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7章伐赵之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秦之战神降临 ”查找最新章节!

    “阴阳家?!东皇!是时候了!”嬴政看着渐渐远去赵辰的背影,想着赵辰此前向他提醒的话,也是不由得轻轻的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在那阴暗的大殿中,一个身姿挺拔的男子身穿日月星辰十二冕章朝服,背负双手,静静无声的注视着那明亮的月亮。

    赵辰慢慢的走出王宫,此时夜色已深,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隐没在黑暗中的威严堂皇的王宫,叹了口气,直接翻身而上,骑在宝马背上,返回自己的府邸。“走!回府!”

    “是!主公!”在赵辰身后一队面无表情,神情冷峻的精锐剑士紧随其后,消失在街道尽头一闪而逝。

    秦王宫,十八世子所在宫殿。

    此时早已回到殿内的胡亥,正在那闪烁昏暗灯光的隐蔽书房中和一个头戴内侍高帽的阴鸷男子正面而坐,两人一时无言。

    “哼!那个赵辰,竟然还是如此嚣张,他只不过仗着父王的恩宠以及他那手下的军权罢了!什么武安侯?都是笑话!

    还有那个扶苏,赵辰如今在朝中的威望已经远超于他,如今父王可是十分重视他的意见,而他这个嫡长子还是如此无动于衷,是该说他仁厚呢?还是愚蠢!赵辰,都是你!嗯!”

    胡亥一想起赵辰那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以及那众人畏惧羡慕的眼神,还有对自己的无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心中不停地燃烧,让他心里一直憋着一股火,无法宣泄。

    “殿下息怒,那个赵辰不仅实力不俗心机还深不可测,不可小觑,而扶苏那边可不用我们操心,他的母亲可是王后,他还有一个舅舅在朝廷上,我相信他们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暗中一定会有所动作。

    更何况他有那个嫡长子的身份就已经足够了。

    而殿下您最主要的要沉住气,不能够表现出任何不满,您只要能够一直讨大王开心,一直得到大王的宠爱那就行了。

    至于赵辰随着他的功劳威望一步步提高,早晚有一天会自食恶果的,毕竟功高震主啊!所以不能够逞一时之气,还需要隐忍至最后啊!只有等到最后才知道谁是最大的赢家!”

    赵高阴鸷的冷笑一声,对着眼前愤怒的胡亥提醒道,让他不要因为一时意气而坏了自己的大事,不可前功尽弃!

    胡亥转念一想,也是想到了什么,嘴角不由得挂上一抹冷笑,那双金蓝异色瞳孔不由得寒芒闪烁。心中有了定计。

    赵辰回到府中后就早早的安歇了,随着天边晨曦乍现新的一天就此到来,新春也是正式降临,在这一天一大早,整座咸阳早早就恢复热闹,人潮汹涌。

    而赵辰门前也是慢慢聚集了一大批前来拜会祝贺的官员权贵以及一些富贾,他们每一个都是准备了一份份精美厚重的礼品前来登门拜访,他们都知道如今在咸阳最不能惹的,权势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被封为武安侯的赵辰!

    再加上昨晚夜宴赵辰在宴会上的表现,以及嬴政对他的恩宠厚待,在传出后更是让所有人都明白赵辰如今的地位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他们这才回纷至迭来,想要借此和赵辰搭上关系,最不济也能给赵辰留下一个印象,不然他们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官员一同前来拜会。

    而赵辰在得知这一件事之后,他没有接见任何人,他也不怕得罪任何人,因为他的根基在军队中,而不是朝堂上。

    如今的赵辰虽然看上去恩宠有加,权势滔天,更被册封为武安侯这一特殊的爵位,可同时也是处在了风口浪尖,时时刻刻都有一些看不惯嫉妒他,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暗中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就等着他露出破绽。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赵辰不得不要避嫌。

    何况赵辰如今的地位威望已经算是巅峰了,你一个臣子竟然还在大肆结党营私,结交百官,会让人误会不知道你到底有几个意思,身为臣子又为王子这一敏感的身份,赵辰不管如何都不会做这种不智的事!

    虽然赵辰相信嬴政不会多想,毕竟以他的雄才大略有他在的一天没有人能够动摇大秦,不论是谁。

    可是其他人文武百官,还有暗中看他不顺眼的那些人可就要以此大做文章,对他很是不利,所以赵辰直接闭门谢客,反正不管如何他的利益地位都不会受损,也就对他们视而不见了。

    如今他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准备谋划最终的伐赵作战计划,这件事远比其他的事情更加重要,事关大秦以及他的大业谋划,此时不容有失。

    赵辰这几天一直在府邸中的书房内查找资料,收集情报,并在地图上进行推演计算,想要找出最合适的方案,等到王翦将军返回咸阳之时再做商议,决策。

    时间就这样飞快地流逝,一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早在一个月前赵辰就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待王翦将军的返回了。

    在这之后的多天赵辰则是日夜不停地陪伴着自己的妻子弄玉,弥补自己的亏欠。而双喜临门的是赵国大将李牧被人调派到了赵燕边境,因为燕国如今蠢蠢欲动,边境不稳,加上如今朝堂上李牧不受人待见,赵王受那些奸佞蛊惑,这才把他斥责发配到边境,甚至还带走了一部分精锐的边军,赵国的军队实力顿时大减。

