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章,缺少社会的毒打!(求鲜花,求评价票)
    额……

    李世民和群臣的脸色都黑了。

    韩哲这话说的也太不给人留面子了。

    这是将整个大唐的朝堂,连带自己这皇帝都骂进去了。

    “泾王,此话不可这么说。”

    高士廉站出来,反驳道。

    “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对待来客,自然以礼相待。”

    “突厥被灭,草原平定,铁勒九姓和突利可汗,都是真心实意的归顺我大唐。”

    “大唐自然应该放开胸怀,接受铁勒九姓和突利可汗。”

    “这才是天朝上国该有的气度。”

    高士廉出身名门,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在前隋的时候,就已经是有名的大儒。

    儒家尊奉的就是礼法礼教。

    讲究仁恕,宽宏,包容。

    朝堂之中做官的大多是儒者,对于高士廉的话,很是赞同。

    “高大人所言有理,上国气度,就是接纳,如今人家都来进贡了,我们还冷眼相加,未免有些小肚鸡肠了。”

    “蛮夷虽然粗鄙野蛮,可铁勒九姓和突利可汗,受到王化,感念大唐天恩,前来进贡,已经证明蛮夷也有心向大唐文明之心。我们理应接受。”

    “如果过于苛责,倒是显得我们大唐没有大国之风,传到列国之中,有辱国体呀!”

    “陛下,臣附议高大人所言,理应对铁勒九姓和突利可汗以礼相待。”

    “臣也附议!”

    ……

    一瞬间,所有的文官都站了出来,全部和韩哲唱反调。

    而一众武将,只知道带兵打仗,这种事情他们不擅长,全部保持不掺和的状态。

    李世民没有直接表态,但是明显倾向于文官。

    韩哲无语。

    儒家学术,对于外交的态度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要不然就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给赏赐,给商路,给贸易,给各种好处,当冤大头。

    你不让他当还不行。

    要不就是可怜兮兮,打不过别人就说别人是野蛮人,是蛮夷。

    没必要和一群蛮夷较真,咱们不理他。

    典型的精神胜利法,外加暴发户心态。

    今天是时候,给这群不懂事的家伙上上课了。

    “陛下,本王想传召曾经和突厥作战过的士兵,问几句话。”

    韩哲笑着道。

    “大唐十六卫之中,随便挑选,只要和突厥作战过的就行。”

    李世民不知道韩哲什么意思,不过还是点点头,命人去找。

    高士廉等文臣都默不作声,自信满满。

    论起打仗杀人做生意,我们自然不如你泾王,可是论辩驳的事情,我们是正经行家,绝对胜过你泾王百倍!

    今天倒要看看,你能耍出什么花样来。

    绝对死磕到底!

    作为儒家文化的另类产物,五姓七望等十三个世家被吵架的时候,大量的儒学人才都受了难。

    满朝文官没有人帮他们说话。

    那是因为大家对于世家的态度,就是存在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好处,不存在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可现在关于礼法的事情,绝对不会退步。

    这是他们当官,高人一等的资本。

    如果真的退让一步,日后就会有无数步,到时候自己的特权就会减少很多。

    这才是这群文官的真实想法。

    而且……

    他们不信韩哲找几个士兵,就能把他们驳斥了。

    没多久,内侍就带着八个左武卫的士兵进来,站在一边。

    “泾王,你想说什么,开始吧。”

    李世民笑着道。

    李世民知道,韩哲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对付,肯定有自己的打算。

    虽然在接待铁勒九姓和突利可汗的事情上,李世民是站在文官这边,可不妨碍他期待韩哲的表现。

    毕竟,李世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不管儒家还是韩哲,只要对大唐好,就完全可以接受。

    韩哲看着几个士兵,最年轻的十几岁,最老的四十几岁的样子。

    “都和突厥作战过?”

    韩哲问道。

    “是!”

    八人齐声答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很好。”

    韩哲很满意,命令道。

    “脱下你们的衣服,给陛下和各位大人,看看你们这些勇士的身体!”

    八个人迟疑,不敢动作。

    这是太极殿,皇帝和文武百官都在,当众脱衣服,这怕是不合适呀。

    万一治罪,他们这些小兵可担待不起。

    “泾王让你们脱,你们就脱。”

    李世民还没说话,程咬金就呵斥道。

    “都是我左武卫的好汉子,怎么这么扭捏,大庭广众的,泾王还能把你们怎么了不成!”

    程咬金是左武卫大将军,他的话对左武卫的士兵就是军令。

    八个人再不迟疑,当下脱去上衣,露出肉身。

    顿时所有人都震撼不已。

    只见八个人,最少的上身也有三四道伤疤,大小不一,位置不一,多的甚至有十几道,其中不乏致命伤。

    很难想象,这么重的伤,他们当初是怎么活下来的。

    “和本王说说,你们和突厥人作战的时候,留下的伤疤的事情吧。”

    韩哲微笑,温和的道。

    “本王想听。”

    八个士兵互相看看,最终还是年纪最小的青年第一个开口。

    “我们家是泾阳的,我十三岁的时候,突厥一支三百人的队伍,过了泾河,杀到我们村子。”

    “我娘和九岁的妹妹都被糟蹋了,我冲上去和他们拼命,肚子上被划了两道,流了很多血,我不知道咋活下来的。”

    “从那之后,我就参加了左武卫,和突厥打仗,为我娘和妹子报仇。”

    有人带头,其他七个人纷纷说了自己的故事。

    都是被突厥残害过的。

    他们说出的每一件事,在文武百官听来,都是不可思议,禽兽不如。

    实在难以想象,人在有这种遭遇之后,居然还能活下来。

    “听到了吗?”

    韩哲冷笑,斥责道。

    “口口声声说着包容,仁恕,你们有什么资格替我大唐的千万遭受突厥侵害的百姓说仁恕,说包容?”

    “只会知乎者也,说什么微言大义。”

    “易子而食,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只是你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显示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已。”

    “站着说话不腰疼!”

    “要是你们的亲人姊妹,遭受这样的遭遇,你们能说出宽容,仁恕的话吗?”

    “本王看你们就是缺少社会现实的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