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6章:科举的构想(三章求银票)
    ……

    “敢问子龙将军年纪轻轻便一身好武艺,是从何处学来的?”

    州牧府内,曹老板忍不住内心的好奇主动问道。

    赵云抱拳,也没推辞,说道:“实不相瞒,云幼时便被同乡枪法大师童渊看重,收上山门,学艺十年,才下山来。”

    “下山之后,恰逢各地黄巾再起,民不聊生,云便组织乡勇,抵抗黄巾,时幽州公孙将军威震乌桓,云素来仰慕,黄巾乱之后,便拜入公孙将军麾下。”

    “原来如此。”

    曹操点点头,然后大笑:“我有子渊,如今再得子龙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哈哈哈,今日端个痛快,合该叫来众人,我等共同畅饮一杯才对。”

    陈锐轻笑:“理应如此才是,只可惜,文若守鄄城,元让守东郡,妙才又留在了濮阳,子廉又被兄长派去陈留,如今许昌境内,恐怕就剩我们几个了。”

    曹老板表情一滞,然后喟然长叹:“贤才不够啊,我治一州,已经是心有余力不足,若再拿下徐州,只怕会彻底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陈锐神色闪烁,正想着要不要和曹老板说说科举的事,就听赵云道:“主公帐下缺人?”

    曹老板苦笑:“如子龙所见,还缺的厉害。”

    “若是如此,云此次游历兖州,倒是遇到几位文士,或许可以解主公困境!”

    “哦?”

    曹老板闻言,大喜过望看着赵云:“子龙将军说的那几位,现在何处?”

    “呃……”

    愣了一下,赵云苦笑:“云在兖州豫州边境见到的那几位,据他们说,他们就是想来兖州投靠主公,如今尚未抵达许昌,只怕是还在来的路上吧。”

    曹老板一听是主动投靠,心中更是开心,只觉接手兖州之后,一切都没有白做,试问天下,除了冀州袁绍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号,能让文士人才主动投靠,又有谁能做到这样?

    如今,他也仅凭名声就能让大家来投靠,这可不就代表他在兖州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没问题吗?

    听了赵云的话,陈锐也是笑了起来,主动道:“实不相瞒,锐有一计,若成,则可彻底解决兄长目前的缺人窘境。”

    “子渊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曹老板一听陈锐的话,眼前一亮。

    “锐的计策,便是科举考试。”

    “何为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可由兄长以州牧名义起草,书治国策,孔孟之教,克敌制胜之法,再者礼乐射御书数等儒家六艺,以此为标准,考察州内士子,届时,也未尝寻不到一二大才。”

    “更何况,就算是寻不到大才,却也能为兄长解决基层官员缺失困境。”

    陈锐平淡说完,再回头时,却见曹操赵云皆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心下疑惑,陈锐笑问:

    “兄长子龙何故这般看着我?难不成是我这意见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

    下意识咽了口唾沫,曹老板神情振奋看着陈锐:“子渊果然大才,若只带兵打仗,实在是屈才,此计一出,兖州境内人才皆可为我所属,无论世家,亦或寒门,此计妙极,妙极。”

    赵云也收回惊讶目光,钦佩看着陈锐:“冠侯之才,云佩服的五体投地,此计若出,天下寒门皆有一个出路了。”

    “不过是借了杨坚的便宜。”

    陈锐心里微微发虚,又看到曹老板眉头紧锁,更是不明所以,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地方没考虑进去,就听曹老板问:

    “只是,这考察士子的书卷,应该由何人评判?文人相轻,若不找个让大家都信服的人,恐怕这科举考试,最后只会沦落为笑话吧?”

    擦,原来就这事啊。

    陈锐心里松了一口气,然后笑道:“兄长莫不是忘了伯喈公和我师父?”

    沉默了一秒,曹老板一拍脑门:“对啊,怎么把伯喈公和子干公忘了,这二位都是当世大儒,如今又按照子渊你建议的,合力开办大学,由他们来评判,乃至是发布考察书卷,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啊。”

    陈锐点头笑,继续道:“而且,科举考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兄长可以根据考察内容,选拔指定人才。”

    “除却基本的儒家六艺,另外若需治理领地之人,则可考察民生民情,才思智慧,若需要军营军师,则可考察兵书兵法,若需要陷阵冲杀之人,则可考武艺马术。”

    “对对对,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曹老板听了陈锐说的,只感觉脑海里豁然开朗,积累与胸的各种烦恼尽数散去。

    思来想去,只忍不住感慨一声。

    “子渊随意想来的法子,以后,必然成为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员之主流,子渊之才,为兄实在看不透了。”

    嘴角一抽,仿佛察觉曹老板又有什么打算,陈锐果断摆手:“兄长哪里话,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锐不过是偶有所得罢了,当不得兄长这般夸奖。”

    “子渊不必自谦,为兄明白你的意愿,只是,你也要体谅为兄困境啊,这兖州第一次科举总领,非子渊你莫属了。”

    “……”

    “麻痹,好不容易悠闲的假期又没了。”

    心里微微无语,陈锐表面上却拱手:“锐自然愿意替兄长分忧。”

    ……

    许昌,兖州之首,此前的叛乱,并没有影响此地的百姓生活。

    来来往往贩夫走卒,无不洋溢着笑容。

    在这样一位明主治理的领地内生活,哪怕是一个再清贫的赤农,都会对明天抱有希望。

    这天,许昌城却来了几个文士打扮的公子。

    为首之人三十几许,面色土黄,衣着朴素却整洁异常,看得出虽是出生寒门却依旧有不低的素养。

    紧随其后有二人,皆做慵懒模样。

    其中一人,年二十左右,面如冠玉,风度翩翩,脸上却带着一抹明显不正常的潮红。

    另一人,依旧二十许,衣冠楚楚,头戴文士冠,亦衣着朴素,不过脸上看着却比旁边同伴健康的多。

    “难怪奉孝这般看得起那曹孟德,我等自颍川而来,这一行看遍袁术曹操治下,差距果然一目了然。”

    那脸色潮红青年从腰间拿出一个酒葫芦,咕嘟咕嘟喝了一口酒,脸上红晕更甚,然后才摇头晃脑笑:“这是自然,志才还不信我了?如果我猜的不错,以后,一统天下者,必然曹孟德也。”

    “奉孝这话说的,那冀州袁绍,雄据北方三州,难道还比不过这曹孟德的?”

    这话却是另一个慵懒青年说的。

    “文旭此言差矣,那袁绍,我曾过去和他谏言,却被他无视,我的眼光不会差的,此人志高视短,不出十年,曹孟德必然能拿下袁绍。”

    醉酒青年轻笑:“而得了我郭奉孝相助,五年内,我便可以助他曹孟德拿下袁绍,一统北方!”

    “……”

    慵懒青年翻翻白眼:“志才我们先走吧,不理这厮了,实在太看得起自己。”

    正说着,却见那名为志才的文士,已经站在了城墙低下,对着一则告示出神。

    (戏志才,名不详,志才是表字,本书里戏志才名为戏忠。)

    (文旭,名银川,颍川寒门人士,与郭嘉为幼时好友,嗯,没错,这个人物是虚构的,由书友大佬路过的银某人演出)

    【作者题外话】:求求大家的银票票呀,一个人三张,那一百人也三百张了呢,小弟的要求从来都不高呀。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