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达头可汗”去重九那里的目的,主要是想打听重九的口风,看有没有关于“中原”战况的消息。可惜,“达头可汗”的心事,却被重九识破,使“达头可汗”,没有如愿以偿。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重九知道,也绝对不会给他“达头可汗”说的。不过,这“达头可汗”,也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别看他对重九是有礼有节的,其实,他也是在试探虚实,怕重九与“中原”人接触。
因为,在这片辽阔的“漠北”草原上,已经被长孙晟的“挑拨离间”之计,可说是弄得四分五裂,人心惶惶。所以,如今的“达头可汗”,却学会了惩前毖后,谨慎行事了。
不过,这“达头大可汗”还是有多处失算。正因为,有他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心态,把如今的“东西突厥”人民,弄得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尽管如此,“达头可汗”依然顽固不化,不肯改悔。他这是要不见棺材不掉泪,怙恶不悛,非要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这室点密之子,“达头大可汗”也有他自己的打算。因为这“漠北”人,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马背就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骑射、刀枪、摔跤之术的确惊人,强悍而勇猛。这个以狼为图腾的民族,战斗力的确强大。所以,他们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自高的本性,不会卑躬屈膝,永不言败——
如今,“大隋”正盛。同时,隋文帝杨坚同样也多次派使臣,前来和好。可这“突厥可汗”们,就是不同意。并且还屡次三番的,出兵入侵“中原”边陲。
这样一来,把隋文帝杨坚也给弄死心了。所以,在长孙晟的敦促下,隋文帝杨坚,就同意了长孙晟的建议,愿意出兵攻打“突厥”。
所以,“达头大可汗”,听探马回报之后,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看来,自己之前的担心,果真如此要来了。不过,即使再担心,也无济于事。因为对方,隋文帝杨坚,心意已决,非要消灭“突厥”不可。
大敌当前,想必这“达头大可汗”,必须要冷静对待之了。的确!从“达头大可汗”,得知消息之时起,他根本就没有安稳过。不过,这也能理解。因为,这“达头大可汗”,毕竟是统治了一时“漠北”的霸主,他要为自己的子民着想。
而此时的重九夫妇,却成了“达头大可汗”的座上客。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原因有多种。首先,这“达头大可汗”想学“互搏术”,以此为由,算来也不过分了。
其二,“达头大可汗”知道重九的武功厉害,人却老实耿直,要想设计“困住”重九夫妇,也并不是难事。而重九夫妇的想法,就与“达头大可汗”,不一样了。
重九夫妇明明知道,自己身处狼群,迟早都是个“死”。如果能尽量拖住“达头大可汗”出兵,或者是再施计谋,使其“达头大可汗”的部下分离,那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以重九夫妇的武功,逃走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重九夫妇已经商议好了,静观其变,再等等看——
而且,重九夫妇与“醉鬼”张三,还有史、方二人,以及阿史那霏尔他们。都已经商量好了,到时候来个里应外合,趁此机会走人。
当然,重九夫妇也清楚,“世事难料”这个词。不过,最坏的打算,就是“死”在“漠北”这片大草原上。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在最后关头,重九定会杀了“达头大可汗”。
不过,想归想,事归事,纸上得来终觉浅。主要的,还得看“达头大可汗”的,实际行动。因为,“达头大可汗”的部下,大多数不同意再“打仗”了。所以,重九夫妇就抓住这个“弱点”游说,其效果还是蛮好的!
在“牙帐”里,“达头大可汗”当着文臣武将们商议,硬是一个钉子一个眼,说的理由是有鼻子有眼的。听他说得滔滔不绝,绵绵不断,如何,如何的等等。
不过,这在重九听来,这“达头大可汗”,是在虚张声势,自我吹嘘罢了!想那“中原”,杨素、长孙晟是何等的厉害。到时候,如果“中原”真是出兵了,够他“达头可汗”喝一壶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