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次日清晨,一夜未眠的老王爷拖着疲惫的身体,踉跄着走出书房。此刻这位身披藩王蟒袍的老人虽然面色苍白,但身上却流露出一股无法言喻的大道气机,玄之又玄,如东海之浪潮般汹涌澎湃,较之于山巅修士,亦是犹有过之。
守在门外的陈姓老仆恰到好处地伸出手,将身形未稳的老王爷稳稳地扶住,褶皱的脸上堆满笑意,与老王爷轻声说道“恭贺王爷再入此境。”
老王爷微微一笑,声音有些虚弱道“有劳陈叔您帮忙守夜了。”
老仆垂首,轻笑道“分内之事,举手之劳而已。”
话虽如此,但护道一事,却并不容易。修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本就是一场极艰难的跋涉,行走于山野之间,难免处处皆有磕碰,而传道于他人或是为他人护道,则更是难上加难。一言一行,如若稍有不慎,轻则便可导致一人之大道根基尽毁,就此沦为无用之废人;重则令其坠入疯魔,千百年不得清明。
昨夜有长者到访,将一件旧物交还于老王爷,后者于是一朝顿悟得道,如鲲鹏之展翅,意在扶摇九天之上。持物入书房闭关,霎时间无数磅礴之道韵尽数涌现,充盈在整个镇北王府周围。如此景象,便如一盘珍馐美味,堂而皇之地摆在诸多饕餮巨兽面前,而后者若能忍住不食,则反倒成了件咄咄怪事。
不过如此磅礴之道韵,终究不是那无主之物,一旦有失分毫,则必然祸及主人。道韵如此弥漫于四周,若想仅凭一人之力便照看其无恙,也并非易事,所要耗损的心神以及修为自然难以估计。
此刻看似神色如常,并无异样的陈姓老仆已然不堪重负,虽不至于如风雨中飘摇的茅草屋一般,但也无法再经受什么风浪了。主仆二人如今其实都是一样的惨淡光景,只不过那位姓陈的老人看上去面色更好些而已。
至于其中缘由,无外乎其中一人栖身十境日久,早已见过了无数风浪,所以尽管虚弱,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老王爷则是一路登楼而上,期间不曾有过丝毫的停歇。一夜之间,由无境之人到山巅修士,心神消耗自然极大,所以老王爷的面色才会如此苍白。
“此间辛苦,虽然不足为外人所道,但自家人心中必须念着这一份恩情。待到北境战端一起,陈叔您若仍然不愿插手其中,大可以凭借多年劳苦以及今日的护道之恩离开三州辖境,之后重返中州陈家也好,亦或是求道十方阁也罢,总之不必再为了三州之事而劳神。天地远阔,逍遥无拘,堂堂十境修士又怎可安做笼中之燕雀。楼外与楼内二者之间,看似一线之隔,实则却是天壤之别,难道陈叔您不想一览楼外之风光?”
对于面前之人多年以来所付出的一切,老王爷都默默地记着。虽然嘴上很少提及,但心里却由衷地感激,所以老王爷并不愿意看到他最后依然受困于三州境内,而是希望他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天地本就是一座囚笼,但拘禁各族生灵的同时亦在为其提供庇护。万年之前,十方阁初立,然后便为世间众生铸就了第二囚笼,也就是日后所谓的修行十境。所谓的真正自由便是脱离十境约束的第二囚笼,然后得以返回天地所在的第一囚笼,如此一来便可心如静湖止水一般,于天地之间,逍遥无拘束。
万年以来,无数人都在此番道路上追逐,甚至于十方阁的诸位楼主亦是无法免俗。在最初修道岁月中,修行者偶尔也会被称为楼中人,便是取自身在楼中的意思。楼内风光何其有限,大好山河自然立于楼外,所以修行者最初的追求并不仅是简单的境界高低。日后能否跨出那一线,进而走出楼门,一览山河之风光,如此才能算作是真正的追求。只不过道阻且长,或跻或右,一路行来,不知陨落了多少所谓的修道天才,而真正能够得偿所愿之人却是寥寥无几。
至于当下这位出身自中州陈姓一脉的老人,自修道之初便被一位途径中州的骑牛道人留下过一句谶言,是关于日后迈出楼门一事。
心无旁骛,则十有。福至心灵,即推门而出。
由于那位骑牛道人的模样酷似道家祖师爷,所以这一句谶言便越传越广,最后闹得中州嘉陵城内人尽皆知。不过昔日还是少年的老者并非心性浮躁之人,倒也没有因此而耽误什么。念及家中有子弟能够如此,陈姓一族的长辈倒也没有吝啬,有关修行路上的一切所需,只是尽可能地去满足,但却并没有过分的宠溺,与其他家族子弟相比,差别不大。中州陈家如今的后辈虽多有失德之处,但老一辈的家风还是很值得称颂的。
