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华夏,气氛有些诡异,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火药味,所有关注着时政的人都清楚这火药味的来源,却又有些期待着点燃川东这个火药桶。
如此一来,南北开战,不管谁输谁赢,华夏都必将迎来一个新的统一,结束这纷争了二十年的内战!
北平丰台火车站,当一列从南方鸣笛而来的火车缓缓靠在月台,蒸汽白雾弥漫在月台周围散开,如潮水般的人群开始从火车上涌下。
一袭白色长裙的孔佩玲戴着一顶遮阳帽,一双可爱的小脚踩着凉鞋从火车上跳下来时,青春无敌的少女姿态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虽然这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似乎只有一个人,那双看着陌生事物的眼睛不住的打量20着站台,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搭讪。
站台楼梯口维持治安的警察和国民警备队可是真枪实弹的如标杆般竖立在一旁,任何胆敢在北平闹事的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抓捕。
“果然约到北边,感觉越是不一样啊!”孔佩玲提着一个有些笨重的藤箱,站台上的人流已经渐渐散去,她也跟着人群往出站的楼梯口走去。
看了眼站岗的士兵,孔佩玲对北方的安保环境不由生出一些钦佩。
待到出口处,无数等待上车的乘客正在排队,一旁的保安和民警们在维持着火车站的治安。
孔佩玲还是很喜欢这样模式的火车站的,相比南方的火车站,上车和下车的人同时在月台上拥挤着,北边的火车站执行的是先下车,再上车的规定,这样不仅人流得到了控制,治安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走出火车站,外面小贩叫卖、黄包车夫拉客的声音不绝于耳。
“给我一份北平的地图。”孔佩玲拿着兑换的华元,找了个卖地图和水果的小贩,从他手中买了一份最新的北平地图。
随后不再理会那些拉客的小贩和黄包车夫,翻开地图,径直走向了火车站外的公交站台。
拥挤的公交车缓缓朝着北平城内开去。
在这个年代,北平虽然拥有一百五十多万的人口,但二环以外还基本都属于农村或者说城乡结合部的构造,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给这个城市提供了很多便利和红利,但一时半伙也不是那么快就能发展起来的。
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孔佩玲张望着窗外的风景,看着从农村渐渐到城市,再到繁华的街道,心中暗自和上海、南京做着比较。
她惊讶的发现,虽然比起上海来还差了一些,但却已经将南京远远甩在身后了。
想起从南京北上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孔佩玲对那个男人更加好奇了。
第573章:北上游记-->>(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起从南京北上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孔佩玲对那个男人更加好奇了。
四月初的时候,她便从南京出发,乘坐火车顺着津浦铁路北上,在徐州停顿过,见到了正在积极备战弥漫着战争即将到来的阴云的徐州城。
随后到了山东境内,经过了关卡后一路北上去了曲阜,见到了那八名烈士的墓,香火源源不断,每天都有人上前祭拜。
她以记者的身份,深入了解了北方农民的现状,因为《移民法案》和《许英智法案》的大力度执行,北方被集中了数百年的土地价格崩溃瓦解,无数地主一边出售土地,一边将财富转移到新兴的工商业。
而大量集中土地被瓦解后,得到实惠的自然是农民们,他们纷纷通过政府从北方银行贷款向地主以市价甚至低价购买土地,即保证了地主士绅们的利益,也将土地更分散了。
哪怕是继续给地主种地的农户,田租也从以前的五成、七成,降低到了现在的三成,但即使三成也没多少人愿意给地主种地,东北上亿亩土地等待开发,西北和内蒙也在招移民,去就有一百亩土地!因此留下来的大多是念家乡的人。
凡是有些志向的基本都移民出去闯荡了。
到了天津后,孔佩玲惊讶于天津的繁华,作为北方重要中枢,经济重镇,天津每天来往的船只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着,从国外购买的各种工业机床设备从这里登陆,国内的产品也大多从这里出海。
天津的经济发展比北平还要快,甚至有追赶上海的架势!
而天津和北平周边已经出现了各种工厂,从小型的私人工厂到集资的公司大工厂,蒸蒸日上的工商业带动着平津地区707的经济繁华。
这还仅仅是平津地区的工业,听说东北那边的沈阳工业基地群那才叫雄伟!连日国都没有的庞大工业基地群,被称之为亚洲第一的工业基地!
北方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孔佩玲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但对比阴沉守旧的南方,北方更像是一个崛起中的国家!
为什么南北会呈现如此巨大的诧异呢?孔佩玲在游记本子上写下这一句问话的时候,公交车也在一个站台停下了。
她抬头望去,见到了长安街,连忙收起游记本,提着藤箱匆忙下车。
站在繁华的长安街,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盛景,孔佩玲没有小女生的慌乱,反而显得很镇定自若,她拿出一份在济南得到的《华夏日报》,对照着报纸上面的地址寻找着长安街101号。
报纸上赫然写着《北方政府公务员考试第一期》的巨大标题,而报名截止时间是5月8日,今天正好是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