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卫所制度
    有心用卫所制度供养军队,朱武将宋江、陈达、杨春等人召集起来,商议这件事情。

    听到朱武对卫所制度的设想,宋江、陈达、杨春等人,都是沉思起来。宋江道:

    “一卫兵力多少,应该如何安排?”

    朱武思索一番,想着梁山泊的军制和明朝的卫所制度,说道:

    “卫的编制应该和旅相当,下辖五个营到十个营。”

    “每千户设千户所,平时轮换两户出一丁,有一个营兵力。战时一户一丁,有两个营兵力。”

    “每卫五个千户所,再加上卫所管理军官,所管辖的户数,大约是五千六百户。”

    “这样每卫平时就有三千常备兵力,战时能能紧急扩充到五千多人。”

    说着卫所编制,朱武向宋江道:

    “永平府五万降卒,可建立八到十个卫。”

    “山海关、榆关、松亭关位置重要,只要周围有荒地,就应该建立卫所。”

    “然后在三个关隘后方,建立五到七个卫,作为三个关隘的后备兵力,组成第二道防线。”

    “宋江兄弟执掌永平府,一定要为这几个卫所选好地方,既要便于守御,也不要因为荒地的事情,和当地产生纠纷。”

    宋江初来乍到,对永平府的事情还不大了解。杨春闻言说道:

    “这件事情好办,永平府五万降卒,都是从本地征发的。当地青壮汉子,几乎尽在其中。”

    “只要把这些人的家庭一起编入卫所,永平府上上下下,便都是卫所中人。”

    “无论有没有荒地,都能为卫所找到地方!”

    听出杨春的意思,朱武知道他是想把永平府的人尽数编入卫所,重新划分土地。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征发士卒,但是闹出的动静,却绝非一两年能够平定。

    想到金国这一两年就有可能再次对长城防线展开试探,朱武向杨春道:

    “这样做动静太大,没有几年时间,难以安稳地方。”

    “但是金国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永平府没有时间做这么大的调整。”

    “是否把自己家庭编入卫所,应该让士卒自愿!”

    说着,朱武又想到永平府的青壮都成了降卒,向宋江、陈达、杨春等人说道:

    “按照先前规划,永平府的五万降卒都要用于修建长城防线。”

    “但是这样一来,永平府的青壮就空了。没有足够的人耕种,来年必然有土地抛荒,粮食收获不足,就会带来饥馑。”

    “所以先前规划的降卒都用于修长城,有些不大现实。必须要制定政策,让他们回乡劳作!”

    本就是担心养不起士兵才提出要屯垦,宋江在知道永平府的青壮都成降卒之后,更是感到忧心。听到朱武所言,当即就附和道:

    “是该释放一些,让他们回乡劳作。”

    “如此可展示将军的宽大之意,收服永平府人心!”

    陈达却不赞同,道:

    “这些人和梁山泊为敌,若是不加处罚,如何能够立威。”

    “把那些立功的放了也就算了,其他人绝不能轻易释放!”

    朱武闻言不语,似在思索办法。杨春见此说道:

    “可以乘此机会,实行卫所制度。把那些愿意将家庭编入卫所的降卒,转为卫所军户。”

    “成为卫所军户后,以后可随时征调。这次长城劳役,自然可以免除。”

    “而且这样一来,这些卫所军户,都能用于屯垦。来年纵有饥荒,也影响不到军中。”

    朱武闻言颔首,对杨春的提议极为赞许,同时还提醒道:

    “推行卫所制度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推行合作社。鼓励合作互助,减少土地抛荒。”

    “而且在农忙时,还可以让服役的降卒,帮助合作社劳作。”

    “尽可能减少青壮不足对农业的影响,增加明年收获。”

    宋江等人闻言,俱是欢喜不已。本来他们还想着如何在永平府施政,在朱武提醒使用合作社制度后,顿时有了头绪。以永平府此时的情况,推行合作社制度,可谓恰当其时。只要把合作社制度推行下去,就能掌控地方。再配合各地的卫所,梁山泊在永平府的统治,就能固若金汤。

    定下以卫所为主干、同时推行合作社的方略,朱武又想到卫所制度的缺点,提醒这些人道:

    “卫所制度是临时办法,人丁繁衍之后,应该编入地方。”

    “未来预备士卒,仍旧以民兵为主,以合作社的民兵,作为后备兵力。”

    “所以在寻找荒地时,不必强求大块土地,应当以千户所为主,分散各个地方。”

    “十到二十年后,这些千户所就转为合作社,千户所的军户,同样转为社员!”

    杨春有些不解,道:

    “卫所将士比民兵要强多了,为何要转为合作社?”

    “而且这样一来,军官如何安排?”

    朱武闻言摇头,说道:

    “卫所将士是比民兵要强,但是卫所军户,比民户的负担也重多了。”

    “如果不把这些人转为民户,来日天下安定后,军户逃亡之事,一定难以禁止。”

    “所以在天下安定后,除了开垦边疆可以建立卫所外,内地所建卫所,都要转入地方。”

    “卫所的军官可以转到边疆任职,也可以转入地方,担任相应职司。”

    对此若有所思,宋江道:

    “如此一来,还可以充实地方,对地方的掌控,更加如臂指使。”

    “将军深谋远虑,吾等诚不及也!”

