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9章 第 579 章
    “千年一梦醒, 余烬未曾清。传经未必真和尚,法华亦曾见刀兵… …”

    小巧的木匣子打开, 里面不是书册,绸布之上,竟然只有这一纸文字,纸色发黄,纸质发脆,打开来,还能看到一些斑驳的墨色,像是喷溅上去的血点,让人不觉皱眉。

    “师父, 这是什么?”

    纸张小心展开, 放在匣子中, 年轻和尚询问自己的师父。

    “阿弥陀佛, 这是谶语。”

    须发皆白的老和尚扫了一眼,便知道那到底是什么, 一个木盒子,传承千年下来, 早已不见当初的颜色, 连同这纸张的分量, 也轻了很多。

    不过,算一算,好似也有千年了。

    手指掐算之中,自有章法。

    年轻和尚见了, 有些奇怪,又看了看那谶语之中的“千年”一说,奇道:“莫不是今天?”

    老和尚微微摇头, 不知道是“不知道”,还是在说“不是”。

    年轻和尚也没再问,并没有把这件事记挂在心上,原样收好了纸张,依旧去收拾别的东西,今天是大清扫。

    明天有一场法会,极其重要的法会,法华寺主办的,邀请来了附近好多寺庙的和尚,还有远方的高僧大德,据说都会参与其中。

    盛世当兴佛,乱世,也当兴佛。

    此际时节,说乱不乱,让人有些看不明白。

    陈朝传至今朝,已有三百年了,这么长的时间,一个王朝都疲惫了,有很多东西都透着陈腐,连同那些官员,都少了几分锐意为民之意。

    若不是陈朝兵锋尚厉,牢牢地压住了所有的边疆小国,恐怕国内之乱,还要更盛几分。

    远的一些个民乱,官逼民反之类的就不说了,就说近的,随便一个富户好像都能欺上瞒下当一个土皇帝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着实是透着一股子迫人去死的味道。

    这些年,当和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年年递增的僧众,已经让一些大寺庙都感觉到些许压力了。

    如此大的势力,似乎都能跟那些叫得出名号的反王掰掰手腕了,即便还坐地一方,并不乱动,却也免不了一些人的目光聚集在这里。

    然而,有什么办法呢?

    佛家广开方便之门,这门,也是不少人的求生之门,就说那些孤儿,若是没有佛家收拢,又有几个能够长大成人?

    而这些长大成人的孤儿,对佛家自有一股虔诚和忠心不能破,他们广为传教,得到的结果就是收回来的和尚越来越多了。

    其中很多都是半途来投的,有被官员破家灭门的小商人,也有失了土地的农民,还有一些不流凡俗以至于俗流难容的清流,更有些乱兵盗匪之列,无家可归,没有山头可依仗,见得佛家势大,也一并投了山门之中。

    这些人,能够拒之门外吗?

    不能。

    那么,尾大不掉的必然又是什么呢?

    佛家的制度很好,管理很好,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臃肿**来,宛若人间净土一般,这样的情景就更吸引了一些有识之士来投,不知不觉,佛家之中多了一股声音。

    虔诚的信众总是希望做点儿什么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早到佛祖东渡,再有如今的再造天上佛国。

    法会上,这个概念的提出,顿时一片哗然。

    真——真敢想啊!

    年轻和尚在一旁听得目眩神迷,这不是他能够开口的场合,可听得那青年和尚的一番宣讲,他也不觉热血沸腾。

    佛门之中本来就有武僧,这样的存在在最开始就是一个自保的力量,寺庙总在深山老林之中,跟红尘俗世隔着一段距离,这样的距离,不说防人,起码要防一防野兽,没有些力气武艺,是不可能做到自保的。

    开始武僧还只是兼修,后来就成了专门的一批僧人习武,发展到后来,武僧就成了佛门护法,必然有的存在。

    有些寺庙之中偏重武僧,他们还会接一些护送商队的活儿维持寺庙生计。

    放在大寺来说,如法华寺这等,从来不曾偏重武僧,但随着收入的人员越来越杂,总有些人难舍旧业,画家依旧画画,武人依旧习武,曾经统帅一方的人,自然也不甘平庸,想要重建自己的队伍。

    随着人才的汇聚,这样的小团体越来越多,多到现在已经无从忽视其中一部分人的声音了。

    陈朝的衰亡,现在谈还有些早,但以佛门的势力,难道不能成为一方的势力主吗?

