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数值一大一小的二选一也十分简单。”
在王奕的嘴里,一切都很简单。
周围的人都屏气凝神的听着,觉得比听相声都有意思。
“选项里面二选一,出现一大一小的数值,那就要去题干里看看结果是相对增大了还是相对减小了。
异种电荷相碰,总电量肯定是相对减小了,所以根本就不用犹豫,选数值小的选项C,若是同种电荷相碰,总电量相对增大了,就选数值较大的选项D。”
王奕说的众人恍然大悟,就连那些家长都听懂了。
“如果不靠蒙,只靠算呢?”
高俊琴想看看王奕学的有多扎实,刨根问底的问着。
“这个也简单,7减1的平方比7乘以1就是9比7,不要再问我为什么了,自己动脑袋去想一想吧。”
这道题没啥难度,王奕懒得去解释太多。
“这道题就过了,我再考你一道题!”
高俊琴拿起张倩倩的试卷,还想再继续考王奕。
“什么?还考?你还不如直接让我把这套试卷做了呢。”
王奕翻了个白眼,他只是来开家长会的,又不是来当老师教学的。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
高俊琴眼前一亮,然后就一把抓起了王奕。
“干嘛?”
“跟我来!”
“去干嘛?”
“去考试。”
高俊琴拉着王奕来到了办公室,把家长会交给别的老师主持了。
以王奕超人般的身体素质,想要挣脱高俊琴还是很容易的。
但王奕知道高俊琴没有恶意,所以就任由她把自己拉到办公室了。
“高老师,我是家长,不是学生。”
王奕一脸的无奈。
“你在我的眼里不是家长,只是个小朋友!”
高俊琴朝着王奕欢喜的笑着,然后递给他一套试卷:“这是这次模拟测试的所有试卷,语数英跟理综都有,你给我把它做了!”
“什么?让我做试卷?拜托,我是家长,不是学生,我是来开家长会的,不是来考试的。”
王奕无语了,张倩倩已经够坑爹了,没想到这个高俊琴更加的坑爹。
“做了这套试卷,我给你买棒棒糖吃!”
“我不吃棒棒糖。”
“我给你买雪碧喝!”
“我不喝雪碧。”
“那我带你去游乐园玩过山车?”
“我更不玩过山车。”
见王奕油盐不进,高俊琴也是纳了闷了:“那我亲你一口吧?”
“别!我做,我马上做。”
王奕是怕了这些女人了,自己还是个孩子啊,她居然连孩子都不放过。
王奕拿起笔来,写字如飞。
昨晚学习了一晚上,王奕已经将高考的知识点全部都融会贯通了。
这些模拟卷在高三学生们看来难如荆棘,但在王奕的眼里,跟一年级的试卷没啥区别。
在答试卷的时候,王奕几乎不用过脑子,就像是已经背住了答案一样,直接就写了上去。
别的学生做两个小时都无法将其中的一科试卷做完,王奕只花了十多分钟就写完了语文试卷。
高俊琴站在王奕的身边,看王奕答题的速度如此之快,整个人都惊呆了。
见过牛叉的学生,还没有见过像王奕这么牛叉的学生。
王奕已经不能用学霸来形容了,能够形容他的只有学神。
高俊琴是语文老师,正好王奕先做完的是语文试卷。
高俊琴拿过王奕的试卷,想看看王奕的正确率如何。
这份试卷高俊琴刚刚判了上百份,答案还烂熟于心。
高俊琴本来还以为王奕会错几道题。
然而让高俊琴难以置信的是,前面的选择填空阅读理解,王奕居然一道不错,直接就一路绿灯杀到了作文。
作文是个主观题,虽然有几点评分的标准,但在标准之下,多给一两分、少给一两分,全凭判卷老师的心情。
前面的选择填空跟阅读理解,王奕全部正确,出于某种好胜心,高俊琴想扣作文一分。
无论王奕的作文写得如何,高俊琴下定了决心,最少也得扣一分,这样心情才能舒爽一些。
怀着这个心态,高俊琴开始阅读王奕的作文《他们》:
——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
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
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
亦或是农民工二代?
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
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
刚看到这篇作文的开头的时候,高俊琴笑了,觉得王奕犯了学渣们常见的毛病。
开头的排比句太过散乱,不规则,没有做到层层递进,一点气势都没有。
就凭这个开头,高俊琴就能扣他一分。
紧接着,高俊琴看到了“农民工”三个字,这是老掉牙的题材了。
同情农民工的辛苦,歌顺农民工的勤劳,赞美农民工的贡献,过去的作文早就写烂了。
当高俊琴看清了“子女”、“子弟”、“二代”这几个词的时候,终于明白了,王奕写的不是农民工,而是农民工的子女。
高俊琴突然鼻头一酸,大家都能看到农民工的苦,但谁能看到农民工子女的苦?
农民工的子女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个弱势群体。
高俊琴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在凝视着父亲的泪眼,擦干父亲的眼泪,安慰父亲不要哭……
(《他们》是2008年尚海高考满分作文,不是小弟写的。其他考题小弟信手拈来,但是作文嘛,还得借用一些大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