早早便已栖身十境的老人,与那一线近在咫尺,但后来却不知为何,突然间踪迹全无,而如今则反倒成了镇北王府的一介家臣。心无旁骛便可十有,只可惜多年以来却始终不得清静,除了三州琐事缠身之外,老人还有心结未曾解开,故而一直原地踏步,始终未能再近一步。
按照估算,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到时一切诸事的对错便都交由最终胜负来决定。在此之前,老王爷希望对方能够无所牵挂地离开,然后去寻求那真正的自由。难得相识一场,虽是主仆,实际上却是知心好友,所以自然是希望对方日后能够过得更好一些。
陈姓老仆默然,但嘴角挂着一抹笑。曾经确实如少年追求女子一般,为那一线之隔而倾倒,甚至于有些疯魔,不过如今却早已放下,或有或无,都无关紧要。
相较于此,陈姓老人其实更喜欢老王爷方才口中的“自家人”三个字。平日随口之语,往往最能见人之情谊,多年以来,没有什么能比这三个字更慰人心了。
陈姓老人轻声道“边关月还未曾看够,又怎舍得轻易离去,还盼着日后能与王爷您再次登城饮酒,于酒酣狂醉之时,即兴赋诗一首。”
老王爷不禁有些汗颜,随即自嘲一笑,道“无论是庙堂争斗也好,还是驰骋疆场也罢,往往总能得心应手,甚至诗书礼乐,琴棋书画,也略懂一二,但唯独诗才一事,当真没有半点天赋。”
陈姓老人嘴角的笑意愈浓,故而不由得打趣道“昔日老王爷所作的那一句‘纵横明月下,驰骋北境关’,依我看来,就十分不错。”
老王爷不由得笑骂道“毫无格律,狗屁不通罢了。”
陈姓老人补充道“但却能尽兴。”
老王爷朗声笑道“人生琐事何其多,但愿君与我,此生皆能尽兴。”
两人相视一笑,继而搀扶前行。
离开书房之后,老王爷便去了那座湖畔竹楼,打算找韩先生再商量一些琐碎事。
走入竹楼之后,恰好瞧见韩先生此刻正在读书,所以老王爷便自行落座,顺便帮忙煮了一壶清茶。逢人读书时,若无万分紧要之事,便不易叨扰,而老王爷来此无非就是再继续敲定一些细节而已,并无什么大事可言,于是就干脆随便拿起一本书,然后与韩先生一同捧书而观。
书页才刚刚打开,韩先生便出言提醒道“看书之前好歹应该瞧瞧书名,免得闹笑话。我虽然不会笑你,但你的儿子与儿媳则未必。或者说,你原本就喜欢看这种书,若是如此的话,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老王爷一头雾水,见韩先生不再言语,于是便只好去瞧瞧书名。看过之后,笑容渐渐消失,不禁愣在当场,只得轻咳几声,用以掩饰尴尬,然后有些埋怨道“身为堂堂儒家门生,怎可一大清早地便看这种杂书。韩黎,我看你现在是愈发堕落了。”
“男女欢好,乃是人之常情,卿卿我我,亦没有那条规矩限制。所谓杂书其实并不杂,一个人看又有何妨?之所以出言提醒,是因为在担心日后我若无意间说漏了嘴,恐怕有损你在一众子女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韩先生不急不缓地说道。
“我敢保证,要是有这么一天,你就是故意的。”老王爷面无表情道。
韩先生不予理会,继续说道“还有两个需要纠正的地方。其一,我并不看,所以谈不上一大清早看杂书。至于手中读物,乃是由南山城送来的法治策论。小轩自以为找到了那位颍川文若君李则言,便可万事初定,实则却忽略了很多东西。某些个年轻人,亦不乏有大才,若是稍加培养,日后定然可以成为其左膀右臂。有些事情,不能总指望着老一辈去做,不然日后难免青黄不接,最终又落得个无人可用的下场,到时苦的还是自己。其二,如今确实堕落了。”
老王爷微微皱眉,忧心忡忡地问道“此话何意?”
“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如今却想打人了。”韩先生淡淡地说道。
“以后说话别说一半,不然可是会吓死人的。”老王爷气笑道。
“南山城内,如今竟然养着一群吃里扒外的畜生,每每念及,心中愤怒当真难以遏制,恨不得一人一巴掌,尽数将其拍死。”韩先生神色愤怒道。
老王爷无奈一笑,道“各有所求,无需强求。”
“我真替你感到不值。”韩先生只得忍住怒意,轻叹一声道。
“值得与否,并不重要,但愿一路行来,既无所愧,又能从容尽兴。”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