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九章 往后皆是同志【5K】
    <b></b>                  百姓安静无声,默默的小心打量着府尊大人,如他们一样毫不嫌弃的坐在泥土地上。

    不发一言。

    朱瞻基则是有些好笑,接过府衙差役送来的酒杯,一边目光漂浮的盯着杨安平,一边轻嘬起来。

    待到杨安平彻底坐稳,朱瞻基一饮而尽,颇为豪迈的低吼一声。

    “爽!神思通达!杨知府,满饮一碗!”

    说着话,朱瞻基就从一边,拿起一只还算干净的嘿呦陶碗,夺过差役手中的酒坛,满满的倒上一碗酒,晃荡着送到了杨安平面前。

    刚刚才坐稳的杨安平,就看着突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大碗。

    他很清楚的能看到,沉浮在碗底的黄土,漂浮在酒水上的枯草杆子。

    杨安平的嘴角不由抽抽。

    眼神不由的飘向身边正盯着他的太孙脸上。

    您用小酒杯,怎么到我这就成大陶碗了……

    “太孙……这这……如此热情……”杨安平咬咬牙,怀揣着政治任务一般的,伸出双手,稳稳的接过装满酒水的大陶碗。

    “太孙所赐,下官却之不恭,圣饮!”

    一句呵完,杨安平端着陶碗,长大嘴巴。

    碗中的酒水,如决堤的天河,那无尽天水,顷刻之间倾斜而出,灌入杨安平的嘴里。

    然后顺着喉咙,直流而下,汇入五脏庙之中。

    “啊!”

    “好!”

    一碗酒下肚,杨安平低吼一声,原本清明的双眼,顿时一片血红,嘴角还残存着一抹酒水。

    他此时是彻底的放下了一府之尊的矜持,伸出站满泥土的手,便从嘴角抹过去。

    “好!”

    “杨知府海量!”

    看着杨安平的做派,朱瞻基也不由的大声喝彩起来。

    顺带着,他还朝着早就打成一团的百姓使了一个眼神。

    于是,百姓们立马热情起来。

    “杨大人气派!”

    “府尊海量,当连饮三碗!”

    “大人若是脱下官袍,换上军装,只怕定能成为大明英豪!”

    “……”

    叽里呱啦的,火堆前一圈的百姓,在皇太孙的暗示下,连连开口盛赞。

    朱瞻基嘴角含笑,一手提着酒坛,一手揽住杨安平拿着陶碗的手,再为其满上一碗。

    “百姓如此崇敬杨知府,你可万莫辜负乡亲信赖!”

    说着话,朱瞻基松开手,将杨安平的手推到其面前。

    杨安平瞪着手中的陶碗,满满的打了一个酒嗝,方才一碗酒下肚,他此时正是头脑发晕的时候。

    眼看太孙又在身边鼓动。

    他是二话不说,再次端着碗,仰着头。

    天河再次决口,天蓬大放天河水。

    “好!”

    “试问徽州府,豪迈不过杨安平!”

    朱瞻基已经是满脸堆笑,连带着周围的百姓,彻底的起哄了起来。

    朱瞻基再次开口“今日徽州难见此般盛况,当朝太孙、一府坐堂,与万千百姓同饮同食,当载于笔下。”

    他一边高声唱和,一边再为杨安平手中的碗填满酒水。

    此时不等朱瞻基再次劝饮,杨安平已经是端着碗,蹭的一下站起身来。

    他双眼充血,嗓喉如有天火滚滚。

    这位一府坐堂正官,一手掐腰,一手端碗,高举过头顶。

    似是要将今日经受的所有惊讶吼出来。

    杨安平气沉丹田,气出滚滚如龙。

    “太孙巡幸本府,当为本府荣幸。百姓化干戈为玉帛,此为本府百年唯有之佳话。

    杨安平为本府坐堂,念太孙之恩,谢父老乡亲恩厚!”

