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应!
    众人抬头,看向皇帝,齐声拜道:「请陛下圣裁!」

    看到众人如此,李世民犹豫了!

    他不是害怕,而是现在就算自己做出什么决定已经晚了。姬松此事先斩后奏,根本就没给朝廷婉转的余地。

    因为他知道,一旦听从朝廷诏令,就很有可能放过大食人,让其安然离去。他哪怕宁愿背上恶名,也要将大食人彻底打败,防患于未然!

    他愤恨吗?但却恨不起来!

    说对姬松胆大妄为大怒吗?但姬松已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搭了进去,这样的臣子他为何要怒?如何怒的起来?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已经没了选择。臣请陛下立即派张亮带领舰队南下支援,命沿海各州加强海防............」

    房玄龄的话语有些沉重,他知道,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入局了。姬松胜了还好,要是败了,自己还有何颜面待在宰相的位置上?

    「臣附议!」

    杜如晦随即也请命道。

    程咬金难得认真起来,沉声道:「臣自请镇守明州,还请陛下成全!」

    「臣也自请镇守登州,除非臣死,不然登州万无一失!」尉迟恭道。

    长孙无忌看到众人如此,他知道自己不能等下去了。

    「臣愿镇守岭南,还请陛下成全!」

    看着底下一个个视死如归的臣子,李世民本来烦躁的心突然安静了下来。

    是啊,自己这些年什么事情没见过?什么劫难没经历过?此次就算再难,难道还有当年突厥人兵临长安难?

    「有诸位爱卿在,朕无忧矣!」

    随后不在犹豫,大声宣布道:「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两人浑身一震,毫不犹豫上前垂首!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朕命你二人统合各部,总览全局,对沿海各州布防做出详细计划。保证大军粮草运转,药材,医官,兵器,铠甲一应物资无限供应。不得有误!」

    「臣领旨!」

    两人没有一丝犹豫,领旨之后朝皇帝深深一礼,看了众人一眼后,就转身离去安排诸事。

    「程咬金镇守明州,另将姬青派给你,定要确保明州万无一失!」

    程咬金闻言大喜,姬青可是姬氏的得意弟子,更是前些年横渡大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自己不懂水师,刚还想着去哪里找人呢,陛下却将姬青那小子派给自己?

    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

    「臣领旨,定保明州无恙!」

    程咬金退下,李世民看向尉迟恭,特别是他那满头白发。自从尉迟宝琳宣州之事后,本来还有点黑发的尉迟恭彻底白了头发,此时更是垂垂老矣,派这样的人上战场,他于心何忍?

    好似知道皇帝的心思,尉迟恭大声道:「臣隋老矣,但尚能拉得动硬弓,上得了战马,杀得了敌人。还请陛下恩准!」

    说完竟然跪了下来,这样李世民顿时坐不住了。

    连忙上前亲自将其扶起,看着他坚毅的眼神,他有些明白尉迟恭的想法了,这是想在最后的时光给子孙打拼些家底啊!

    「好,朕准了!」

    李世民霍然转身大声道:「尉迟恭听令!」

    「臣在!」

    「封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河北道大总管,全权负责沿海事宜!」

    尉迟恭激动道:「臣,领旨谢恩!」

    最后看向长孙无忌,顿时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无忌就依你所说,去岭南吧,朕会传旨冯盎,全力配合与你!」

    长孙无忌

    大喜,有岭南冯氏在,自己确实能轻松不少。毕竟岭南道是距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一旦战事不利,或者姬松兵败,首当其冲的就是岭南道。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么危险的地方?

    呵呵,作为大唐外戚,妹妹更是大唐皇后。自己要是在危难之际不做出表率,去最危险的地方,你让天下人怎么想?

    想着你自己人都往后躲,我们凭什么往前冲?军心还要不要了?

    「臣遵旨!」

    ......................................

    于是,在第二天整个大唐都动了起来,传令信使奔赴各地,特别是草原,安东都护府,漠北都护府,漠南都护府,以及蜀西的柴绍部都得到的皇帝命令。

    严防边境各部趁火打劫,一旦稍有异动,杀!

