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七章汉城
    <ins</ins

    平壤城沦陷的消息吓到了远在北京城的大明天子朱由校。朱由校不知道,在他收到平壤城沦陷的消息时,打遍朝鲜平安道未遇敌手的二贝勒阿敏,刚刚打下了朝鲜黄海道的首府——黄州城。

    “奴兵(八旗军)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朝鲜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盖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勿怀宿嫌,致误大计。”

    面对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援朝圣旨,大明帝国平辽将军毛文龙一刻不停地调集东江镇的兵力,派出“耿家军”南下迎战阿敏的后金侵略军。进入天启七年(1627年)农历二月,耿仲明、孔有德2人为首的东江明军沿着西朝鲜湾,从海路南下。

    唇亡齿寒。连小孩子也懂这个道理,何况老谋深算的毛文龙?即使没有朱由校的圣旨,毛文龙也会救援仁祖李倧。

    “职惟知尽忠报国,决不肯偷身自免!”

    在毛文龙的奏章发往北京城之时,平山城告急的消息亦传到了东江明军重兵驻防的铁山半岛。

    平山城,位于朝鲜黄海道,在公元前,平山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定居。在高句丽统治时代,平山城叫“大谷”。平山之所以被称作大谷,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为朝鲜半岛中部的丘陵地带,平缓的丘陵地貌自朝鲜半岛的西北往东南延伸,而平山城恰好建在丘陵环绕的平地中,故名大谷。整个平山城以礼成江的支流为护城河,易守难攻。

    坐镇黄州城的阿敏若想拿下汉城府,必须经过险要的平山城。奉仁祖李倧之命,朝鲜八道都元帅张晚带领2万军队进驻汉城府北面的平山城,严阵以待。

    朝鲜八道都元帅,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仁祖李倧对参与过抗倭卫国战争(壬辰之乱)的张晚寄予厚望,他说:

    “张元帅只要守住平山城,就能为宗主国大明的援军入朝争取时间!虽然,毛文龙的军队被敌将阿济格为首的金兵钉在了铁山,但是,大明的关宁军可是一支打赢过女真人的劲旅,战斗力远比东江明军强!辽西走廊的袁崇焕率军攻打皇太极的广宁城之时,就是女真人撤出朝鲜的好日子!”

    实践证明,朝鲜国王李倧太乐观。史料明确记载,手握重兵的大英雄袁崇焕在“丁卯胡乱”期间忙着筑城,试图把锦州构筑成“堡垒群”。至于袁崇焕不救朝鲜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几百年来众说纷纭,已成为历史之谜。

    在毛文龙于死保“大粮仓”铁山或集体南下救援仁祖李倧的2个选项之间举棋不定之时,平山城失陷的消息传到了北面的皮岛、南面的汉城。

    平山既失,李氏朝鲜的国都汉城府以北,基本上无险可守。

    平山城的失守与朝奸分子韩润、韩泽2人存在直接的关系。原来,在1624年春天的“李适之乱”中,韩润、韩泽2人曾跟随李适、韩明琏攻陷过平山城。陷城后,韩润、韩泽2人带领少量部众留守险要的平山城,防御可能出现的东江镇毛文龙部众;另一方面,李适、李栴(李适的儿子)、韩明琏等人则带领叛军主力围攻平山城南面的汉城府。

    韩润、韩泽2人对平山城非常熟悉。对于平山城的城防弱点,韩氏2人了然于心。

    阿敏为首的侵略军首先抢占了平山城东南方位的丘陵高点,然后在该丘陵高点上架起了缴获于朝鲜境内的三十余门火炮,居高临下、不间断地炮轰平山城的东面城墙。阿敏手下的绝大部分火炮缴获自前次由已故朝鲜大将南以兴重兵驻防的安州城,以虎蹲炮居多,亦有少量的、技术落后的“碗口炮”。韩润、韩泽2人告诉后金侵略军的主帅阿敏,平山城的城防软肋就在东面城墙。

    韩氏兄弟提供给阿敏的情报非常准确。经过了一整天的炮轰,平山城的东城墙崩塌了。阿敏的5万军队如同野狗群,来势汹涌地杀进了平山城。朝鲜八道都元帅张晚带领2万部众浴血奋战,死战不退。

