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直播间因这一句话,弹幕汹涌澎湃。
且不说网友们,那些专家学者们也是各种淡定不了,实际上,他们从进来的时候就发现了挂在墙上的这一副字,刚才之所以沉默,也是因为这一幅字。
他们都看出来这一幅字的不凡。
甚至也有很多人在心里面觉得这可能就是李世民的真迹,但是只是想一想历史记录,这种念头就彻底被打消了,此时陈冬这般说,完全是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怎么能不掀起惊涛骇浪?
故宫博物馆的馆长邓斌华,今天从来参加陈冬私人博物馆文物鉴定时,脸色就有几分不太对劲,显然有心事。
在鉴定的过程中,虽然也和其他的那些专家一样,各种惊叹,各种震撼,可是当激情过去之后,随即就是愁眉苦脸了起来。
显然不仅有心事,而且心事很大。
是以,以他的资格和地位,本来应该时常最先发言,可却一直保持着沉默,简直就如同是一个不懂行的小透明。
但是,
现在故宫博物馆馆长邓斌华忍不住了。
因为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丝,铁粉那一种。
他从小就很喜欢李世民,长大后更是对李世民各种研究。
而现在,以他对李世民研究的程度,可以说,放眼整个**,甚至放眼整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敢说比他研究的更透彻。
他在这方面是专家中的专家,是权威中的权威。
他立即道:“陈冬先生,你确定你的这幅字是真迹吗?”
“你可知道,这一番话,实际上是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
“魏征逝世时,唐太宗李世民以此话评价魏征,并说魏征一死,他就丢失了一面很好的铜镜。”
“而这番话,在诸多地方都有记载。”
“比如,旧唐书·魏徵传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又比如,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还有,后晋·刘昫旧唐书: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但是……”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番话,却从来没有在任何文献记录,民间传说,野史杂记中记录,说李世民将这一番话用纸笔写了出来。”
“也就是说,从历史中我们得知,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没错,但是他并没有以文字的方式将其保存下来,而是通过口口相传,后来才被记录在史书之中。”
“所以,陈冬先生,你现在还敢说,你的这幅字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写的吗?”
陈冬哑然失笑。
说实在的,他并不排斥故宫博物馆馆长邓斌华,说这番话时,咄咄逼人的态度,反而觉得这才是一个学者和专家应该保持的初心和本质。
无论面对什么,任何人,任何事,都敢于提出质疑。
这才是民族之魂。
才可以保证文物得以流传延续下去。
但此时面对邓斌华的严厉询问,陈冬却也只是挑挑眉道:“有何不敢,我这幅字绝对为真迹,你不妨继续细看,再做鉴定。”
“好!”邓斌华答应一声。
刚才他一看到这是李世民的字画,因心头已经知道李世民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字,所以第一时间便确认其为赝品,心头多多少少有一些反感,并没有仔细观察。
而现在就要动真刀真枪了。
邓斌华便拿出了所有的实力,走到那幅字面前,细细观察,片刻后,忍不住点了点头道:“这个字的确很像李世民写的,或者说很像王羲之写的。”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王羲之的忠实粉丝,他在位期间收罗了当时能够收集到王羲之的所有真迹,包括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兰亭序,都是由李世民收集。”
“而李世民不仅收集真迹,还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他将收集到的王羲之的字,挂满他的房间,日夜看护,观察临摹,经过无数年的苦工,李世民的字写得雄浑有力,苍劲凛然,已经成为一代宗师。”
“可以说,在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中,李世民单以字相论,足够排进前三,他的字非常漂亮,现在大家可以找到一些李世民字迹的图片,细细揣摩一下,绝对都是精品。”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李世民模仿王羲之的痕迹太深,是以,他的字放在王羲之的真迹上,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那么看眼前的这幅字,深得王羲之用笔之精髓,所以说,若这字真的是李世民写的,倒是还有几分可信度。”
……
直播间又已经一片弹幕汹涌。
“666,原来李世民的字写的也很漂亮。”
“模仿别人,把自己模仿成大家,也是人才。”
“李世民果然是个完人啊,文韬武略,简直不是盖的。”
“兄弟们,人家是皇帝,都把字练的这么好看,你们是不是该努努力了,把你们狗刨的字练上一练呢?”
……
邓斌华还在继续鉴定,在鉴定完了这字迹之后,他所鉴定的是那一方印章。
他看了一眼之后,也不由得点了点头,道:“这个印章盖的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面用繁方篆体,写下了‘贞观’两个字。”
“实际上,李世民期间对很多字画都做了鉴定,并且加盖章印,而他所用的印章是由唐代著名画家褚遂良制作,其上雕刻的两个字,便是他的年号,贞观!”
“并不是我们信以为常的4个字,所以说这印章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那么我接下来再看下这些材质,看这纸张有一定历史了,而这毛笔应该用的也是当时流行的鸡距笔……”
“咦?”
