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节 水族(上)
蛟的体形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佐证:“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蛟的部分特征与鳄鱼的特征相对应,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妄下断言说蛟就是鳄鱼,很多学者把二者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只能说蛟是以鳄鱼为原型而虚构出来的。但根据此点蛟很可能是史前沧龙。
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提出质疑的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那么,鲛鱼到底是何鱼种?汉代淮南王刘安在《淮南鸿烈解》中对蛟做了最早的注释,他说:“鱼两千斤为蛟。”从体形上而言,蛟鱼应是一个庞然大物。另外,蛟鱼还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因而,秦时山东琅娜术士徐市等人也才会以鲛鱼为借口,搪塞其不能完成替秦始皇登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罪责。《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此事云:“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者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而急求长生之术的秦始皇对徐市的谎言也不能释怀,以至于晚上“梦与海神战,如人状”。负责为其解梦的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于是,秦始皇“乃令入海者齐捕巨渔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一番追捕之后,最终于山东莱州海面射杀一头巨鱼,以了却心愿。
《唐本草》对“蛟鱼”释名称“沙鱼、鳍鱼、蝮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蛟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著名。古曰蛟,今日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鲸段,讹为蛟。”这样看来,蛟鱼所指应该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供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通典·食字货》)。宋寇宗爽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用途圣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鲭之鲛;满两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盒笔记·述异》)。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石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即蛟去。——《说文》
有鳞曰蛟龙。——《广雅》
母龙曰蛟。——《抱朴子》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续水经》
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述异记》
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相交,故谓之蛟。——《埤雅》
“翼望之山,……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郭璞注:“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颈有白瘿,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山海经·中次十一经》
事实上,除了生活在大海之中的凶兽之外,其他凶兽都跟海兽有不共戴天之仇,这种仇恨更超过人族,似乎是从基因之中带来的,只要一见面就会厮杀。
大江湖泊之中生长的水族凶兽也被列为陆上凶兽,它们与海兽的仇恨最大,每一个入海口都是必争之地,一方面阻止海兽进入大陆架,另一方面它们也窥视大海的富饶,希望进去分一杯羹。
海兽之中的王者种族很多,像是鲨鱼、海龟、乌贼……但是真正能算得上唯一话事权的还是鲸鱼族,鲸鱼族跟人族仇恨不大反倒跟异族仇恨很大,据说异族当年杀了不少鲸鱼凶兽为了扩宽空间裂缝。
海兽中的鲸鱼王族一般不会理会种族竞争,偌大的海洋足够它们生存,大江湖泊反而太小了,它们看不上。
蛟龙族作为水族之中的王族这一回也是大张旗鼓,不仅仅派出了高阶族群更是携带了不少附属种族,比如玄鱼、猪婆龙、黑鱼……
天牛鱼:
《广东通志》
牛鱼方圆三丈眼大如斗口在胁中露齿无唇两肉角如臂翼长六尺尾长五尺南越行记
《太平御览》
《南越记》曰:天牛鱼,方圆三丈,眼大如牛,在脾头,口在胁中,露齿无唇,两肉角如臂,两翼长六尺,尾长五尺。
天牛鱼面积有三丈大,眼像升一样大,口在肋部,露出牙齿,没有唇,两肉角像手臂,两翼长六尺,尾长五尺。描述大概为蝠鲼一类生物。
滇池神马:
在晋宁郡(昆明)的滇池,传说水中有神马,可以和家马交 配生下日行五百里的骏马叫滇池驹。晋太元时其中有两匹神马,一白一黑,在河水上嬉戏。
这种神马属于水马,搜神记中便有白马河的白马传说。在世界范围此类水中出马的传说很多,其中波斯的《造物的奇迹》中记载的水马,与水经注的故事相像。传说内沙布尔和图斯之间有个叫苏的村子,有个叫苏之水的泉水,里面有水马,这个地方的阿米尔(长官),拥有着母马,水马向母马发情,产下一匹黑白色有迪拉姆(一种货币)般斑点的马,等马长大也回泉里去了。
《水经注》
温水又西南迳滇池城,池在县西北,周三百许里,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似如倒流,故曰滇池也。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晋太元十四年,宁州刺史费统言:晋宁郡滇池县两神马,一白一黑,盘戏河水之上。
《华阳国志》
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回二百五十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马,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水神祠祀。亦有温泉,如越嶲温水。
九馗龙:
是有九个头的鼍龙,在九龙池兴风作浪,三藏七人到此,馗龙吼叫着前来 ,猴行者将隐形帽化作遮天阵,钵盂盛万里之水,金镮锡杖化作一条铁龙,与馗龙斗。后猴行者抽了馗龙背筋给三藏做了腰带,三藏刚系上便行步如飞,后回东土龙筋飞上天宫。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行次前过九龙池。猴行者曰:“我师,看此是九条馗头鼍龙,常会作孽,损人性命。我师不用匆匆。”忽见波澜渺渺,白浪茫茫,千里乌江,万重黑浪;只见馗龙哮吼,火鬣毫光,喊动前来。被猴行者隐形帽化作遮天阵,钵盂盛却万里之水,金镮锡杖化作一条铁龙。无日无夜,二边相斗。被猴行者骑定馗龙,要抽背脊筋一条,与我法师结条 子。九龙咸伏,被抽背脊筋了;更被脊铁棒八百下。“从今日去,善眼相看。若更准前,尽皆除灭!”困龙半死,隐迹藏形。
猴行者拘得背筋,结条 子与法师系腰。法师才系,行步如飞,跳回有难之处。盖龙脊筋极有神通,变现无穷。三藏后回东土,其条化上天宫。今僧家所传,乃水锦绦也。
暨鱼:
又叫【魚忌】鱼,风鱼,有黑白两种,出现会带来瘟疫,还会有狂风大作。
《广东新语》
暨鱼,大者长二丈余,脊若锋刃。尝至南海庙前,谓之来朝。或一年数至,或数十年一至。若来数,则人有疫疾。《志》称:南海岁有风鱼之灾。风,飓风,鱼谓暨鱼也。有乌白两种,来辄有风,故又曰风鱼。暨一作〈鱼忌〉。谚曰:“乌〈鱼忌〉白〈鱼忌〉,不劳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