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四章 选拔学子
    经过一番交谈,郑东了解到,贺知章是去探望陆景融的时候,才知道郑东的名号。

    贺知章来到京城,一方面是受陆景融的委托前来给郑东致歉,另一方面,则是贺知章自己也想瞧一瞧陆景融百般夸赞的郑东,到底是个什么人。

    今日一见,贺知章虽然没有见识到郑东的诗文才学,但郑东对陆景融的关心以及对自己的态度,让贺知章对面前这个十几岁的爵爷产生了好感。

    而郑东作为一所即将开班招生的学校的创始人,当然不会放弃贺知章这样的人物。

    如果能招揽到贺知章,放在学校里既可以教授学生诗文,又可以利用将来贺知章中状元一事为学校争取名气,实在是一举多得。

    于是郑东委婉的向贺知章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当贺知章听郑东说起包吃包住,并且还有薪水的时候,贺知章心动了。

    贺知章远道而来,本就是为了求学于中原,如果进了这所拥有皇家背景的学校,那将来不仅能碰上大家,还能顺带解决生计问题,确实是个好去处。

    两人奔着同一个结果,来来回回扯了一大通礼仪性的说辞,最终,在郑东的盛情之下,贺知章受邀成为了学校的教习。

    三月初一,学校落成,被命名为福昌县第一小学。

    消息传到上阳宫,武则天不解,“不是说建大学吗?怎么变成了小学?”

    “回禀太后,当初微臣向太后提出兴学之议时曾说过,学生在地方上要经历三个阶段共九年的学习。微臣自作主张,将三个阶段分别叫做小学,中学和高级中学。”

    “那你所说的大学在什么阶段?”

    “在高级中学之后,考中者即可进入大学,极为优秀者进入洛阳的太学。”

    “那按照你这种做法,朕要多少年才能看到效果。”

    “这”郑东迟疑了一下,“并非微臣不愿意直接进行大学教育。”

    “有什么难处直接说,朕给你解决!”

    “首先,就是微臣人微言轻,不足以招收年龄和才学都合适的学生进入大学;再者,目前微臣也没能找到足以教授大学课程的博士。”

    “这第一条好办,但这第二条,朕如果能解决,何须你去建学校?”

    郑东默然不语。

    “这样吧,明天朕就下旨,让两京的权贵,将家中的庶子送来给你做学生。”

    “太后不可!”郑东急忙叫住,“如果送来的都是勋贵子弟,微臣不敢保证能够管束得住,最重要的是,勋贵子弟也不是全都能进入大学。”

    武则天思虑片刻,点了点头,“你说的对,那朕就让勋贵将十五岁以上的子弟送来,再交由你进行考核。”

    “臣领旨谢恩。”

    当天,郑东即下令,将学校主楼这栋长六十米,宽二十米的二层建筑分成四个部分。楼下两部分为小学和中学,楼上则是高中和大学。

    又请纳言苏良嗣为学校重新题字,曰“大唐福昌县人民学校”。

    这是郑东和武则天商量之后确定下来的,武则天本打算名为贵族学校,但郑东解释说,如果写上贵族二字,就是让天下寒门士子裹足不前,于是才有了“人民学校”这样一个名字。

    由于两京的勋贵对于这所新建的学校颇有怀疑,但碍于圣旨在前,勋贵们也不敢不从,只好送来家中年满十五岁却又不太出彩的庶子。

    即使是这样,一直到三月底,也才来了不到三十人。

    那些少爷们在家中虽然不受重视,但好歹是高门大户出身,见所谓的班主任郑东也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本就心中不满。

    再加上一些来的早的子弟,已经被晾了许多时日,更是不快,于是纷纷前往郑东那里讨个说法。

    郑东也不太敢得罪这些人,这时候就体现出薛徽的作用了。

    作为洛阳城中闻名已久的孩子王,又是将门出身,武艺高强,穿着劲装站在那里,活脱脱的一个魔头形象。

    但毕竟是自己把他们招来的,郑东决定在四月初对它们进行考核。

    郑东联合杨炯,贺知章共同出题,再由狄仁杰,李昭德等审核一番,最终出了一套以五经、诗文辞赋、策论、算术应用等四个部分组成的试卷。

    考试地点就在教学楼的一楼大厅,三十五位勋贵子弟以及京畿地区慕名而来的十一位少年共同参与了这次考试。

    经过两个时辰的考试,勋贵子弟们大多怨声载道,而那十一位少年,也有几个愁眉苦脸的。

    阅卷按照郑东提议的流水阅卷法,由骆宾王和狄仁杰负责批阅五经部分,由杨炯、贺知章二人批阅诗文辞赋部分,策论交给了自愿前来出题的李昭德,苏良嗣则作为顾问。

    剩下的算术部分,郑东作为出题人,当然由郑东自己批阅。

    当郑东接到卷子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拿到试卷,郑东先翻了几遍,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了郑东的眼帘。

    张说,范阳方城人,如果没记错,这个人应该就是获得文官第一谥号——“文贞”的开元年间的名相,而且此人作为开元前期的一代文宗,执掌文坛三十余年,因封燕国公,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这个二十岁的年轻士子,在策略部分被向来严谨的李昭德给了二十五分的满分成绩。

    郑东翻看张说的算术部分,发现张说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一窍不通。虽然张说也没有写出郑东想要的解答过程,但至少结果是对的。

    比如这一题,洛神琉璃厂有琉璃百八十件,欲雇佣镖局送至学校,约定每件运费二十文,若中途损毁则无运费,另赔偿百文,最终付运费三贯,问损毁琉璃几何?

    这道题,说难也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

    前七份试卷,只有张说一个人得出了答案,其余人都是空白,郑东在该处用朱笔打上了二十分。

    还有一人,名叫崔日用,十四岁,滑州灵昌县人,在策论和五经方面都得了将近二十的高分,在算术上,似乎也有些见解。

    又批了两份之后,郑东才猛然间想起来,崔日用,是李隆基唐隆政变的参与者之一,后来又策划先天政变,帮助玄宗出掉了太平公主,因功封为齐国公。

    这样的大人物怎么能丢在一边,更不要说崔日用还有个儿子名叫崔宗之,是与李白、贺知章等人齐名的“饮中八仙”。

    在勋贵子弟的试卷中,郑东也发现了几个不寻常的人物。

    。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