    杨安平几乎是用宋词元曲之唱腔,将此番话吼出胸腔,随后咿呀呀如那戏中老生,岔开双腿,腰身下沉,抬举双臂,双手端碗。

    咿呀呀之中,这第三碗酒水,便已一滴未落,尽数装入腹中。

    百姓们彻底被感染,纷纷站起身来,为知府喝彩。远处的百姓,也已注视到此处的动静,纷纷凑过来,一同为府尊盛赞。

    新安卫的诸般武将,也已悄无声息的走了过来。

    在新安卫指挥使的带领下,同样是为杨安平的此番举动,大声喝彩。

    此时大明文武,虽有争论,但还尚且和睦。

    武将们只不过是看不惯文官们的阴柔深沉,此时间相识多年的徽州知府,竟然还有此等豪迈之举,自然是要高看两眼。

    新安卫指挥使,满脸黝黑,一片络腮胡下,顶着张气派大肚子,凑到了近前。

    新安卫属中军都督府节制。

    而新安卫指挥使,更是当年追随成国公朱勇上阵杀敌的部将,如今这些年算是偏居徽州镇守一方。

    此时他走过来,当即双手抱拳,先是对着太孙行了军礼,然后对着杨安平抬抬手,随后拍拍杨安平的肩膀。

    “知府大人此等豪迈,本将往日里可是未曾见过哇!厉害!”

    杨安平此时的双眼,已经是不满血丝,正要开口回应,身子却是止不住的摇摆起来,脚下步伐生乱,几乎就要当场倾倒在地。

    新安卫指挥使眼疾手快,立马伸手厚实大手,一把抓住杨安平的胳膊,将其扶住,随后眼神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微微一笑,压压手“都坐下吧!”

    说着说完,朱瞻基再次转头,看向跟着杨安平过来的一众府衙差役“将带来的菜肴酒水,分与在场百姓。既然说了要与乡亲们同饮同食,便要说到做到!”

    差役们之前跟着知府大人出城,本来还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和知府大人,会被太孙给一道咔嚓了当了。

    现在却见太孙尽然没有一丝怪罪的意思,甚至是将整个城外的气氛推到了顶点。

    此时听到太孙的话,他们当即连连点头,便撒开了腿,端着菜盘,提着酒壶,就汇入到了百姓之中。

    往里日,这些耀武扬威的府衙差役,此时竟然是一改前夕,热情高涨的为此处百姓们端菜倒酒。

    百姓稍稍退散,此处的百姓却显得有些拘束了起来。

    如今不光是太孙在场。

    府尊大人也在。

    镇守徽州府的指挥使大人也在。

    百姓就算再如何无知,也知道这个时候该谨慎小心才对。

    看着新安卫指挥使已经搀扶着杨安平坐下,朱瞻基轻笑着看向火堆周围的百姓“都放开些,咱们这里的酒,我可是偷偷多留了一些。大伙都喝几碗,要是喝不完,到时候唯有杨知府晕乎乎的,岂不是让他没了面子?”

    已然是醉了的杨安平闻声,靠在新安卫指挥使的胳膊上,竟然是抬起手,摇头晃脑的喊着“喝!都喝!今天我杨某人,必然是最后一个趴下的!谁都跑不掉!”

    这是真的醉了!

    “孙石!”朱瞻基重新坐下,喊了一句。

    孙石便是新安卫指挥使。

    闻声,孙石立马抱着醉晕晕的杨安平转过身。

    朱瞻基开口“明日下令,新安卫封锁徽州各处关隘,不放一人进出。”

    孙石心中疑惑,想要抱拳领命,却反应过来,这已然喝多了的杨安平,正赖在自己身上,于是脸上不由露出一抹尴尬和紧张。

    朱瞻基笑出声来,指着杨安平,半响没有说出话,良久才开口“今天就不要将就礼数了,你也莫要提心吊胆的,今天我不准备杀人。你也就安安心心的喝酒吧。”

    酒乃武人胆。

    有了太孙的允可,孙石立马喊来自己的亲兵,让其为自己倒上一碗酒,也是喝了起来。

    看着没了拘谨的孙石,以及醉晕晕靠在孙石身上,嘴里不停嘀咕着的杨安平。

    朱瞻基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灿烂如春日百花齐放。

    都是好同志哇!

    党国……

    朝廷就需要这样的忠臣良将!

    徽州府稳了!