    边境异族看着突然紧张起来的大唐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连忙送上重礼探查大唐具体动向。当各地将领告诉他们这不过是正常演练,不是针对谁后这才放下心来。

    倒不是他们轻易就相信大唐,而是大唐在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信誉方面更是令人信服。一道以书面形式出具的文书,基本上不会公然反悔。

    当蜀中打箭炉的柴绍得到朝廷圣旨后,也是大吃一惊。虽然从长安的书信中得知南海发生了大事,但他没想道竟然这么严重。竟然已经发展到十万人以上的海战?

    这不是在内河跳帮作战,而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大战啊。更是没想到在遥远的西方竟然还有和大唐一较高下的国家?

    但此事自己却无缘参与,自己的任务就是看住吐蕃,一旦吐蕃胆敢在这个时候捣乱,他就从东女国借道直插高原腹心之地,给他来一个屁股开花!

    自己这一年多时间可不是白过的,打箭炉之地山脉纵横,地势高低起伏落差极大。在来到此处的第一时间,他就派人寻找驻军之地。

    最后在多方考量之下,确定在靠近东女国的东侧三百里处设立大营。这里地势虽然没有吐蕃高,但也差不了多少。这也是为了让将士们慢慢适应设立的。不然一开始就在地势高的地方,将士未必受的住。

    等过上一年半载,将士们适应高原环境之后,再往高处迁移就是。并且第二营地已经探查完毕,已经在当地官府的协助下开始建立。

    而这个地方就在昌都,此地地势更高,距离吐蕃更近,并且卡在茶马古道的节点上,不但能训练士兵,还能收取税收养兵。此地往西快马加鞭不到三日就能到达逻些。一旦在此驻兵,定会让吐蕃投鼠忌器。

    若想对大唐用兵,昌都这个地方必然会成为他们首要的攻击目标。一旦这里不被拔掉,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柴绍当然知道这里的重要性,在打箭炉驻兵已经成功迷惑吐蕃,而他则在昌都打造关卡。一旦成功,这里将是大唐钉在吐蕃头上的一颗钉子。

    所以,他现在的任务就是看住吐蕃,决不能让其捣乱。

    只是想到姬松现在面对危局,他心中有些不安。但他距离太远了,根本就是鞭长莫及,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期望他能平安无事。

    安西都护府。

    当郭孝恪和已经达到到达安西布防的苏烈,接到圣旨后也是心神大震!

    「看来还是小看大食了,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大?反应之激烈,就像是被踩着尾巴一样不顾一切!」

    苏烈有些感慨道。

    贞观二十二年被调任安西都护府的郭孝恪,早得知大食人在海上对大唐发起进攻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布局安西,他甚至将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恒罗斯境内。

    按照他的想法,就应该拒敌于国门之外。但

    却遭到了朝廷严厉拒绝,严令他必须停下脚步,不然就立即回长安。在异国他乡作战?亏你想的出来,一个后勤就能累死三军。

    并且严令他必须以保护当地汉人安全为第一要务,哪怕是大半个西域丢了,但只要这些汉人无恙,就算他大功一件。

    这让郭孝恪有些无所适从,但命令以下,还是陛下亲自写的诏书,一字不改地下达给他,可见朝廷和陛下的决心。就算再不甘,也只能退出恒罗斯。

    之前西域汉人不多,朝廷也不是很在意安西的经济和民生,更多的是将西域诸地当做陇西的屏障,和抵挡西突厥的前沿战场。至于西域的名胜和会不会被打烂了,朝廷甚至是皇帝都不是太在意!

