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4章 历史的岔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秦之战神降临 ”查找最新章节!

    “巴清已经选择投靠帝国,她将捐赠出大部分的财富以供帝国修建长城,运河,皇陵等庞大工程,并且愿意利用行商店铺为帝国监视各地,提供情报。帝国也可以借此丰富国库,利用她的经商能力为帝国添砖加瓦!”

    赵辰紧随其后的一句话,也是抹去了嬴政的忌惮心思。

    “不错!这三点足以改变帝国如今存在的隐患,辰儿你还有其他意见吗?”

    嬴政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作为一个帝王他无需多么智慧,最主要的是知人善用,善于听取建议,更何况嬴政这一个千古一帝,文韬武略都是不俗的人呢?自然轻而易举地明白这些政策的重要性。

    “最主要的也是根治源头的办法却是帝国自己开办一个官学,培养忠诚与帝国的官员,有教无类,也能用这种办法吸引一些诸子百家之人前来讲学,消弱帝国面前的敌人阻碍。”

    “这?官学,诸子百家,这恐怕与秦国依法治国不符吧!”嬴政有些犹豫。

    “帝国的根基依旧是依法治国,大乱之后是大治,唯有法律才能让天下安定遵循,因此这些一切的条件都是基于依法治国这一基础之上。

    如儒家说的道德仁义,这些固然可以改变一些人,但是却不如法律改变全天下,但是其也有可用之处,可以用来教导一些偏远有着异族,不经王化的山野之人;

    至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经过改造可用于如今的巴蜀,毕竟巴蜀才经过清洗,不宜在大动干戈,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上。

    名家善于舌辩之术,可用来宣传帝国的政策法律,改变帝国在其他人眼中的看法,至于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学说都有其适用之点,我们只需选而改造,再按照情况用之。

    毕竟一直讲究法家学说也是会导致帝国内部僵化,一家独大,唯有竞争才能促进新的活力!我相信一旦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肯定会有不少的学派心动的,既然想要传播教导,那么就要拿出符合帝国利益的新宗旨!进行改变!”

    赵辰十分诚恳的对着嬴政解释道。

    嬴政眉头微皱,这件事听上去很不错,但是就是不知道实际情况,他倒是很赞同赵辰说的不能让法家一家独大,可能之前做的那些确实有些不妥,是时候进行一番改变了!

    毕竟之前巴蜀出事时,不也是用法家来治理吗?为何还会如此呢?简直触目惊心,说不定这样的改变会给自己给帝国带来惊喜!

    嬴政原本的理念也是有些动摇,尤其是在巴蜀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更是让他有些疑惑。

    他也想起了之前赵辰对自己说的,百家汲取有用之处用以强国,现在这样的情况不是正和他说言相呼应吗?

    罢了,既然如此,那就试一试!

    嬴政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要是出现问题绝对能够压制处理,因此他也是头一次松口:“罢了,既然如此,那就姑且一试,这个官学先着手准备,然后进行试验培养一些学子,看看他们的能力,在进行推广!你要亲自监督,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帝国绝对不能出现差错混乱!”

    “诺!”赵辰听到这话,也是眼中掠过一抹喜色,嬴政终于松口了,自己终于有机会改变大秦原有的命运,他绝对不会让父王失望的。王霸兼用,法家严苛,儒家仁义,再加上其他学说,搭配使用,一紧一弛,更大程度减轻百姓的不满,增加国力。

    这种官学一旦成功那么诸子百家必将开始逐渐融入帝国内部,彻底成为帝国的一份子,也能大大增强帝国的实力,消弱敌人的盟友有生力量。

    翌日,章台殿内,李斯与冯去疾两位丞相接到嬴政的召见,也是一同进宫觐见,来到殿内,李斯一眼就看见了早已等候在一侧的武安君的身影,看见赵辰之后,李斯也是心中一动,他知道恐怕武安君又提出了什么有用的建议,致使陛下这般着急召见他们两人,恐怕也是因为之前巴蜀一事而导致的,毕竟他就是全权负责巴蜀整治的主官。

    李斯心中也是收敛心神,恭敬地躬身拜见,两道整齐的声音骤然响起:“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起来吧!此番特地召见尔等,正是为了一件大事,一件有关帝国内部稳定的大事,辰儿此事既然是由你提出的,就交给你来为两位丞相详细讲解一番!”

    嬴政平淡的语气缓缓传出,也是验证了李斯之前的猜测,李斯两人也是不由得抬头看向赵辰,有些好奇是什么建议竟然能够有这般大的作用。

    “李大人,冯大人!”赵辰对着李斯两人微微抱拳,

    “武安君殿下!不知殿下有何计策可令帝国内部重新稳定,避免巴蜀之事再次发生。”

    李斯第一个开口询问道,毕竟上一次他可是犯了失职之罪,有挺大一部分责任在他身上,因此他也倒要看看赵辰究竟能说出怎样的办法来!