    夜色茫茫。

    歙县城外,酒香四溢,久久不曾消散。

    星星点点的火光,渐生渐熄。

    预示着,这场大明皇太孙与黎明百姓的盛宴,已经拉下了帷幕。

    府衙差役很忙。

    忙前忙后,脚下每个歇息的时间。

    一顶顶帐篷,从城中官仓取出,供给百姓安睡。

    今日,这城外上万人,当真是要以天为被、以地为榻。

    官道旁。

    土坡枯树下,朱瞻基背手而立,静默的注视着远方。

    雾气升腾,在星光灯火的照耀下,随风而动,转瞬间已然变换千万形态,如诗如画,在更远处漆黑墨绿的山岭衬托下。

    犹如仙佛献礼,正在这片大地上,上演着一场仙佛舞曲。

    翻滚。

    升腾。

    俯卧。

    新安卫指挥使孙石,手扶腰间长刀,殷红披风长挂背后,亦是随风而动,沙场乍现。

    “回禀太孙,末将已派出数支百人队,前往徽州边境各处关隘,尊太孙命,严加看守。”

    朱瞻基无声点头“前些日子我在京师,与五军都督府闹得不可开交,想必你也听闻了吧?”

    这是在说京察军方的事情。

    孙石目光转动,稍稍组织了一下思绪,便开口“右都督来了信,要我等恪守本分,谨记效忠大明,效忠朝廷。”

    朱瞻基呵呵一笑,摇摇头“不要说得那么大,记得你们都是我朱家最值得信赖的人就行。”

    这是拉拢。

    不属于大明,不属于朝廷。

    而是属于皇室的拉拢。

    孙石的眼中有流光滑过,当即抱拳俯身“末将誓死,为陛下、为太子、为太孙镇守徽州。若有召,末将当领兵,杀尽敌酋!”

    朱瞻基笑出了声,转身伸手,抬起孙石紧抱着的双手“来徽州之前,朱勇曾与我说过,你孙石当年是他帐下最悍勇的部将!

    每战,必冲锋在前。

    不过啊,如今这天下,除了北方九边,谁敢不从我大明?

    所以,也只能委屈你现在这徽州镇守一地。不过,像你这等骁勇武将,终究是不能放着生了锈的。

    朝廷还需要你,为咱们大明再打下一个万万里的江山社稷!

    不过现在,我还需要你在这徽州府,替我……替陛下与太子爷,看好这徽州府。”

    这是要交托重任了!

    孙石当即一凝,神色郑重。

    朱瞻基目光同样凝重起来,深吸了一口,做出最后的决定,当即沉声开口“今日便与你交个底,好教你知道,我要在这徽州府一地革新。”

    革新!

    突兀的从太孙的嘴里听到这个词,就算是孙石这样的疆场老将,血手屠夫,也不由的浑身一震。

    古往今来,每逢革新,必定是一场血雨腥风。

    凡革新,必是遍地尸骸。

    那是失败者的身躯。

    或是反抗者的残骸。

    唯有生死两抉择。

    太孙来徽州,竟然是为了革新之事!

    这一刻,孙石终于清楚,为何朝廷要让当朝皇太孙来徽州这等偏僻之地。

    皇太孙,又为何要在这歙县城,上演先前那般大戏。又为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徽州八大姓,整个打包丢入牢房之中。

    一切,皆是为了革新铺垫!

    他深吸了一口气,知道太孙是在等待着自己的选择。

    革新,没有人能够中立!

    孙石再次抱拳,目光坚定“末将!尚且能食三碗饭!还有砍下几颗脑袋的力气!”

    这便是应下了。

    拿廉颇来自比。

    朱瞻基紧紧的注视着孙石,方才若是他迟疑,或是拒绝……

    不远处,朱秀带着的幼军卫官兵,手中的弩箭便会奔袭而来!

    而已有功劳的罗向阳,将会就地升任新安卫指挥使。

    朱瞻基大笑了起来,背着的手轻轻一挥,然后拍在孙石的肩膀上“听说你家中有数子,现已成年。若是你看得上我那幼军卫,便挑出一位,来幼军卫在我帐外当值吧。”

    质子?

    非也!

    大明的皇太孙,不需要效忠之人献出质子!

    帐外当值,这就是皇太孙亲卫!

