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10 无奈的转向
    二月,地面局势进仍然没有停止恶化。

    人类正在将最后拥有挣扎的力量投送到太空。

    c国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往太空投送了超过四千吨有效物资和数据资料。

    四千吨不算多,都不够造一座桥,但放在大气内运载火箭的体系里,这个数字十分可怕。

    而这四千吨有一半用于供应月宫基地,因为月宫还需要月宫飞船和旱魃运输系统转手,同样也产生消耗,完成这项工作,所有电磁发射井每天都有发射任务,组装厂房里的电磁运载火箭排着队挨个被检测。

    由于担心时间不足以在地面完成前期工作,抵达月宫的物资绝大多数都是零部件,需要月宫乘员后期配合自身生产能力慢慢补完。

    其中最重要的个部分,是月球漫游车和地月轨道转移火箭的生产装置。

    漫游车技术相对简单,没什么重要的。

    地月转移火箭则有两个型号。

    一个是根据旱魃乙型改进而来的旱魃丙型。

    短期内技术难以实现爆发式突破,为了能在相同技术基础下达到更高的应用水准,旱魃丙型在设计之初就不考虑在土球地表生产,意思是它没有靠谱的气动外形,以轨道速度投入大气后能直接把自己烧了。

    旱魃丙型的重量从30吨暴增到45吨,推力增加比例很小,仅从260千牛增加至350千牛。

    牺牲很大,比冲的提高显而易见,根据超算模拟出来的结果,其最高特征比冲能达到1500之多,对比一下,氢氧双组元发动机的理论最大比冲,不过520。

    此外,结构相对巨大的旱魃丙型,充分考虑了散热、热传导等问题,隔着专门为它设计的燃料段,前方可以加上载人舱。

    不过这些东西现在还是理论,虽然用好几套超算物理模拟系统跑了几遍,具体还要等月宫真正造出来才能作数。

    旱魃系列没有登陆月球的能力,它只能做两星之间的轨道转移货运。

    配合使用的另一套系统,则是月表电磁轨道投送装置,有了投送装置,载人、载货飞船就不再需要氢氧发动机,电推等离子发动机足以实现任务,能有效为月表节省水资源。

    两套生产链,含需要月表生产的物资,在不影响月表主要任务的前提下,预计最少也得六年到八年才能造完。

    考虑到生产链建成后,产品质量难以一步到位,c国还花了不小的代价,直接投了两套没启动的旱魃乙型货运组到绕月轨道上。

    基于裂变的核能装置,最大的问题在于启动后无法彻底停下来。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对于航天用核动力组的大小,半路彻底停止核反应是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一旦停下来,核裂变元素的密度降低,会导致燃料棒无法重启。所以作为地月转移备用系统,最好是从未启动过的。

    除c国的部分,一些地表可以生产,但月球根本没戏的东西,比如橡胶、塑料颗粒等,都被交给r国、ar的发射装置投送。

    西中洲发射井虽然能用了,但是这帮家伙的效率难以指望,所以主要负责投送尖端产品,其中早前规划的月宫芯片储备,也有一部分交给他们。

    月宫之外,还有一套重要设备,是鲲鹏空间站的超级计算机。

    相对于月宫,鲲鹏空间站本身不需要负担工业生产,顶多有些内部的作物培育和食品加工业务,电力开支最大的就是农业和日常照明。

    从电力角度出发,它更适合作为超算搭载平台,同时也能算一种制衡手段。

    至于未来空间站,因为轨道高度的关系,恐怕活不了太久,但也为其准备了筹码,大气再入器生产能力。

    这个筹码不算好,月表一旦依托月球资源发展起来,小小再入器毫无谈判价值。

    不过建立生产能力需要时间,月宫还有摆脱微弱引力的发射问题,借此筹码,至少能确保未来空间站上的人员和数据,会在空间站回落大气前被救走。

    二月初,c国提前完成了该阶段发射任务,太空计划进入新阶段。

    第三阶段发射工作,主要是各种物资储备、人员。

    这部分已经没有正经的设备了,全都是食物、应急工具、各种金属锭、高纯度稀土元素氧化物粉末,以及带有一定实验性质的动物。

    物资的用途不用多说,虽然月宫已经有一定的勘探、开采能力,但距离全方位自给自足还远得很。

    根据专业人士估计,哪怕有几百台智人机器人帮忙,也要四十年以上才可能建成全元素采集、提纯工业能力,如果月宫人类繁衍计划出岔子,导致生育率远低于预期,时间还会拉得更长。

