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朱友建下旨朕闻去恶务尽,驭世之大权;人臣无将,有位之炯戒。我国家明悬三尺,严惩大憨,典至重也。朕览诸臣屡列逆恶魏忠贤罪状,俱已洞悉。窃思先帝以左右微劳,稍假恩宠,忠贤不报国酬遇,专逞私植党,盗弄国柄,擅作威福,难以枚举,略数其概……
圣旨上啰里啰嗦的说了一大堆,看着这花团锦簇的文章,朱友建表示不管您看没看懂,反正我是看不懂。不过这道圣旨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所有人叱咤了朝堂四五年的魏忠贤魏公公魏九千岁倒台啦!终于被新皇帝给收拾啦!这消息一出,朝野上下可以说是弹冠相庆,有的更是直恨不得放几挂鞭炮来庆贺庆贺。
尤其是东林党众人,更是高兴万分,就差给朱友建送一面锦旗了。因为不光是打压他们这么多年的魏忠贤被扳倒了,而且自己领袖之一的韩爌韩阁老还被皇上起复,重新做了内阁首辅。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皇上还是十分看重我们东林人的啊!想要重用我们啊,属于我们东林人的春天马上就要到啦!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友建虽然不喜欢魏忠贤,可更看不惯的是东林党,若不是实在无牌可打,韩爌就是老死家中也不可能被起用。东林党这会儿根本不是什么起死复生,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跟着朱友建便命把魏忠贤发配凤阳皇陵去守陵。魏忠贤得到这个消息,没有一丝不高兴,愉快的接受了旨意,开始收拾家当,准备离京。皇帝都放自己一马了,能回家做个富家翁其实也不错的。
朱友建得到这个消息,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魏忠贤这个巨擘倒下,自己正好可以挟此大胜之威,肃清朝堂,换上一批自己认可的人,也籍此机会,立威朝堂,让朝臣们暂时不会与自己的意见相左。
不过这时候朱友建心中又开始犹豫是不是要把魏忠贤干掉了,现在的魏忠贤等于是一只没有了爪牙的老虎,已经再无伤人的能力,但若是自己再给他一把刀,那他立刻就会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刃。
而且朱友建也有自信能够掌握住这把利刃还不伤手,一旦将来有需要,魏忠贤一定能够很好的帮自己完成任务。所以朱友建心中有些矛盾,自己到底是留下魏忠贤好,还是按照历史干掉他的好?杨涟左光斗等人遍体鳞伤的样子还在眼前浮现,若是这样放过魏忠贤会不会太便宜他了?
在纠结了一天之后,朱友建还是没能拿定一个主意。这件事他想找人商量,可朝中的那些人在这时候必定都想将魏忠贤处之而后快,估计就连刘莱臣和宋献策心中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的。至于后宫的朴初珑等人,这种血腥的事情还是不要让她们知道的好。
最后思来想去,朱友建决定还是把刘莱臣找来,希望他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公正的角度来帮自己分析一下。于是当刘莱臣进宫之后,就产生了如下的对话
“今日朕召先生进宫,是有一件要事想向先生请教一下。”
“陛下想必是对魏忠贤的处置还有其它打算,不知臣猜的可对?”刘莱臣的说话永远都是这么直接,所以朱友建也就开门见山的接着问道“不错,朕思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留他一命。”
“若臣猜的不错,陛下还是觉得若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住,魏忠贤这把刀用着还是很不错的。留他一命,或许将来去制衡朝堂的话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先生所言不差,朕心中确实有这种考虑,再加上皇兄遗命,朕总觉得魏忠贤杀之可惜。可每每一想到杨涟左光斗他们那遍体鳞伤的模样,就又对魏忠贤恨之入骨。朕始终觉得,朝堂上党同伐异,互相攻讦,若都是一心为公,也并无不妥。但上升到严刑拷打甚至祸及家人就有些过了,所以朕还是拿不定主意。”
“万岁,依臣看来,魏忠贤虽然是把好刀,但于陛下来说,此刀却无大用,不过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哦?为何?还请先生试言之。”
“陛下,先帝即位之初,东林党依仗拥立之功,在朝堂上势力极大,压的其它各党连喘息的机会都快没了。而魏忠贤当时不比王安,故而东林党人看不上他。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与齐楚浙党联手,经过这些年的打压,终于使得东林党元气大伤,蛰伏起来”刘莱臣侃侃而谈。
朱友建听得是连连点头,“但东林党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如今虽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不足,却在士林中有一个好名声,若是陛下强行留下魏忠贤,不仅会使得东林党人不满,在士林中也会让陛下留下骂名,而且其它各党也会生出别的想法,这是其一。”
朱友建继续点头,不错,以东林党人的尿性,若是知道自己没杀魏忠贤,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把自己说成天启帝第二的。
“其二,魏忠贤此人或许并无二心,但他在朝堂及宫中经营这么多年,手底下的心腹死士还是有不少的,有了魏忠贤这个主心骨在,他们势必会担心陛下秋后算账,谁又能保证不会生出其它变故?若是魏忠贤死了,这些人惊慌失措之下,必定乱作一团,陛下只需派出缇骑,很快就能将他们全部捉拿,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刘莱臣一语中的,说的朱友建十分赞同。“这其三,则是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又何须用一个魏忠贤呢?的确,用魏忠贤来压服外朝是个不错的办法,可当陛下扳倒魏忠贤的那一刻起,他的这种作用已经是微乎其微了。朝堂上的那些大人都是官场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先前是被魏忠贤的积威给震慑住了,现在一看,陛下不过一道中旨,就令他无法翻身,那么谁还会真的怕他?就算害怕,也只是畏惧陛下而已。故而,臣认为,还是杀之以绝后患的好。”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