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三章、曾布:怎么找不到武松的考卷】
    按照惯例。

    所有举人们考卷交上来之后,就是要封卷了。

    考卷上去之后,

    自然是,读书人也是越来越多。

    复考官们首先是需要自己阅卷,然后,再把阅卷内容上交给主考官。

    此时此刻,曾布却是十分的放心。

    只要是武松的考卷到了自己手中,他一眼就能认出来武松的笔迹。

    这进士,不难!

    只是,让曾布有些好奇的是,这一次,武松又会写什么文章。

    那少年说,实在是太过于惊艳了。

    只怕是不好复制。

    此时此刻,在曾布的面前,却是摆满了几张考试卷。

    进士科的科考的竞争力自然是胜过举人的。

    这文章也不全都是平平无奇。

    至少,在曾布看来,自己手中的这些文章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不能诽谤朝廷,还要稳重出奇,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时此刻,曾布正在看一篇文章。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这意思就是治理天下的办法,有继承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符合时代需要,达到治理的目的。

    这字体也是极为优美。

    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

    不过,这内容,也是让曾布十分欣赏。

    这要不是后面期待武松的文章。

    他就想要直接给这一篇文章排第一了。

    曾布可谓是左等右等,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为什么没有看到武松的考卷?

    刹那间。

    曾布的额头上冒出了一丝丝的冷汗。

    这武松,该不会是没有被副考官给挑选出来吧?

    按照道理来说,绝对不应该的。

    武松的文采他是知道的。

    拿不出进士,他是绝对不相信的。

    只是……

    一份,两份,三份。

    这案卷都是糊名的,想要判断是不是武松的考卷,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认笔迹。

    可惜的是,曾布都没有看到这个笔迹。

    换句话说。

    武松很有可能没有考中。

    狠狠的吸了一口气。

    曾布索性开始翻阅其他的文章。

    没有!没有!没有!

    落选了的也是拿过来看了,但是,依旧没有。

    此时此刻,曾布才是真正的焦急起来。

    所有考卷都看过了,居然没有武松的考卷。

    不可能没有。

    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

    武松故意的改变了自己的笔迹。

    倒是刚正的小伙子。

    曾布对武松又增加了不少好感。

    如今,这大宋科举,人人都是盯着这进士来的,人人都想要做官,都是费尽心机钻营取巧,可是偏偏,这个武松,就是完全看不出来。

    他故意的换了笔迹,

    就是不让自己看出来。

    当然,曾布压根就没有想到。

    武松这一次想要套路的并不是他曾布,而是宋徽宗赵佶。

    能不能中进士,曾布说话还是管用的。

    可是,能不能当会元。

    抱歉,这就是皇帝老头说话算话了。

    “排定名次,交给皇上定夺!”

    既然找不到武松的名字,那么索性也就不找了。

    曾布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开始进行排名。

    当然,这个排名也不是最终排名,最终判断的是宋徽宗。

    曾布也只是有一个建议的权力。

    而武松则是回到客栈开始呼呼大睡起来。

    说实话,这几天科举,那是真的把他给无聊死了。

    他虽然说精力旺盛,可是,越是这种精力旺盛,在无聊的时候,也是会格外的无聊。

    实在是,太无聊了。

    写完了东西之后,剩下的就是发呆,发呆,在发呆。

    坐在考场当中,还不能提前交卷。

    休息了一晚上之后,武松立刻就是开始龙精虎猛起来。

    客栈当中,也有学子在讨论此次科考。

    不过,武松多少有些被孤立。

    没有跟他一起进京赶考的士子,阳谷县算是一个大县,倒是有人想要跟武松同行,不过,武松还是提前出发了。

    这也就是导致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花子虚倒是鞍前马后的伺候着,这几天的时间也是见了花老太监。

    他十分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开封府的想法。

    而花老太监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不咸不淡的来了一句。

    这开封府,来去,各凭本事。

    花子虚心事重重,李瓶儿却是十分的热切。

    端茶送水,甚至主动干起了丫鬟才做的事情。

    不过,真的要办了李瓶儿,武松还真是没有做好这个心里准备,

    不急,再等等。

    等到这一次科举彻底结束,等到殿试结束。

    算算时间,估计不出一两天他就要进行殿试了。

    以前参观过故宫,只是,不知道这开封府的皇宫又是什么样子。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情况。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

    宋仁宗主持殿试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388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基本上,到了殿试这个阶段,都是可以稳了。

    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未来如何,就看几日之后了!

    以后哪里都将是自己的战场,少年壮志未酬,一腔热血胸中,只待一脚入朝堂,决飞天际展宏图。

    所有考生的试卷都送来上去,曾布的面色凝重,他还是惦记着自己那个门生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曾布看着副官送来的名单,忍不住问道:“第一名是谁?”

    “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