高某人坐大成势?”

    “我自是不能,但有人能,便是不用我提醒,太尉也知应是哪位!”

    元怿风轻云淡的回了一句,又端起盏来,朝着做壁上观的李始贤遥遥一举。

    李始贤笑呵呵的一点头,端起酒盏一饮而尽。喝完之后还咂吧了下嘴:“没甚滋味,比那逆子所酿差远了!”

    元怿有挑拔离间、火上浇油的嫌疑,但他并不在意。

    高肇以往种种,已使李氏与他水火不容,不共戴天,是以也不差这一桩。

    而且他更清楚:李承志越是强势,高肇越是不敢将他如何!

    见李始贤和颜悦色,元怿很是意外。客气的笑了笑,又转头看了看高肇的脸色。

    果然,如那封信中所言,李承志这三个字,已经成了高肇的死穴。

    高肇看似依旧沉稳如山,风轻云淡,但与他敌对多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是熟悉不过。只一眼,元怿便知高肇已然信了十分。心中更是惊疑不定,必是在猜测李承志意欲何为。

    寂静了许久,才听高肇沉声问道:“若你早有预料,焉能眼睁睁的看着子建(高植)与东三镇纵横捭阖,运筹谋划,使六镇一日乱一日?

    也更不该自投罗网,不予武川镇守,却至抚冥(六镇之一)招抚乱兵,以至于被子建生擒?”

    元怿怅然一叹:“不是元某不愿力挽狂澜,而是力不从心。也怪李承志,竟未早些看出伱的毒计。若是予去岁你归京之际警示予我,我焉能使你如愿?”

    “呵呵呵呵……殿下莫不是糊涂了不成?”

    李始贤突然就笑了出来,“何止是太尉大败柔然,领军归京之际?比那早上半年,关中大战方罢,柔然还未出兵之时,承志便屡次暗奏,太尉已有不臣之心。而太后也罢,朝中诸公并清河殿下等,可曾信过?”

    元怿猛的一僵,肠子都要悔青了。

    不但无人相信,更是被高肇玩弄于鼓掌之中,皆以为李承志心生不愤,在构陷高肇。

    “此时再说这些,又有何益?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元怿强打起了些精神,“事已至此,某也不怕让太尉知道:正因李承志示警,某才猝然醒悟中了你的连环计,使六镇盘剥过甚,民不聊生。

    但回天已是无力,只能断臂求生。故而我才放任东三镇,任豪强生事,饥民作乱……”

    断臂求生,放任自流?

    高肇瞳孔微缩:“声东击西……你是故意去的抚冥!”

    “对!”

    元怿重重的一点头,“某虽不才,但多少有些声名,是以一至抚冥,便使高植并诸豪如临大敌。若非这般,焉能使太尉日日只盯着东三镇,而忽略了西三镇与关中?”

    “他稍一顿,脸上浮出了几丝得意:“反政最多两三日,太尉便能得讯,某予此时道出也无不可:两月之前,奚尚书便已至关中,已召十万大军,不日就会北上。而一月前,朝廷便已征河东之粮百万石,经关中运至沃野,已解了西三镇燃眉之急……”

    “满口胡言!”

    高肇厉声喝道:“奚康生即在关中,崔延伯亦在离石,那予金明城下领军的又是谁?”

    元怿哈哈一笑:“新任抚军将军,加殿中尚书邢峦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