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八章 给老总送礼去
    杨仲德的到来让老总有些意外,但看着递交上来的文稿老总摆手让他先坐下。

    随后便径自开始翻阅这篇文稿。

    《从山崎大队歼灭战看日军野战工事及我军可从中汲取的经验》,老总看着这个标题不由得苦笑。

    这小子!才几天啊,又给自己来了一封震撼报告。

    报告里面从山崎大队的运动轨迹分析,基本和参谋部那边得出的结论一样。

    山崎这股日军是误打误撞进入了根据地腹地,这一次周卫国的手枪营立下了大功。

    他们首先发现了山崎大队,并在对方攻击兵工厂之前汇报总部、对他们发动了奇袭。

    这一举动打乱了山崎大队的布置,山崎治平原本还想要强攻兵工厂。

    但他很快的发现,八路这边已经调集主力围了过来。

    所以山崎治平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撤离,在边打边撤中到来关家坡。

    通过迫击炮、重机枪等猜测到八路主力正在合围,在跳出包围圈希望不大的情况下果断选择就地建立阵地并呼叫支援。

    仅仅用四个小时,就构造出了完整的野战工事。

    完备的野战工事之下,幸好386旅判断准确、独立团及新二团配合得当。

    仅仅是不到二百人的损失,就全歼了整个山崎大队。

    但这并不能掩盖山崎大队的野战工事,在防御上的出彩之处。

    参谋部对此做过复盘,而386旅旅长在战斗总结中提及杨仲德对于山崎大队的重视。

    甚至最早的时候,386旅是打算让作为主力的772团上的。

    参谋部的复盘中,以山崎大队的野战工事、772团的作战习惯。

    怕是损失一半以上的兵力,也无法在两个小时内拿下山崎大队的阵地。

    而哪怕是独立团自己进攻,李云龙采用土木作业的方式。

    如果刨去了杨仲德的狙击支援、新二团的掷弹筒队,仅仅是靠着李云龙的独立团的话。

    那么一个小时内也无法达到全歼山崎大队,顶多是给山崎大队予以重创。

    独立团的损失,至少在四百人以上。

    在杨仲德的建议之下,总部首先就去观摩了山崎大队遗留下来的阵地。

    越看越是心惊,日军的野战工事配比体现出来的是他们的中基层指挥官素质极其之高。

    日军士兵的单兵素质也极为强悍,这些野战工事一看就是标准修造。

    即便是在短短的四个小时之内,也足以让我军吃大苦头。

    杨仲德提交的报告里面,首先是肯定了日军的野战工事优势并建议我军全面学习推广。

    其次便是谈到了日军的工具——工兵铲,从这种工具的历史说起直至分析其的多方面用途。

    而除了挖掘战壕、宿营之外,工兵铲的主要用途之一便是格斗!

    经历过一战的德国作家埃里希在《西线无战事》中,专门重点描写过工兵铲在格斗中的运用。

    该书以大量篇幅描写了一战中残酷的堑壕战,在泥泞中对峙的双方,为争夺前沿阵地的控制权不断进行惨烈的白刃厮杀。

    书中借老兵之口阐述了工兵锹的作用:

    “……不要用你的刺刀,那样会卡在敌人的肋骨里,当你拔出来时你也已经死了,你应该用你的锹对着他的脖根那么来一下,他的脑袋就搬家了……”

    使用者握住锹柄,运用手臂和上半身的力量,就能抡动其进行砍杀,其杀伤效果类似于长柄砍刀。

    这种不占编的武器在白刃战中有不俗表现,以至于苏德等许多国家都将使用军锹进行列装。

    同时研究其格斗技巧、写进了教材,并且在部队中进行相关训练……

    “这就是鬼子的工兵铲?!”

    老总将这份文稿交给了身边的参谋长,背着手走到了杨仲德面前看着摆在桌子上的日式工兵铲。

    “是!”

    杨仲德立正,目不斜视:“此外,还有一封报告要交给老总!”

    说着,拿出了另一份报告。

    这是《在战斗实践中,总结关于手榴弹的定位与运用》,里面的说的是进攻型手雷以及防御性手雷的区别。

    这篇报告的篇幅就短很多了,只是举了一些战例、结合八路的实战效果。

    最终给出合理的建议,老总不过是三两下便将这篇报告看完。

    “东西呢?!你小子肯定造出来了吧?!别藏私了。”

    杨仲德则是笑嘻嘻的对着老总道:“这玩意儿危险呐,我哪儿敢往指挥部里带?!都在外面呢!”

    “你小子少装象!还有你杨仲德不敢的事儿?!”

    杨仲德的话叫老总乐了,这小子几乎从入伍就是他和李委员看着成长起来的。

    那会儿他还是个二十不到的傻小子,凭着一股楞狠居然真把一个县保安队五十几号人全干没了。

    老李听说后还不信,非要亲自去看了一遍。

    看完后,老李当即拍板给他做了组织介绍人。

    这小子也算争气,跟着老李看了不少书、学什么东西都快。

    打仗更是一把手,参军没多久就升了连长。

    要不是后来三番五次的犯错误,现在说不准都让他自己领兵到敌后建立根据地去了。

    在老总眼里杨仲德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性子暴烈却是个良善孩子。

    原则性的问题他看的比谁都重,绝对不会犯。

    然而这小子也鬼灵精的很,翻雪山之前他就强烈要求要做先锋。

    当时老李也同意了,结果这小子就把纪律给丢了。

    连哄带骗的找到了不少当地的大户,嘴上说着好话腰里别着枪就问人买粮、买袍子衣物、牦牛骡子……等等。

    等老李和自己等人发现后,这小子已经把当地大户都收拾了个遍。

    气的老李差点儿没当场毙了他,最后开会终究只是撤职撸到炊事班背黑锅去。

    然而当翻过雪山、走过草地,所有人这才明白了杨仲德当时违反纪律的重要性。

    后来参谋部复盘里整个长征行动,如果没有杨仲德的违反纪律,整个队伍至少减员三分之一以上。

    所以各部的老总们,对这小子是既疼又怨。

    臭小子时不时就给你搞个惊喜,

    走到指挥部外面,却见杨仲德拿出了一个箱子。

    “吧嗒~”一声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摆着五枚mk2防御型手雷。

    “我自己造的!利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