    不过此时赵辰的谋划虽然已经实现,但是这时候赵国尤其是一些有识之士,比如说李牧肯定会在这个关头更加警惕秦国的动作,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随时重新奔驰驰援,所以还需要再等待几天。

    此时赵国境内的干旱也是越发严重,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事件,赵国也是开始大肆补救,不过虽然如此可还是无济于事,暗地还有贪官污吏大肆收刮,所以赵国此时不论是国力士气以及军队的实力都在最低谷。

    话说赵国的军队实力虽然是当世一流,甚至在局部战斗中可以和秦军相提并论,可是那终究是少数。如今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由赵国另一良将司马尚统领,镇守要塞。另一部分则是交由李牧带领戍守边关,如此一来军队的实力顿时就被削弱了。

    兵法有云:聚则强分则弱。更何况是赵国这一国力不够雄厚的强国,原本倾巢而出也只能够和秦国勉强维持对峙,胜少败多。

    现在这一分兵,实力更加弱小如何能够打得赢那骁勇善战兵力雄厚的虎狼之国秦国呢?赵国实力本就不如秦国,如今一分为二,秦国以强打弱,焉有不胜之理?

    再过了将近半个多月,那远在边关的王翦将军终于返回咸阳,一回到咸阳他就直接进宫面见嬴政,之前王翦将军一直驻守在秦赵边境,自从知道秦国接下来的目标是赵国之后,王翦将军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探明,也是胸有成竹,心中早已有了完善的作战方案,他这次前来正是因为此事,顺便进行述职。

    他需要得到嬴政的认可,不论是将领的调派,还是粮草的囤积等事情,都需要嬴政亲自下诏才能够完成,所以他才会如此焦急。

    而此时王宫中不仅仅只有嬴政一人,还有这赵辰在等候他的到来。

    “老臣王翦,拜见大王!”王翦进入大殿之后对着嬴政单膝跪地拜见道。

    “将军请起。”嬴政虚抬双手。赵辰也是在王翦起身后对他见礼。

    “大王,这是?”王翦看见赵辰之后好像已有所预料,可是他还是有所疑惑的询问道。“伐赵之事将有尔等商议,老将军可以直言不讳。”嬴政点明此事将由他们两个决定。

    “是!老臣的计划是.........”

    ..........

    王翦和赵辰在宫殿中不停地讨论辩驳,一直持续了许久这才达到共识,他们所达成的攻赵方针是兵分三路:一路以上郡太原郡为根基,东进井径关而后南下,随后威逼邯郸背后的巨鹿要塞,直逼赵军主力。

    一路走上党直逼邯郸西大门武安。这原本也是秦军攻赵老路,之前由于han国的附庸臣服,他们也是经常以此借道,如今更不用说han国已灭,调兵遣将后勤运输也是更为容易。

    最后一路直接从河内进攻正面强攻赵国邯郸。

    随后两人再以何人领兵在做讨论,最后确定由王翦亲自对抗赵军主力自上党出兵攻打打武安,杨端和带领一部分秦军会和羌瘣率羌兵出井陉,而赵辰则是亲自带领自己的精锐正面攻打邯郸,与王翦形成左右夹击,三路大军合围南北夹击,进攻赵国。

    王翦也同意赵辰的进攻时间,他听完赵辰的阐述,也是不由得对他的计谋远见感到佩服,竟然能够料敌于先,一切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连李牧的调离也是他所作的手段,真是让他不由得发出自己老矣,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叹。

    经过他们的一致确定,进攻时间将在秋收之后,再有四个月左右,这段空闲的时间恰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不论是军队暗中的集结,粮草的调集,军械的筹备等正好可以趁此时间完成。

    而等到时机降临则可以一举进攻,攻其不备,俗话说兵贵神速!

    孙子兵法有云: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势如雷震。而赵辰他们也不要求全部做到,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李牧反应过来驰援的时候,迅速歼灭赵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虽然有燕国的保证,但是谁也不敢大意,所以只有依靠自己,只要歼灭了司马尚或者是大量的赵军,之后就算李牧回援也是无力回天,秦军兵力将会远超他们,以强击弱,大秦大业可定,赵国可灭。

    所以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次计划制定完成后,整个秦国也是暗中开始运转起来,一切都在集结,只等嬴政的一声令下就可轰然出动。

    四个月后,在这一天时机已经完全成熟,这段时间中赵国国内已经是民怨沸腾,干旱严重,国力损耗,而李牧也是因为燕国的蠢蠢欲动而逐渐放弃了对秦国的警惕,这恰恰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好时机。

    所以在这一天,秦国境内早已准备好,严阵以待的军队,顿时就大举开动,从那戒备森严的军营中大步的涌现出来,宛如海水般汹涌澎湃,踏着整齐的脚步,呼喊着威严肃杀的口号,训练有素,甲胄鲜明,一片片闪烁着寒光的刀枪戟海蔓延开来,漫山遍野人山人海,地动山摇震耳欲聋,朝着赵国邯郸威逼而去。大战即将开始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