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倪先生,你好、你好”,中年男子伸出右手,微笑着说道:“我是于家村的村长,林振国。”
于婶刚带着倪世孝走到村口,就发现村口有好几个人在等着他们。
“你好!”
倪世孝感觉有点怪异,于家村的村长居然不是姓于的,而是姓林。
听于婶说过,于家村可没几个外姓。
而且外姓里面也没有姓林的。
仿佛知道倪世孝的疑问,林振国就说道:“我是62年到这里的知青,组织上信任我让我当了这里的村长。”
倪世孝肃然起敬,62年下乡的知青,和后来大批强制下乡的可不一样。
他们这批都是自愿下乡的,以建设农村为己任的态度下来的,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有真才实学,大学生的比例不低。
就算是高中生,也不是后来的高中生能比的。
那个年代,高中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国家都会给安排工作。
能放弃城市里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工作安排主动下乡支农,17这样的人我们值得敬佩!
“林村长,我佩服你!”
于婶听到倪世孝的话,也说道:“我们林村长,可是我们于家村的大恩人...”
原来林振国18岁就下乡到于家村,扎根在这里都快30年了。
他刚来的时候看到于家村缺水,饮用水用走十几公里去担;农田灌溉只能靠老天。
于家村是饿一年,半饱半饿又一年。
林振国就用他的铁脚,走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找到了一条可以引流的河道。
但是考察之后,发现挖掘的最佳路线上满是岩石。
挖掘的难度相当大,村民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退缩了。
只有林振国坚决不放弃,苦劝村民无果之后,他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工具进山挖掘。
一挖就是半年,直到一次失足从山崖上滚下来;被原来的老村长救下。
老村长和他儿子,把林振国抬到村里的打谷场上。
把全村的人都叫到一起。
“你们自己看看,他,林振国。
可不是我们于家村的人,这里可不是他的根。
这是一个多好的后生,他再这么一个人干下去,迟早要死在山里。
我今天专横一次,每家出一个壮劳力,跟我进山挖渠,渠不挖通誓不休!”
就这样,老村长感念林振国的付出;愿意陪他傻一次!
一干就是十年,才算是挖通了这条水渠。
于家村的庄稼从水渠挖通的那天开始,就不再缺灌溉的水了。
而为了这条水渠,老村长累死在任上!
临时前向组织推荐了林振国接任村长,而林振国也为这条水渠丢了根肋骨。
还有刮风下雨就会钻心的疼的无法去根的风湿。
当了村长之后,林振国处事公道,给村民办了不少实事...
···
“秀芬姐,你不能再夸我了,我羞愧啊。这么多年了,我也没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林振国听了于婶的夸奖,摆摆手说道。
倪世孝看着林振国,按照推算他的年纪今年最多47岁。
可他的两鬓已经满生华发,人看起来也很憔悴,看来顽疾和工作把他的心力折磨的够戗!
就冲林振国这个高尚的人,倪世孝也要给村里谋划一条好出路!
林振国带着倪世孝在村里转了转,然后就去田地和山林里面仔细看看。
倪世孝仔细的看了农田里农作物的长势,还撵了一点土用舌头尝了尝味道。
通过感受土的味道,可以粗略的判断土地的肥力。
林振国看着倪世孝的动作,默默的点点头:“这是个懂行的,看来于家村真有出路了。”
“林村长,我们去看看山地吧。”
“好,我们从这边过去,这里有条小路,过去快一点。”
走在小路上,倪世孝看到路边有很多水洼地,这应该是村民挖掘出来蓄水的。
水里面长着不少水葫芦和枯萎的菱角藤。
走过去,从边上捞了点上来,水葫芦的根茎部位很饱满,咬了一口尝尝,涩味中带着一丝甜。
嗯,这里的水质不错。
再拉了点菱角藤上来,除了上面的部分,浸在水里的看起来还有活性。
这菱角长的也不错,冬天还没过。
从秋天到现在还能保持这么好的活性,这里养殖菱角也很合适。
“林村长,整个村子这样的水洼地有几个,大概多少亩?”
“有200多个,当初为了蓄水挖的,算面积的话大概有50亩。”
“每个里面都有水葫芦和菱角吗?有没有长空心莲子草的?”
“水葫芦和菱角都有,空心莲子草是什么草?这个我不太清楚?”
“哦,空心莲子草就是水花生,或者叫革命草。”
“革命草啊,有,村北面的那几个水洼里整片整片都是,繁殖能力特别强,村民都收割回去喂猪。”
“林村长,我们先过去北面看看那几个水洼地吧。”
到了村北面,倪世孝自己观察了那几个水洼地,水花生在这里的长 势很好。
革命草也称水花生,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
苋科,莲子草属。
挺水植物,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
因其叶与花生叶相似而得名。
水花生是三十年代从南美引进的,是一种很好的动物饲料。
猪和鸡鸭鹅都喜欢吃,剁碎了拌上点米糠,就能成为很好的饲料。
倪世孝前世小时候,经常要去池塘里面捞水花生拿回家喂猪。
后来发现该植物含有毒性,不适合做饲料。
但是它已经蔓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农田中生长的水花生,抢夺农作物的阳光、水分、肥料和生长空间,最终造成严重减产。
在河流水道和湖边生长的水花生,能够迅速覆盖水面,影响其他水生植物,同时严重影响排灌、水上交通以及水产养殖。
如果该草在水中**溶解,还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质,毒害水产作物。
倪世孝还在水洼里看到了小龙虾。
“林村长,这边小龙虾多吗?”
“多啊,一到夏天,农田里都爬满了,抓都抓不完,村民也不爱吃,太费油、费大料,身上还没有多少肉。都是弄碎了喂鸡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