    太空动物实验不算新鲜,这一次是经过了大量的前期积累后做出的决定,太空畜牧实验。

    虽然是实验,但也很有可能成为绝唱,所以做了好几手准备。

    c国十年前的太空计划,自循环系统的肉类来源主要是虫子,尤其是能用作物桔梗、麸子等剩余物饲养的,比如面包虫。

    虫子很小,血循环、消化系统受重力影响小,比较明显的例子,虫子的血循环系统只要一个阀门就行,没必要进化成动静脉分离的形式,这种简单结构更容易适应太空环境。

    鲲鹏空间站就已经有在养虫子。

    不过长远来看,就那么几种虫子,很可能导致文明发展转向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方向,为了更好的模拟母星生活状态,畜牧开发必不可少。

    当然,这件事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怎样怎样,还是得按科学依据来。

    和虫子一样,体型越小的动物,循环系统受重力影响相对较低,更有可能在低重力环境下顺利繁衍。再考虑到营养需求等,进行筛选的范围就小了很多。

    本轮将要上天的动物中有三个重点项目,分别是兔子、鹌鹑、老鼠。

    这三类的共通点是成长周期短、繁衍数量大,成长期最长的兔子品种,也只要两个月就有繁衍能力。

    三种动物计划会投送十几个品种,其他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项目,投放数量、品类就少很多,比如鸡在计划中只有三种且全是蛋,羊则只有两种共八只。

    羊的体型已经不适合低重力长期圈养生活,且生产时十分依赖重力,只能先在最大重力较大的鲲鹏空间站试试,不过鲲鹏经常要停转,成活率就难讲了。

    与此同时,出于某种考虑,c国放松了民间避难所项目的管制。

    与a国一开始就没管过不同,c国为了保障劳动力、运力的调配,严格限制了商用避难所的建设。

    安全感是人类脱离动物性之后的最优先诉求,结成部落、国家,都是追求生存率的结果,现代也不能免俗。

    普通地洞并不能抵挡怪兽,但只要人会因此感觉更安全,建避难所就会变成刚需,逆着绝大多数的刚需办事,肯定做不长久。

    c国的做法是明面禁止,基层则根据情况现场决策。

    乡村里,如果有人自费挖洞,只要不做商业用,管理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没有足够的警力去跟乡民们反复调解、拉锯。

    商业公司也有办法,不让建避难所,又不是不让挖洞,先随便弄个什么项目慢慢造,等政策放开再做项目变更嘛。

    前年还不明显,去年夏季发生了一段情况恶化后,工业文明终将葬送在怪兽手中的结论,已经几乎公开了。有能力的公司都有消息渠道,确认上面肯定会放开商业避难所管理,各种民间地产商、建筑公司纷纷下场。

    二月太空体系建设第三阶段启动后,一份“关于放宽商业避难所审批流程的通知”下去,市场瞬间爆了,几天的时间里,线上线下、电时里和家门口铺天盖地都是避难所广告和销售人员。

    对于全球而言,c国这次的“通知”属于糟糕至极的消息。

    由于前面挡了两年,等于形成了类似饥饿营销的效果,消息下去民间产能会迅速向避难所方向集中,不仅仅是建材,还有重型设备、家具电器、脱水食品等等,相关产业链会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这之后,任何一丁点产能的主观调整,都会变得非常困难,至今还没拿过c国好处的地区,接下来多半也被放弃了。

    所以这边通知下达没几个小时,立刻遭到多国反对。

    发言人们也只能拿起《语言的艺术》去应付。

    高层当然知道此时放通知,等于是明摆着告诉全球顶不住。可自家民众的生存权难道就不要了吗?难道真的要熬到自家人死剩没几个才去建避难所?

    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两年来,c国的一切行动除少数几个国家外根本没人配合,全球力量顶多有10不到在正经应付怪兽,大多数都在旁边摆烂,包括自家里很大一部分人!

    两年过去,全球工业链已经萎缩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五百多个工业门类已经好几十个掉链子了,多个地区的作战部队存量也开始跟不上。

    是时候放弃了,至少留下一点时间,给自家人争取一丁点活命的机会。

    方向转变的内因不能明说,该打怪兽还是得打,只不过从通知发下来的这天起,目标就再也不是借着怪兽危机跨越星系文明,只剩下拖时间。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