    给孙家后人一个安排。

    天大的好处。

    孙石当即就要跪拜下去,却是被朱瞻基一把拉住“替我看住徽州,届时莫要出了乱子,便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孙石动容,抱着的双拳有些颤抖,沉着声“孙家,永世追随大明,誓死效忠!”

    朱瞻基拍拍孙石的肩膀,抽回手,再次背着手,想要看看远处,那已经从仙佛献舞,变成妖魔翻涌的雾气,究竟能变化出多少种样子。

    “啊!!!!!”

    然而,一道突兀的叫喊声,破坏了皇太孙观赏妖魔的心情。

    身后不远处,靠在一方土堆上陷入酣睡的徽州知府杨安平,在惊呼尖叫之中醒来。

    他满头汗水,慌慌张张的张目四望。

    守在他身边的府衙差役,赶忙上前安抚自家老爷,凑在耳边小声的交代着事情。

    许久,杨安平猛的转过脑袋,看向朱瞻基这边。

    待他看清太孙面容,连忙爬起身,也不管身上沾着的泥土枯草,赶忙跑了过来,跪在地上。

    “下官糊涂,下官荒唐,竟然在太孙面前贪酒,致使做出醉酒闹事的混账事情,请太孙治罪。”

    这就是个憨厚老实人。

    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一府坐堂的位置上的。

    朱瞻基心中大笑,轻咳一声“起来吧,那酒还是我让你喝的,真要是治罪了,是不是要连我一起治了?”

    杨安平听得心惊胆战,赶忙摇头声称不敢。

    朱瞻基无奈,只得再次强调“站起来!好歹也是我们家正四品的知府,怎能这般唯唯诺诺!”

    杨安平一时头大,最后还是在孙石的搀扶下,这才颤巍巍的站起身来,临了不忘给孙石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朱瞻基见杨安平站定,轻声开口“方才与孙石说了,徽州府闹出这般大的动静,地方显然已是不堪!朝廷,需要动一动徽州府了。”

    一听这话,杨安平连魂都要没了,不是才一起喝过酒的吗?怎么,现在这是又要问罪了?

    他正要再次跪下去请罪,却是被孙石拉住。

    “你且先听太孙说的。”

    孙石说着话,摇摇头有些无奈。

    杨安平满脸茫然,看向太孙。

    朱瞻基同样是无奈的苦笑着,没来由叹息一声,才说“乱的是你下面的人,有罪过的是那徽州八大姓之人,徽州同知已经担下了所有的罪责,是他蒙蔽上官,为地方提供便利。

    你才在徽州干了几年?能与你有什么关系?安稳了心继续坐在徽州知府的位置上,替我将后面的事情做好。”

    杨安平现在是浑然不顾,后面还能有什么事情了,只要不治他的罪,让他做什么都成。

    朱瞻基越发无奈,这个杨安平就不是个做官的料。

    但现在徽州府确实,也需要一个像杨安平这样的人在。

    只有这样的人在,才能最好的推进试点徽州革新事宜。

    在目光闪烁中,朱瞻基开口“你这次京察的平定,大抵只能得个中下了。不过,等徽州后面的事情真的办妥当了,一个京官侍郎,总是跑不掉的。”

    六部侍郎,正三品!

    虽只比正四品的知府高上两级,但却不可同日而语。

    杨安平心中又不由的热切起来。

    看着杨安平的模样,朱瞻基最后无奈得甩甩手“算了,你还是先好好歇上几日,到时候朝廷的旨意,差不多也就下来了,你也就知道往后要干什么了。”

    说完,朱瞻基背着手,摇摇晃晃的就往城里走。

    杨安平当真是一脸茫然,就差将这两个字刻在脑门上。

    他无助的看向一旁的孙石。

    孙石耸耸肩,抬抬手“杨知府,你也看见了,太孙说了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现在啊,听话。

    按着太孙的意思,好好的歇上几日,往后啊……怕是就没有能歇的时候了……”

    孙石说完,临走前在杨安平的肩上拍拍,同样是摇晃着走开。

    现场,独留下茫然的杨安平一人。

    看着空荡荡的眼前,杨安平郁闷无比的狠狠跺跺脚,却是不想引动麻经,一时再次大喊大叫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