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
尚书府。
一个时辰谈话后。
“奉孝该说的已经说了。”
“丞相求贤若渴,望荀令君三思!”
“恕我直言,令君年仅三十五,是才气的鼎盛之年,当今天下,贼兵四起、民不聊生。”
“令君一身才华抱负,被狭隘的愚忠而埋没,愧对苍生,愧对天下,更愧对读书人身份、以及令君二十余年的寒窗苦读!”
郭嘉起身告辞。
无比潇洒的离去了。
只留荀彧陷入沉默。
荀彧身材消瘦,五官端正,浓眉大眼,是典型的读书人气质,郭嘉一番话让他触动很深。
曹昂血洗许昌宫时。
荀彧也是在场的大臣之一。
他永远忘不了曹昂的气势,而天子刘协挥刀砍杀董承一幕,也犹如一根刺扎在荀彧的心底。
前几日。
朝堂之上。
荀彧作为尚书令,位列朝臣最前排。
他与曹昂更近距离接触,更是产生一种错觉,与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天子相比,站在下面的曹昂才是真命天子,他的风采气度都深深震撼了荀彧。
这个时候。
“你在犹豫什么!”
一个四十多岁的儒士走了进来。
荀攸是荀彧之族侄。
但比荀彧还要大六岁。
荀彧稳重、正直、死板。
荀攸则更像郭嘉,饱读兵书,最善奇谋,懂得变通。
郭嘉只来找荀彧谈话,却没有找荀攸谈话,因为郭嘉很清楚,荀攸根本不必劝,他必然会投靠主公的。
“我知你发过匡扶汉室的宏愿。”
“可天子你也是看到了,你觉得他能平定乱世吗?”
“奉孝说的没有错,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遍地饿殍,满目疮痍,每日不知有多少生灵涂炭。”
“孔孟尚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匡扶汉室只是小仁小义,救济天下黎明百姓才是大仁大义,若舍大取小本末倒置,岂不违背天命?”
荀彧心头触动。
他看了荀攸一眼:“你看来已经想好了。”
荀攸直言不讳:“不错。始皇帝灭六国得天下,高祖皇帝灭秦楚得天下,大汉四百年气数已尽,曹丞相有秦皇高祖之相,欲以毕生所学辅佐雄主。”
长叹一口气。
荀彧缓缓站起来。
他整理衣服,就向外走去。
荀攸问:“你去哪?”
荀彧道:“还能去哪?同去拜见丞相!”
荀攸大喜过望,榆木脑袋的族叔,总算是开窍了吗?
其实荀攸很了解荀彧心中执念,即使是曹操也很难让他放下这种执念,但是曹操年轻的儿子曹昂做到了。
这不仅是荀彧对当今天子太过失望。
更因荀彧认可曹昂甚至超过曹操。
…………
丞相府。
曹昂在翻阅书册。
曹昂听从郭嘉的建议,决定推迟对外进攻。
据后世历史知识得知,建安二年秋季爆发过大旱。
各地都有灾情。
以江淮最严重。
那正好是袁术的地盘。
大旱使农民颗粒无收,从江淮到中原各地、饿殍遍地,人吃人现象随处可见,数以十万计的人被饿死,同时贼寇四起、流民无数。
有先知的优势。
曹昂自然打算做点什么。
天灾对曹昂来说不失为一个机会。
若能收拢饥荒中的流民,非但能在收获好名声,更能迅速壮大队伍,但是救济灾民流民需要大量的粮食。
战乱年代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小到乡野豪绅,大到世家诸侯,无不将口袋捂得紧紧的,想要从他们手里收购粮食,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派曹羿出手?
这家伙心黑手狠、不择手段。
他肯定能搞得大户家破人亡、乖乖献粮。
这个念头刚产生,就被曹昂自己否决,他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为一点粮食,做出这种短视之举。
从大户手里拿粮是可以。
不过必须采取正当的手段。
从现在开始,等到旱灾爆发,应该能筹集一批不小粮草,至少能救济一小部分的灾民。
“看来人手不够!”
“再招一两人帮忙好了!”
曹昂有三千左右气运。
抽两个普通英魂不成问题。
“获得‘沈括’英魂!”
“获得‘贾思勰’英魂!”
曹昂得到这两个英魂不禁愣一下。
两人既非名臣,也不是武将,都属于特殊性人才。
沈括是宋朝人,著有《梦溪笔谈》、《良方》等著作,是华夏古代最全能的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艺术同时取得相当高的成就。
被称之为华夏的达芬奇。
贾思勰是北魏人士,担任当世的高阳太守,其著作《齐民要术》是天朝后世现存的最早、最完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贾思勰政治军事能力一般,但在农业以及生产方面钻研极深,对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都有很高的认识与见解。
曹昂大喜。
他现在什么类型人才都缺。
两人虽然不是曹昂急缺的帅才。
不是萧何、张良、商鞅这样的名臣。
不过,一个是搞科研的,一个是搞生产的,正好可以弥补许昌在这方面的不足。
与此同时。
又一个系统声在脑海响起了。
“宿主累积消耗气运已超过一万。”
“商城功能解锁,请宿主及时查看。”
曹昂喃喃道:“系统这是……自动升级了?”
(求鲜花,求评价票!求鲜花,求评价票!求鲜花,求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