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十月十三日,最新收视率出炉,《锦绣未央》依旧屠榜。
但是与《锦绣未央》在电视上播出的火热局面形成对比的是,《锦绣未央》某瓣评分跌至分。
这也标志着《锦绣未央》成为了史无前例的大烂片,距离最低分只有一步之距。
闻到腥味的营销号纷纷出动,一篇篇大同小异的文章出炉。
【原著深陷抄袭风波,《锦绣未央》预定年度大烂片之首,距离华语影视剧头号烂片仅一步之距。】
【口碑崩盘,《锦绣未央》前景不明……】
【……】
余皓瞅着最新发布的收视率,气恼地说道“怎么感觉没有什么效果呢?这部大烂片依旧火热。”
“不对。”
毕十三的一句“不对”瞬间吸引了另外几个人的关注,但是他却不急不躁地拧开了太空杯,抿了一口水。
“十三,急死我了。”余皓眉头挤在了一起。
“你们都没有注意吗?”毕十三笑着瞅向了右手边的诸人,一副得意的表情。
“收视率上升的态势止住了,而且第三名和第二名的差距也很小了,超越只在一瞬间了,我说得对吗,十三?”范晨逸说道。
“正解。”
相比范晨逸他们对收视率开始出现拐点有一种隐约的感受,出品方和相关主演员得到的结论更准确。
对于演员来说,这部剧的热度达到了预期,已经取得的成绩足够成为下一次提价的价码,所以后续的情况对他们影响相对较小。
而对于出品方就不一样了,很多卫视买剧都是预付一部分的买剧钱,这笔钱是专门用来营销的。
其他的部分等收视率达标了之后才会发放下去,所以当收视率出现苗头不对的时候,出品方记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当他们整理数据初步得出了收视率下滑的结论,抄袭。
“为什么别的组的人抄了五六年了,什么事都没有,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就不行了。”
“就是,这个什么风行工作室跟我们有没有什么仇,用得着这么费劲黑我们吗?”
“都别说了。”
娱欢影视的制片人李梦珠拍了拍手制止了下属们的牢骚。
“第一,立刻向风行工作室发律师函,要求他们下线《圆桌派》,并且公开道歉,否则的话,我们保留追诉的权力。”
“第二,立刻给几个营销号送筹码,要求他们统一口径,为《锦绣未央》写软文。”
“第三,即使汤菲儿和邬凡没有了后续配合的责任,也让他们发一条微博,吸引粉丝为电视剧正名,告诉他们,要是剧真的烂了,谁都跑不了。”
李梦珠的应对措施是行业内最常用的手段,消除不同的声音,买下歌功颂德的广告位,外加流量主演的粉丝打榜。
这三板斧下去,一部剧大ip的剧集很难烂掉。
要不然谁会花高价请流量呢,不就是图他们粉丝口袋里的钱嘛。
一个顶流的加入,他们的粉丝有的时候甚至会主动掏钱为影视剧打榜做数据,给出品方省钱。
电视台得到了收视率、广告商完成了曝光度,出品方得到了成绩,演员也完成了作品的积累,粉丝们得到了快乐,皆大欢喜。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