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3章 边军的密奏(第三更)
    阎鸣泰道:“回禀陛下,目前宣化府经过整顿后,有2万正规边军,每人每天半斤肉,一天就是1万肉,一个月就是30万斤肉,一头猪约900斤,一个月要吃掉三百多头猪!并非臣不愿意供给,而是如此这般,宣府的肉价必然涨价,影响民生。”

    崇祯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阎鸣泰这种说法。

    崇祯开口问道:“北直隶养殖场什么时候建成?”

    “启奏陛下,一头猪从出生到成长,长到900斤,需要一年时间。”阎鸣泰如实回答着。

    一边的袁崇焕看了他一眼,实在有些惊讶,阎鸣泰一个兵部尚书,居然在讨论养猪的事情。

    他与阎鸣泰在天启年间一起在辽东打过仗,睡过同一张床,两人还是有比较深的友谊的。

    见阎鸣泰一个兵部尚书沦落到养猪,袁崇焕实在为他感到一些悲凉。

    崇祯继续问道:“目前北直隶的养殖场养了多少头?”

    “一共有2000头,明年4月可以成长起来,可以供约12万将士。”

    “要扩大!”崇祯开始给阎鸣泰算账,“北直隶的养猪场要攻击宣府、蓟镇、辽东这三个军镇,宣府有2万大军,蓟镇也有2万人,辽东现在正规军6万人,从顺天府运输过去,肉恐怕已经烂掉了,在锦州再开设一个养殖场,专门为辽东供给,钱不是问题,要确保将士们有肉吃!”

    “是!”

    一听到“钱不是问题”,一边的财务大臣毕自严面部就开始抽筋。

    皇帝花钱完全不眨眼睛,可他这个财务大臣就不能真的不眨眼睛了。

    毕自严最近的日常就是:陛下,这笔款不能批啊!陛下!那笔款也不能批啊!陛下!您要是真的批,臣就死给您看!

    这事你还真不能怪毕自严,毕竟那都是银子,皇帝是大方,可作为臣子,尤其是管钱的,还真是要精打细算,这叫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不然按照皇帝的财大气粗,高兴了就赏,国库里再多钱那都是不够花的。

    “可以把养殖场外包一半给民间,让民间的老百姓自己去喂养,朝堂找他们购买便是了,有些事也不一样非要咱们自己来做。若是民间喂养的好,供给稳定,就全部承包出去。”

    “陛下说的是。”

    “《国富论》里的标准化,就很适合养猪,那些书虽然是朕写的,但完全可以大肆在民间宣传,阎鸣泰,你在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损耗出来,确保供给量是充足的。”

    “遵命!”

    说完,崇祯扫视一眼在场的所有总督,笑道:“郑崇俭。”

    郑崇俭出列,他是一个身形比较消瘦的中年人,但是看起来很干练:“臣在!”

    “朕刚才与阎鸣泰讨论的养猪方面的问题,你怎么看?”

    郑崇俭心里一突,陛下,您这是什么套路,臣是宁夏巡抚,治军打仗的,怎么还讨论起养猪的事了?

    但是皇帝都问了,郑崇俭便硬着头皮道:“陛下圣明睿智,愚臣全凭陛下安排。”

    “郑大人又在跟朕打太极了。”崇祯笑道,“袁崇焕,你来说说这件事。”

    袁崇焕出列道:“陛下,给将士们加肉自然是好事,臣倒是觉得,此事全部交给民间去办,朝廷到时候直接买便是了。”

    袁崇焕说这话是有足够底气的,他在辽东一带屯粮。

    例如把锦州打下来后,就把附近的田分给辽东的农民,农民定期交一部分粮食给辽东督师府。

    在广宁也是这种套路,朝廷也是默认的。

    为什么?

    因为袁崇焕除了是辽东督师,还有一个兵部尚书的加衔,他一个兵部尚书要屯田,完全是有那个权力的。

    “孙传庭呢?”

    “回禀陛下,民间养殖能力有限,若是要大规模集中养殖,还是需要朝廷来,不过一旦等大规模集中养殖成熟,可以让民间来学习,朝廷凡是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孙传庭说的对。”崇祯站起来,走到地图面前,“朝廷凡是都要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

    “臣也是受到陛下《国富论》的启发。”

    崇祯扫视所有人一眼,道:“你们心里一定有疑问,朕怎么让一个兵部尚书去养猪了?”

    “你们可以去北京大学去看看,朕为北京大学竖立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理。”

    “朕的御厨房的肉也是猪圈里养出来的。”

    “朕要跟你们说的第一点就是,吃饭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老百姓要吃饭,将士们也要吃饭!别说兵部尚书要定期去养殖场巡检,朕也要去!”

    “你们都是地方上的巡抚、总督,军政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军饷,朕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军饷有问题!”

    “你郑崇俭在西北,朕就让人在开养殖场,你杨嗣昌在草原上,朕就让人给你送去牛羊!”

    “军镇里的军饷有问题,朕会找阎鸣泰,但你们也有连带责任!”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告诉在场的人,以后不能军饷出了问题,就简单的往兵部甩锅,大家都有责任。

    众人道:“陛下圣明,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阎鸣泰你给朕重新拟定养殖计划,所有重新整顿的军镇,都要供给充足的猪肉!”

    “是!”

    崇祯这话里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没有重新整顿完的军镇,可以先不供给。

    现在哪些地方没有整顿呢?

    那就多了,现在新军政能覆盖的地方就只有辽东、蓟镇、宣府和中央军,往西边走的大同到宁夏,都行动迟缓。

    要不然这一次崇祯也不会把这些个总督全部召回来了。

    是该施加一些压力了,军队的反腐也绝对不能妥协。

    大明朝军队的**,可一点也不比行政的**逊色。

    这第一点说完了,就要说第二点了。

    第二点才是重点。

    什么呢?

    敲山震虎!

    这里有些总督实在有些不像话。

    你比如三边总督杨鹤,你说他这个人吧,正直、忠诚,但是有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

    老好人!

    老好人怎么整顿军队?

    再比如郑崇俭,他与杨鹤就有矛盾,两人都在西北,平日里也是斗得不可开交。

    在比如大同总督张宗衡,与山西巡抚耿如杞就有无法调和的矛盾,双方在地方上的军政上吵得不可开交。

    崇祯取出一份奏疏,道:“这是有人给朕呈递上来的一份密奏,诸位想知道这份密奏里写的是什么么?”

    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