还沉浸在鉴定这文物世界中的邓斌华突然惊醒。
这么看来,这幅字并没有明显的作伪痕迹,一切都符合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李世民自己写出来的一幅字。
“不应该啊!”
邓斌华喃喃自语道:“难道这幅字是真的?”
他声音虽然不大,可是此时现场寂静,都在听他诉说,那些专家们靠得很近,都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有好几个专家旋即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其实说实在的,我也觉得,这幅字可能是真的。”
“我对李世民也算了解,但是这幅字中我硬是没挑出一点毛病证明他是假的,不会又是真的吧?”
“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可能的,毕竟陈冬先生就是一个经常性创造奇迹的人。”
“难道说李世民真的在历史中留下来了这么一件文物,太不可思议了。”
……
这些专家还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讨论不休,而直播间的网友们彻底看不下去了,各种弹幕汹涌,纷纷出主意。
“傻呀,到底是不是真的,鉴定一下不就完事了吗?”
“车还没跑远呢,一个电话叫回来。”
“鉴定一件文物也是鉴定,鉴定两件文物也是鉴定,我们都不差这点功夫,快点鉴定吧。”
“那天下鉴宝节目的总导演打电话去啊,耽搁什么?”
网友的智慧是强大的,这时候出的主意简直是无比正确,被柳淼淼注意到之后,提了出来,立即得到了专家团的一致认可。
当下,鉴宝节目总导演张涛毫不犹豫又是一个电话打了过去。
那华定鉴定公司的车还真没走多远,搞得又屁颠屁颠的返了回来。
然后当下又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鉴定。
这一次的鉴定,仍旧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对此主播小薇的感受最为真切,因为她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1500万。
创造的不仅是一个记录,还是一个旁人根本无法逾越的高峰。
而鉴定的结果,也在半个多小时之后进行了宣布。
这一次由故宫博物馆馆长邓斌华宣布,他举着那幅字,同样一脸激动,大声道:“我宣布,这幅字为真,确实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书写的。”
“而这幅字在历史中从未有记录,现在我们发掘并且将它展览,相当于是创造了一个历史,改变了人们对于李世民的一些认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这一切太难得了。”
……
直播间弹幕又遮天蔽日了起来。
“卧槽,居然又是真的,李世民的真迹啊,这个真难得。”
“这一下我们历史书取材就有了更好的选择了,感觉今后我们的课本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就要配这张图片。”
“前面的666,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去看这私人博物馆,它已经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
“李世民是我的偶像,居然有他的手书存在,这辈子能看到,我是多么荣幸啊。”
“这三句话这么震古烁今,发人肺腑,能看到真迹,感觉太他妈爽了。”
……
陈冬也在这时候接到了一通电话。
本来他的手机响,他是从来不管的,毕竟会有乱七八糟的电话,可是看到电话他不能不接,因为这是国家教育部打过来的。
接通后,简单寒暄几句,教育部方面向陈冬提出了一个请求。
就是要对着李世民手书进行拍照,而且保证一定会将其用到语文、历史书中。
“这一下,我是要改变教育了?”
陈冬喃喃自语,却也欣然接受。
而自此,这一次由付旭成牵头组织的,对陈冬私人博物馆文物的鉴定评价,算是功德圆满,就此完成,众人都意犹未尽,各有收获。
陈冬和在场的诸位大佬一一握手,告别准备离开,而当和故宫博物馆馆长邓斌华握手时,故宫博物馆馆长邓斌华一脸复杂表情。
他伸出双手,紧紧的握住陈冬手掌,激动道:“恭喜你,陈冬先生,你的私人博物馆即将成立,而你在成立之前就拥有了至少三件国宝,有传国玉玺,有兰亭序,还有汉代透光镜。”
“如果再加上,虽然可能不是国宝,但却是李世民手书的这幅字,还有那数不尽的铜镜,你的博物馆开业必定大火,你为我们**人文化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就是我的榜样!”
最后这句话,邓斌华说的声嘶力竭。
陈冬看出了邓斌华情绪不对劲儿,但是也不知道这邓斌华到底是闹哪般,握手也很客气,道:“客气啦,您才是我的榜样。”
“您保护了故宫博物馆共计180万套藏品,是真的英雄。”
“和您比起来,我这是小巫见大巫。”
“不!”
邓斌华突然泪奔,大声道:“我不是英雄,我枉为故宫博物馆馆长,却连国宝清明上河图都保护不了……”
“我,是民族败类啊!”
说完,邓斌华“噗通”一声摔倒在地,掩面大哭。
哭声振聋发聩,令闻者无不心酸!
但,
更多的,是震惊!
……
不出意外,今天晚上就上架了。
到时候作者君一定会爆发的,现在求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