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原料需求危机,对李振新来说是大事,可对其他人来说却并没有什么感觉。哪怕是吴贞毓、张同敞这样的国政大佬,对此也没什么想法,再他们看来现如今的大明是筝筝日上,所有的事都好的不能再好了,完全是一副盛世即将到来的画卷,这般时候发愁简直是杞人忧天。
朝廷的重臣们是这种感觉,平常百姓们的感觉更是如此。没经历过战乱的人是体会不出太平盛世的景象有多珍贵,而经历过战乱的人,则对如今这样的好时代倍加珍惜。
转眼之间刘三姐的杂技班子,已经在长安城安家好几年了。曾经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然离她们远去。目前的生活状态,她们除了满足再无他想。
今天刘三姐打破了平常习惯的生活节奏,特意起了一个大早,她的闺女要进小学堂上学了。这么有仪式感的日子,作为家长怎么能够怠慢?
一个小戏班艺人的女儿能有机会进学,这事要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在眼下的长安城,却是百姓们习以为常的小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们,凡是适龄儿童都有入学的机会,他们的子女们去上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妞妞、今天是第一天上学,你可一定要乖巧,不要惹恼了先生。今后有没有出息,可就全看读书的结果了。你只要好好上学,娘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供出来。现在不像从前,女娃娃读书也能有出息,听说还能做大官哪,娘后半辈子可全指望你了。”坐在马车上的刘三姐絮絮叨叨的给女儿讲着要她认真学习的事情,丝毫不考虑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能否接受这些絮叨。
为了让女儿上学有仪式感,今天她特意雇了一辆马车送孩子上学,实际上这完全没必要,女儿上学的地方,离她们住的地方并不远,靠两条腿走路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刘三姐发现,自己并不是第一波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还有更早来的家长和学生已将学校门口围的严严实实。
等了小半个时辰,学校才开门,家长们着急忙慌的将孩子们带到学校,办理正式的入学手续。一番折腾后,总算搞定了入学的事情,孩子们被他们的老师带进教室,家长则被校方礼貌的劝出了学校。
站在校门口、刘三姐依依不舍的向校园里张望,想要再看一眼自家闺女,可怎么也看不到。
“三姐、咱们回吧!到了中午,妞妞就到了放学的时候,那时候你能看个够。”
“李郎、咱们闺女这就上学了?真是像在梦里一样,你说将来咱们妞妞会不会学有所成?”
“这谁知道哪?就看妞妞自己了,她要是个读书的料,定会被师长重视,学一肚子学问。”
“我们家妞妞当然是读书的料了,她娘我小时候没读过一天书,也就这几年上了几天夜校,现如今这不也能读书看报了?咱们妞妞自小就有学上,将来一定会当大官。唉、说起来就心酸,妞妞刚开学,我就要带着班子去洛阳演出,好几天见不到她了,这会不会耽误她学习啊?”
“你就放心走吧,家里有班子里其他人照看,大家都是实心兄妹,绝对不会耽误妞妞上学的事。”
“去洛阳的火车票,你已经买好了吧?这次要不是那边给的价高、实在无法拒绝,我都不打算过去。还是呆在长安城好、洛阳那边总是有些闭塞,不如长安敞亮。”
一边絮叨,一边和丈夫一道返回杂耍班子,准备去洛阳演出的事宜。做演出这一行业的人,外出巡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再精彩的节目,连演上几天观众也会看腻的,观众总是会追新。通过到其它地方巡演,可以见到不同的观众,也能吸收到不同的表演内容,促进自家班子进步。
长安是刘三姐她们的市场,但为了一直吸引观众,她们也会和外地的演出团体合作。比如邀请他们到长安的场子里表演,或者是自家班子去别家的场子里演出。有了铁路以后,这样的事就更方便了。洛阳、郑州、开封、延安、榆林、太原、甚至更远一点的绥远、济南都有她们班子演出的身影。哪怕是北京、天津,刘三姐们也去过两三次。
坐在去洛阳的列车上,看着车窗外形色各异的旅客,急匆匆的登车,刘三姐有种莫名的感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站台上来来往往的这么多人,哪一个不是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就像自己一样,闺女刚开学,为了挣钱,不得不和女儿离别,这一趟巡演下来,不知要过去多少时日!
一声悠长的汽笛声过后,火车开始慢慢启动,滚滚向前的车轮速度越来越快,渐渐的窗外的景色也有些模糊了。
“三娘、你看着窗户发什么呆?快来尝尝我专门带到车上的鸡汤,还能烫嘴哪!”
“你怎么这么费事的将鸡汤带到了车上?停车的地方就能买到吃食,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不麻烦、自家做的东西吃起来香!”
小心翼翼的用汤勺往口中送了一口鸡汤,顿时觉得鲜香四溢。刘三姐一下子忘了和女儿离别的惆怅,看着身边的丈夫,她很是满足。如今戏班子的事业越做越大,丈夫对自己恩爱有加、闺女还进了学,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发愁的?不就是一场小别离吗?用不了十天半月,就能赶会长安。从前过苦日子的时候,不就盼着这样、能连续不断地有场子接纳自家戏班、能一直挣钱、能一直演出,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来了,没想到自己却矫情起来了。
所有的人都不会满足于当下,离乱的时候,人们只是想着活下来、填饱肚子,当时代变好之后,人们的愿望和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眼下的大明,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大时代中,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或自愿或被裹挟着,都随着这个巨大的车轮往前赶,这是大势所趋。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