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平不由得感叹,自己还真的成了查户口的了。
“今儿是什么日子?”
赵贵平合上名单,转头问向一旁站着的黄立全。
“已经是三月初三了。”
算上今天还有六天的时间,似乎还来得及。
算定之后,这赵贵平也不敢休息,急忙开始一个的查这秀女们背后的人际关系网。
越查越觉得脑袋疼。
日头逐渐西沉,到了下午时分,太后身边的贴身太监来了。
黄立全引着人进来,赵贵平不敢怠慢,起来接客。
这太监倒是也十分的客气。
“赵总管不必客气,我不过是来传达太后娘娘的意思,赵总管明白了,奴才这就走了,还得赶着回去伺候太后进晚膳呢。”
“不知太后娘娘有何吩咐。”
“哎,吩咐没有,体恤倒是有的。太后娘娘琢磨着赵总管刚从北部回来,又连日来辛苦了,便将这,还没来得及歇息便马不停蹄的替皇上操持这选修的事情,实在辛苦。”
“今儿皇上给太后寻了个好玩意,说是西域进贡来的,十分的有趣,便拿来给赵大人赏玩, 解个闷子也是好的。”
说着,这老太监一招手,从身后出来一个低着头的小太监。
这小太监手里捧着一个素色盒子。
走到赵贵平面前后,老太监将拂尘一挥,搭在胳膊上,亲手解开了那箱子上的金扣。
内里,一件交叠的玉器静静躺在红色的丝帛中。
“太后娘娘说了,这东西里头有大智慧,皇上送给哀家,哀家却觉得,这大智慧,现在最明白的,应该是赵总管,于是便派人给您送来了。”
说着,老太监破有深意的一笑。
“赵总管,您可要收好了。”
说罢,便领着一众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
赵贵平捧着这手里的盒子,眉毛不自觉的蹙起。
他坐回到椅子里,将那盒子放好,从里头拿出了那个玉器。
是一个颇大的玉盘,玉盘下方是一个半圆的球面,地下又固定着一个可以活动的托盘。
在那玉盘上面,滚着两个玉珠,玉盘中间,有一个凹槽。
这是平衡盘。
赵贵平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玩意在古代或许是罕见的物件,但是在前世,这玩意基本上随处可见。
到街上到处都是卖的。
这个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
只有均匀受力,这两个滚珠才会一直在这玉面上滚动,不会落到那中间的凹槽里。
而一旦收力不平衡,一定会有一个滚珠落进去。
这是皇帝在给太后敲警钟啊。
想来,这太后近段时间,只怕是没有少插手前朝的事情。
不过,这太后给自己这个,是暗示自己在这次大选的时候要做到平衡么?
“这还用你告诉我?”
赵贵平一把推开面前的平衡盘。
赵贵平将这名单上的关系已经捋顺五分之一了。
这里头大概的情况也可窥见一班了。
要知道,这丞相和方振雄的门生,基本上遍布整个朝堂。
就算是很多人家和他们表面上没关系,可是暗地里翻一翻,都是连着根的。
这五分之一,大概不齐有百十来个秀女。
其中得有三十是丞相的人,五十是方振雄的人。
余下的,大都是一些贫寒子弟,或者是中立党派。
有一些勉强可以算是皇帝的人。
按这个比例算下来,什么才算是平衡呢?
算下来,这大概五六百个秀女中,初选应该是只能留下一百到一百五十人之间。
三家平分?
那就大概是一家落个三十到五十人。
可这也太一碗水端平了。
何况,这里头淘汰谁,不淘汰谁,也是极有讲究的。
就像是这方振雄将自己死去亲妹的遗女也送了上来。
此女名叫方嫣然。
这是京城有名的贵女,自小就在方振雄身边养着。
明眼人一看就是为了皇后准备的预备军。
再说丞相这边,推上来的是皇后的庶妹。
说是庶妹,但是这母家也是贵妾,是京中御史大夫的女儿,名唤张歌吟。
也算得上是出身高贵。
自小也是和先皇后一同长大的。
先皇后受的训练,这个女的是一样没少。
这也是奔着皇后去的。
赵贵平是该淘汰了,向玄景帝表忠心呢?
还是放着这哪哪都得体的人,毫无意外的成为秀女,入宫封妃呢?
赵贵平还真的是有些拿捏不准。
不过,想来,这到时候,只怕是也不会真的全由自己做主。
三月初九,万乘载女来朝。
天色还未亮的时候,赵贵平就起身了。
赵贵平先去小院子里,看看这柳如烟准备的如何了。
一进门,就看到柳如烟还在上妆,不过大概不齐已经是准备的差不多了。
柳如烟本就生的极美,如今身上又穿着这大华里最好的料子,云锦。
光滑油量的丝绸织就的锦衣,即使是在昏暗的光线下也生出熠熠的光泽来。
素雅的海棠色将柳如烟衬的面色粉嫩,温软如玉,却又温文尔雅,端庄大气。
在柔而不媚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
远山黛画就的细眉弯弯,一双含情目盈盈若水。
赵贵平满意的看着柳如烟的装扮,由衷的夸赞道。
“衣服和妆容都很是得体,李嬷嬷费心了。”
一旁在给柳如烟梳妆的李嬷嬷恭敬的行礼。
“赵大人严重了,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前不久老奴回宫,公主殿下说,让赵大人放心,宫里一切都给柳姑娘打点好了。必不会让柳姑娘受委屈的。”
这后宫里管理秀女到底还是这些嬷嬷宫女的事情。
赵贵平虽然也在后宫行走,可是对打点这些还是多有不便。
听闻楚文竹这么说,赵贵平顿时感到心里颇为熨帖。
赵贵平屏退了周围的人,独留下柳如烟一人在房里。
“宫里的规矩你都学会了,可是这最难的还是人心。待到入宫之后,切勿多言。”
“这内宫的人,人人都长了十八个水晶玲珑心,十九副曲折回肠。”
“凡事什么话,都得听了又听,在脑子里过了又过,再说,再做。不过最好还是不要多说,言多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