    “李大人何必着急?想必大人应该也清楚,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帝国一部分官吏与各地的家族商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避免偏袒勾结的现象,也为了更好的控制地方,本君有三个计策:

    第一异地为官;第二御史巡查监督考核;第三建立官学,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引进各个学派的优点,进行改造重新定义,培养忠诚的帝国官员,也为帝国收拢人心,减少反对分子,平稳局势!”

    赵辰也是微微一笑,没有犹豫,直接开口将之前与嬴政说的再次简明扼要的复述一遍。

    “殿下,这第一点第二点,微臣倒无异议,从字面上的意思也很明显,确实能够改变一些局势,但是这第三点,是否有些不妥?

    毕竟帝国的根基是以法治国,这突然引进这么多学派,会不会导致培养的官员学子有些迷茫,难以抉择?”

    李斯听到第一二点的时候,也是很快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第一点是为了避免地域宗族的干扰,第二是为了加强帝国的统治,清除贪污无作为的官员,说不定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审查帝国内部隐藏的六国余孽。

    他也是很清楚在帝国内部确实还有着一部分依旧挂念故国的人,并且还不是少数,这两个计策,在他看来很完美,作用很大,但是最后一个他就有些纠结犹豫。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方法的不确定性,很难不会出现意外,毕竟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百家都拿来使用的现象。

    另一方面固然他说的是在依法治国的方针下进行的,但是对于他这个法家出身的丞相来说,也算是影响到了法家在帝国内部的发展势力。

    本来之前就有着一些如淳于越等人的儒家弟子在于他不对付,但是他们的威胁较小,大部分都是作为皇子的启蒙老师而已,很难干预一些朝堂局势。

    可是现在却完全不同,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权,掌管一方,这对于法家而言必定会是掀起惊涛骇浪的一个方法,也是一次对其的重大打击。

    “李大人无需担忧,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除了掌管官员考核监督之外,也有为帝国梳理民情,知晓底层的情况。

    至于第三,这点在没有真实情况的对照下,也为了不让帝国出现动荡,这刚开始只是会招收一小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等到一切妥当之后在容情进行扩大,因此李大人不用过于烦恼。

    一旦在这过程中有任何意外,也是能够及时进行改正,毕竟这诸子百家可是来源于先贤的智慧,不可能全都弃之如履,我们要择其善者而用之,况且这不是已经有了一个前提吗?

    李大人不用这般惊慌!法家依旧是帝国最重视的一个学派,也是帝国根基!你说是吧?李大人!”

    赵辰说着,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斯,他也是听出来李斯德话中深意,这是担心法家会遭到打压,实力大减,因此他也是略带警告的隐约提示李斯,相信以他的能力智慧肯定会做出恰当的选择。

    “殿下!这?”李斯面色瞬间一变,他知道自己在听到开办官学的时候,过于着急一不小心将自己的情绪完全暴露出来了,因此他也不由得感到心惊胆战。

    他可是知道陛下的疑心之重,这样一来恐怕更加会让这件事得以开办下去,没有一个帝王愿意看见整个朝堂都是同一个派别的,学说也是一样。

    果不其然,嬴政也是一锤定音,直接定下了这些计策的合法性,即日起开始实施。

    一旁的冯去疾也是乐的看见李斯这个样子,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有利与秦国的,至于最后一个虽然他有些疑惑其作用,但是却也没有像李斯那样紧张,毕竟他可不是李斯那样是如今法家的代表!

    在他看来帝国此时法家之人确实有些过于庞大起来,已经隐约露出一些不好的苗头,于是他也是闭口不言,默认赞同这件事。

    “是!微臣领旨!”李斯最后也是有些苦涩的行礼。

    他知道一但这件事传遍天下之后自己恐怕也将会遭受到一些流言蜚语,以及来自法家的怨恨,但是他更清楚现在大秦唯一能够决定一切的到底是什么人!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只要他还是丞相,帝国依旧没有改变,那么这些都无伤大雅,因此他只能赞同。

    看着李斯这个样子,嬴政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身为帝国官吏,律法必须熟知,因此法家也是其中之重,这件事就交给李丞相负责,选择合适的法家翘楚成为官学讲师!

    至于其他的,则是择日昭告天下,让那些百家之人齐聚咸阳,由武安君负责筛选,告知他们帝国的要求!

    至于第一第二两点必须尽快落实,第一次巡查御史的人选也交给武安君选取,两位丞相进行考核检验,通过后即可出发,务必要将所有的官员逐一审查,不留任何后患!退下吧!”

    嬴政最后将事情安排吩咐完毕之后,也是让他们三人退下,他还有很多奏折仍未批阅,政务繁忙!

    “诺,儿臣(微臣)告退!”三人抱拳行礼致意之后,也是徐徐后退转身离开。

    自从这个会议结束后,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大秦帝国也绝大程度避免了历史上的悲惨未来,正式走向另一条从未有过的历史岔道上,渐行渐远!

    关于它的未来,这一刻彻底变的模糊难料起来,谁也不清楚这是将走向辉煌还是毁灭!唯有等待时间来证明它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