    平山攻防战是侵朝八旗军与朝鲜正规军主力部队在“丁卯胡乱”中所进行的一场大决战,都元帅张晚指挥朝鲜正规军主力凭借平山城险要的地利,英勇抵抗女真族侵略者,双方军队伤亡惨重。精明阴险的阿敏让新近归附的“朝奸部队”以及“朝奸三人组”姜弘立、韩润、韩泽原来的嫡系部众打头阵,流血的大部分是朝鲜人。

    入夜,激烈的巷战持续。在首席朝奸分子姜弘立的建议下,阿敏迅速调整了攻城思路,夜幕里的金兵开始一边胡乱杀人、一边恶意纵火。二更天,平山城内过万名无辜的朝鲜百姓惨死,当中的很多人是被堵在家中烧死、熏死的。眼看平山城的火势已失控,无可奈何的都元帅张晚选择率部突围。然而,分头突围的朝鲜将士却遭到了埋伏在平山城外的多支金人部队之夜间伏击,死伤狼藉。

    张晚,16世纪末出现的朝鲜抗倭英雄,属“仁同张氏”,出生于公元1566年,原为朝鲜宣祖时期的重臣。张晚在公元1599年出任凤山郡使,于公元1622年出任兵曹判书,后在“仁祖反正”前被光海君李珲罢免。“仁祖反正”后,李倧任命张晚为朝鲜八道都元帅。

    激烈的突围战中,61岁的张晚在一支精锐部队的护卫下,击败了贝勒杜度埋伏在城外的伏兵,平安撤至开城。这支护卫张晚的部队,叫“降倭军”。

    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以日本侵略军的战败撤退而告终。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有许多日本士兵因为各种原因上不到船,回不了日本,最终被迫滞留于朝鲜。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切腹自杀,一部分选择落草为寇、负隅顽抗,另一部分人选择了向朝鲜人投降。

    向朝鲜人投降的倭兵绝大部分都活了下来。投降的普通倭兵(足轻)成为了被阉割掉的“朝鲜农奴”,专门用于补充李氏朝鲜战后所急需的劳动力;至于倭兵中的职业军人“武士”,则被陆续编入了朝鲜军队的序列,成为了高素质的职业军人,“降倭”。

    降倭们随后在朝鲜娶妻生子,他们所生之男丁长大成人后,又形成了第二代带有朝鲜血统的降倭兵。老一辈的降倭都有两件标志性武器:一、东洋倭枪(火绳枪);二、武士刀。

    “破虏(八旗军),非降倭不可。”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

    “都元帅,前面就是开城。”

    一名肩挎“东洋倭枪”的降倭军的头目,用十分流利的朝鲜语叫醒了躺在4人轿子上睡觉的张晚。

    降倭军的头目叫金忠善,原名冈本越后守,出生于公元1571年,出生地不详。金忠善原本是大名鼎鼎的加藤清正(“贱岳七本枪”中的第一人)手下之“足轻大将”(高级武士的一种)。金忠善先是在朝鲜战场上被李如松手下的精锐明军所俘虏,后于公元1598年归降李氏朝鲜。

    金忠善是东洋倭枪的专家,无论是用东洋倭枪作战,还是亲自动手制作东洋倭枪。正是金忠善的归降,李氏朝鲜才真正掌握了制造东洋倭枪的先进技术。然而,壬辰之乱后,以弓箭立国的李氏朝鲜却没有在朝鲜军队中大范围地推广这种新式武器。

    八道都元帅张晚所乘坐的“轿子”,其实就是用两根粗长的木棍以及一张破旧的大藤椅所临时绑成的“开蓬行军轿”。行军轿由4名同样配备东洋倭枪的降倭兵抬着走。年过花甲的张晚是正经八科的文人出身,从平山城突围后,他累得实在走不动了。五十好几、没有战马的金忠善急中生智,命令自己的子侄们给张晚弄来了“开蓬行军轿”。

    “总算到了,谢天谢地......我们马上进入开城!”

    死里逃生的张晚在几百名“降倭”的护卫下,平安地撤入了离朝鲜国都汉城府不到60公里的开城。

    开城,是汉城府的最后一道屏障。

    推荐:<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