    不说直接跟朝廷对着干,跟朝廷争锋,只说附近,起码就能让很多贫苦百姓有了一条活路。

    这等世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活命的,那些无立锥之地,又无商贾之能的,又该从哪里求一口饭吃。

    不是所有人都吃素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抛家舍业当和尚的,妻子儿女,总是舍不了的责任。

    一种诉求已经形成,一种势力已经壮大,那么,就该做点儿什么了。

    青年和尚在说信仰,在说理想,在说光大佛门的愿望。

    这样的时候,佛家若是能够站出来,庇护一方,造福的又岂止是方圆百里,他们是能够创造一片乐土,引来天上佛国的。

    如同奢望,却又仿佛触手可及,是真真切切可以实现的理想。

    “好。”

    年轻和尚握起拳头,在心里为这样的话喝彩,就该如此,正该如此,他们这些有能力的,就应该为周围的贫苦百姓做些事情,舍粥又能舍多少,若是他们遵循自家的法度,方才能够普度众生。

    修行,度化。

    这是和尚必不可少的功课,那么,口传心授是度化,武力说服,又何尝不是度化。

    佛家也有那种拘着杀人犯,使其褪去杀念,最终不再为恶的故事的。

    法会几乎成了青年和尚的个人专场,宣讲之后,又有人再上台,说得也是类似的事情,一个又一个,不经意间,很多正值壮年的和尚都表了态,唯有一些年长高僧,还在沉默不语,不知是在想些什么。

    场面一时僵住了,忽而年轻和尚想起了什么,他悄悄回返,找来了那小木匣,直接带到了法会之上,取出小木匣之中的纸张。

    “千年之前,便有高僧大德曾经预言此时之事,我等后辈,自当依此预言,砥砺前行。”

    “千年一梦醒,算来正此时。余烬未曾清,热血犹未冷。传经未必真和尚,武僧亦可做法王。法华亦曾见刀兵,始知刀兵亦弘法… …”

    年轻和尚的一番解读,把场中人都在镇住了,不知道是谁捏断了线,失了念珠,那一颗颗圆滚滚的念珠落地的声音,犹如玉碎之声,颇为不详。

    轰然而起的叫好声,压住了所有微声。

    在老和尚皱眉沉吟之中,法会结束了,气氛依旧很热烈,所有人,好像找到了新的目标,新的方向,兴致勃勃,意气高昂。

    垂眸合十,“阿弥陀佛。”老和尚没有再说话,其他几个曾经皱眉的大和尚也没再说话。

    势如水火,已不可阻。

    人后,老和尚问年轻和尚:“你可知什么是谶语?”

    “一语成谶,多为凶兆,但在此时,便是喜讯。”

    年轻和尚不以为意,千年前的预言,能有几分准确,他信,也不信,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坚持的信仰,总是要做点儿什么的。

    “度化众生,人人为佛,难道不好吗?”

    年轻和尚的想法是如此天真纯善。

    我以为好的就要分享出去,让大家都知道。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若这种分享带着武力胁迫的成分,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感念这其中的善意?

    更不要说… …

    “你可知寺中如今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读过十本经书?”

    法华寺这些年,僧众是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杂,老和尚记忆犹新的就有一次,是一股败军来投,从将军到小兵,全部都说要皈依我佛,主持收了,不敢不收。

    在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乱兵盗匪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杂,这么些人,官府都来不及办度牒,寺庙也跟那些大地主一样弄起了隐户。

    点滴入海再难寻。

    水入江河亦入海。

    这些隐藏在寺庙之中的和尚有多少是甘心当一辈子吃素的和尚的呢?以前还有不少和尚会考虑还俗的问题,现在,若不是外面的世道实在是活不下去,恐怕会有更多的人还俗。

    即便如此,寺庙之中偷偷吃肉的和尚也还有不少,该怎么办?

    乱象已经存在,总有爆发的时候,这一天,就在此刻了。

    “师父常与我说,修行在心,在日常行走坐卧之中,并非全在经书之中,怎么如今师父又反过来了呢?”

    年轻和尚的反问没有问题,这世道,终究是穷苦人多的,不可能人人识字,尤其是那些半路出家的,更是文化水平低了些,偏又已经成人,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学习文字,能够看懂一本经书的都少,更不要说十本经书了。

    老和尚被问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再次垂眸,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此后默认一般再不开言。

    病虎威犹在,捻须必送命。朝廷容得民乱如癣疥之疾,却不能容得僧兵造反,容不得天上佛国,必要斩草除根,灭佛之事,轰轰烈烈,以法华寺为首恶,除之勿尽。

    转轮法王,正应谶语。 w ,请牢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