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金南珠的身份问题,朱友建也有着很深的考量。虽然他们两个之间也已经确定了关系,但金南珠却不同于朴初珑郑恩地孙娜恩三个。她们三个虽然跟金南珠是姐妹,也都是穿越来的,但如今的身份都是正儿八经的大明人,根正苗红,禁得起各种调查。
就算郑恩地的出身只是一个江湖上的门派,问题也不算很大,大明有许多是以宫女身份上位的妃子,有的甚至原本还是战俘,也都没什么问题。君不见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虽然早逝,最后却还母凭子贵被追封了太后,所以郑恩地的身份还真不算什么。
可金南珠就不一样了,她现在可是蒙古人,这倒也不算什么,大明立国两百年,这么多皇帝身边蒙古的妃子也不是一个两个。可关键是她出身于科尔沁部,科尔沁部是蒙古的一个大部落,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原本也没什么,但如今他们是大明的敌人,现在正跟在女真人身后和大明作战呢。
若单纯只是这些,或许通过朱友建和金南珠的这一联姻,说不定还能化干戈为玉帛。可金南珠是海兰珠和大玉儿的妹妹,哲哲的侄女,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海兰珠虽然十分美貌,但此时还没嫁给皇太极,可以暂且不论。大玉儿虽然在后世名声很响亮,历经三朝,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可现在她还只是皇太极的一个普通妃子,也不算得宠,这会儿更没有生下顺治,也可以先不考虑。
但哲哲呢?哲哲那就不一样了,那可不仅仅只是皇太极的正室,自从皇太极继任了努尔哈赤的汗位后,她就统管着后金的六宫,在皇太极的身边有着不小的话语权呢。
这样看,问题就来了,大明和女真的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最后皇帝却娶了敌人的侄女,算下来比女真的大汗还矮了一辈,这会让天下人怎么看?恐怕连朝中的大臣们都不会同意的。
若是大明现在占着优势,处于上风,纳个敌人做小妾也还不算什么,可关键现在大明是屡战屡败,丧师失地,耗损无数。最近这两年是打了两场胜仗,击退了女真人的进犯。可胜利的背后却是巨大的付出,损失的兵马钱粮更是多到不可计数,却在实际上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反而还丢了不少地方,几座新修好的城池都被女真人给破坏了。
朱友建现在要是真的娶了金南珠,立刻就会给人一种大明向后金屈服的感觉,毕竟你在辈分上就矮了人家一辈,会让人觉得这就跟宋真宗时的“澶渊之盟”的感觉,那时候辽圣宗虽然是尊宋真宗为兄,可辽太后也就成为了叔母,这不是很像吗?
所以朱友建有理由相信,只要现在自己敢这么做了,那所有人的矛头都会立刻对准自己,只怕连后宫的张皇后和刘老太妃都不会例外,因此这件事自己也只能暂时搁置,委屈金南珠一阵了。
“那欧巴的意思就是南珠现在还不能名正言顺的成为欧巴的妃子了?”
朱友建点了点头“不过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南珠不是也才刚刚过了十五岁生日吗,最多要不了两年,我就能够有合适的理由了。”朱友建这个两年的时间是有讲究的,并非虚指。
因为就在历史上的崇祯二年十月,发生了一场后金与大明的战争——“己巳之变”皇太极带兵绕过宁锦防线,避开辽东兵马,从龙井关一带突入关内,攻占了遵化,直逼京师。辽东督师袁崇焕带兵勤王,明军内外夹击,挫败了皇太极的攻势。不过崇祯皇帝却也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给撸了,关进了监狱,最后还判了凌迟处死。
有关崇祯皇帝杀袁崇焕这件事,后世也是褒贬不一,有说袁崇焕该杀的,也有说袁崇焕死的冤枉的。对此朱友建不想多做评价,因为他还没有跟袁崇焕接触过,不好说什么。但有一点他能很肯定袁崇焕现在还有用,杀不得。辽东前线还需要他去总揽大局,不然自己还真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了。
毕竟熊廷弼已死,孙承宗又马上要入阁,要论还有谁能压制住辽东的那些个骄兵悍将,还真得是袁崇焕不行。
不过这会儿朱友建却不是在考虑反间计什么的,而是在考虑要用这一场“己巳之变”来挫败后金,大量杀伤八旗兵,取得在局部战场上对后金的优势,这样自己在提出与科尔沁联姻的话,别说朝中的大臣了,估计就算是科尔沁的汗王莽古斯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毕竟到那时候还看不出明军越战越勇的态势的,就只能陪着后金一块送死了。
当然,现在这些事还是不告诉孙娜恩她们的好,毕竟八字还没一撇呢。不光辽东的关宁铁骑还没真正组建起来,自己身边的三大营和上直二十六卫的兵马又不堪大用,只有黄得功训练的那三千王府卫队还不错,但也不可能以一当十,去和数万八旗兵抗衡吧?
再加上新式的燧发枪、手榴弹和地雷都还没大批量制造,大规模列装,朱友建也就不好意思去吹牛逼。好在这场“己巳之变”离现在还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倒也不用太过担心时间不够。
孙娜恩得到了朱友建这么一个承诺,自然也没什么意见了,毕竟两年的时间虽然不短,可她们年纪都还小,还是等得起的。于是两个人又聊了好一会儿,孙娜恩又陪着朱友建处理政务,然后才一起去寻了朴初珑等人吃饭。
又过了两天,朝堂上依旧没有要弹劾魏忠贤的动静,除了辞呈还是辞呈,搞得朱友建自己都不淡定了,只想撸起袖子亲自下场。
在大臣们看来,想落井下石也要看准时机啊,现在表面上看似皇帝想要处置魏忠贤,可却一直是一个巴掌加一个甜枣,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让许多人“看不清”,形势不明朗啊。再加上天启帝的遗诏里也交待要朱友建继续任用魏忠贤,难不成皇帝还真的会不遵守先帝的遗命?
因此朝臣们在这件事上都是三缄其口,能不出声就不出声。不过其实他们更担心的是皇帝会清算自己和魏忠贤的关系,所以才都隐忍不发,能过一天算一天的。
对于这些墙头草,朱友建是恨得牙痒痒的,可却又一时半会儿无可奈何他们,毕竟这些人可不是少数,总不能为了一个魏忠贤,把整个朝堂都清空吧?那大明的朝政还要不要运转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