    这也是历史上大唐在西域失败之后毫不犹豫抛弃的原因,根本不愿在西域之地投入太多的力量。

    一个是太远,根本鞭长莫及,粮草运输和控制都处于羁縻状态。

    但现在,当关中无地青年男子,以及大唐各地家里负担过重的青年,在西域入籍就给分地分女人的诱惑下大量迁移后。这才彻底改变了朝廷对西域的态度。

    一个生存着大量汉人,并且耕地不缺,土地肥沃的地方,他们没有理由去拒绝。

    西域此举不但彻底缓解了大唐无地百姓的生计,也间接解决了国内不稳的局面,为大唐稳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之前一个九成九都是异族的西域,大唐根本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治理。但当大量青壮男子涌入西域,娶异族女子后。朝廷更是恢复了西汉时期的长史府制度,用以专门管理民生,彻底将军队释放出来。

    此时,光安西之地就生活不下十万汉人,并且还都是年纪不大的青壮男子。这还只是成年男子,要是加上这几年和异族女子生下的孩子,据长史府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十万人,男女孩子基本平衡。

    因为都是年轻夫妻,加上平均下来一名汉子男子至少有三名女子计算,这个成长趋势至少能保持十到十五年。

    而到了那时,等这些孩子长大,又是一个人***发期。并且为了保证幼儿的存货率,朝廷更是征调书院医学生前往西域建立医馆。为此朝廷作保,等五年之后会长安,至少都是一个有品官员。

    这或许对世家之人不算什么,但对贫寒子弟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当初圣旨一下,报名者甚众!

    以此推断,十年后,大唐在西域的汉族人口至少可达到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之间。如此强大的发展潜力,如何不能不让朝廷重视?

    一旦人口达到那个地步,西域之地的人口结构将彻底发生扭转,汉人也将成为此地的人口大族。

    那时候,西域将彻底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在郭孝恪面对危机想要在当地征调汉人加入军队的时候,朝廷严厉训斥驳回,并且宁愿从大唐国内调兵也不愿在西域征调。

    在朝廷看来,这简直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但不利于大唐在西域的布局,还为将来继续引入大唐无地人口埋下隐患。根本得不偿失!

    更何况,朝廷将西域军政分离,另设长史府管理民生。皇帝更是亲口许诺,凡是定居点人口达到万人以上就设县管理。就是为了将百姓和都护府分开,如此,岂能答应让将领在当地征兵?

    自从三种高产作物快速推广,大唐现在根本就不缺粮食,加上在军粮上的不断革新,此时已经拥有多种口味的军粮,满足军队的一切需求。

    不但运输成本下降道之前的三分之一一下,更是占地更下,压缩饼,炒面,锅盔等发明,一个士兵就能肚子带上半月的口粮行军。

    在如此情况下,大唐会在意调兵的消耗?

    大唐此时从来

    没有如此大气过,想想立国之时的窘境,现在简直就是天堂。

    【鉴于大环境如此,

    「大都督!」

    苏烈刚来安西,对这里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有些凝重道:「你说大食人会在西域和我大唐开战吗?」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大食人又不是傻子,海上战事还未结束,他们傻了才会在西域重新开辟新的战场,并且还隔着几个国家。

    他之所以如此问,其实就是想听听郭孝恪的想法,毕竟论了解,没人比眼前这位对西域更清楚!

    郭孝恪沉吟片刻道:「暂时不会!」

    「暂时?」

    苏烈抓住这两个字,疑惑道:「难道将来他们会?」

    「不错!」

    苏烈和郭孝恪虽然交情不深,但苏烈来此之后并没有丝毫插手自己事务的意思。人家如此识趣,自己当然也要投桃报李。

    「那要看海上的战争如何了!」

    深吸一口气,郭孝恪凝重道:「大唐若是败了,西域必然无虞,大食人不是傻子,在海上能进攻,何必千里迢迢,吃力不讨好在陆地上进军?」

    「但若是姬松胜了..........」

    「大食人就会将重心放在西域上,以求突破?」

    苏烈想到没想破口而出,这让本来有些自得的郭孝恪有些吃惊!

    「大都督不必惊讶!」

    看到他这样看着自己,苏烈笑道:「托郕公的福,末将在他那里学了不少关于海上的事情,特别是战舰和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