    对朱武更加叹服,心中佩服不已。在乱世时就筹谋治世之法,朱武所展现的谋划,让宋江自叹弗如。

    ——————请在明天观看——————

    “想要在金国威胁下守住燕京,最重要的就是守住长城一线。”

    “辽国在燕京经营良久,对长城的防御同样极为重视。除了居庸关和榆关外,还有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等关隘。”

    “只要守住这些关隘,金国兵力虽强,也威胁不到燕京!”

    陪同朱武外出巡视,卢俊义作为北线主将,向朱武介绍长城一线防御。

    听到辽国在长城一线设立的几个隘口,朱武向卢俊义道:

    “辽国对长城防御虽然重视,却因为燕京以北都是辽国土地,整修关隘时考虑更多的是燕京受宋国侵袭时,如何从北方增援。”

    “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金国,燕京以北的土地都被金国占据。所以辽国的关隘,不一定适合我们。”

    “这些关隘有的可以保留,有的却需要调整,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整修长城防线。”

    卢俊义闻言应是,又向朱武说道:

    “有陈达、杨春、陶宗旺兄弟整修,长城一线防御,已经基本完善。”

    “如今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这六个隘口,分别由林冲、杨志、黄信、孙立、栾廷玉、张清率领一个混成旅守御。”

    “他们麾下有骑兵营、步兵营、工兵营,无论侦察、守御,还是整修关隘,都有足够人手。一共三万六千人马,遍布长城一线。”

    朱武极为满意,又向卢俊义道:

    “最东面的榆关呢?”

    “这一段是重中之重,除了居庸关外,金兵最可能从这里来袭。”

    对此有些尴尬,卢俊义向朱武道:

    “榆关是由张觉将军守御,他对卢某的命令,一向不大理睬。”

    “就连派去防守松亭关的张清兄弟,也一直受到他的排挤。各种粮草物资,都要从蓟州送去。”

    朱武闻言皱眉,向卢俊义道:

    “这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一再强调,整修长城之事,是当前重中之重吗?”

    “张觉排挤张清,你为何不去处理?”

    卢俊义小声说道:

    “张觉是朝廷任命的泰宁军节度使,即使卢某过去,也无法强行命令。”

    “而且他麾下有五万兵马,足够守住榆关!”

    对此连连摇头,朱武对张觉的五万兵马并不信任。历史上金兵就是从这里破关,然后攻取燕京。他这次外出巡视,除了要安抚地方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整修榆关。

    想到这里,朱武向戴宗道:

    “张觉现在如何?”

    “有没有什么异动?”

    戴宗立刻回道:

    “张觉虽未反叛,但他对燕京的命令,不如以前服从。”

    “听说他曾对手下说,将军是燕山节度使,他是泰宁军节度使,两人地位相当,谁也不统领谁。”

    “他如今效忠的是大宋朝廷,不是某个私人!”

    朱武闻言大怒,知道张觉对自己已有不服之意。想到同样是辽国降将出身、麾下有一支兵马的郭药师,朱武向戴宗道:

    “郭药师那里如何?”

    “他也是朝廷任命的节度使,是不是和张觉一样,如今效忠朝廷?”

    戴宗道:

    “郭药师虽然和张觉一样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但是他的常胜军,都在燕京周围。”

    “如今他麾下的兵马只有万余,而且曾受整编,对燕京的命令,不敢有丝毫违背。”

    说着,他又向朱武道:

    “张觉将军在归顺后,一直都在扩军,如今已经有兵马五万余,有进取润州之意。”

    “如果不加节制,恐会酿出祸患!”

    对此更加愤怒,朱武道:

    “还想去打润州?”

    “他张觉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

    “被朝廷派去的人鼓动,就不知天高地厚。”

    “整修榆关的事情,看来他丝毫没有放在心里!”

    说着,朱武向卢俊义等人道:

    “榆关问题最大,我们就先去那里。”

    “看看这个张觉,是否服从我们!”

    让卢俊义和董平各带一旅骑兵,又命负责整修长城的陈达、杨春、陶宗旺,带领工程部队前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榆关,张觉听说之后,立刻惊慌不已。他是平州守将,在朱武攻破燕京招降地方之时,率军投靠过来。

    可以说,他对连战连胜、把二十万辽国兵马杀得干干净净的梁山泊大军,心中惧怕之极。即使如今麾下人马已扩充到五万,仍旧有些不安。

    见他如此模样,朝廷派来招抚张觉的使者,心中鄙视不已,道:

    “将军麾下也有五万人马?何必害怕梁山?”

    “再说将军和朱武同样是节度使,难道将军还担心,朱武会派兵打过来?”

    “一旦两军交兵,朝廷也会阻止。只要朱武还想占据燕京,就不得不听从朝廷命令,否则惹恼了朝廷,必有大军过来。”

    劝张觉放下心来,听从朝廷命令。

    作为进士出身,张觉更看重朝廷名分,听到朝廷使者如此说,顿时放下心来。认为朱武虽然有些跋扈,却不可能在没有朝廷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攻伐自己。只要朝廷下令,朱武必不敢有违。

    对这些并不知情,朱武率军来到蓟州,都没有听说张觉起兵防备后,心中纳闷不已。不过他丝毫没有因此留手,一面让卢俊义、董平进军,一面让张清从松亭关南下,一同包围平州。

    没料到朱武来攻,更没有丝毫防备。张觉在朱武抵达平州城下时,方才聚集起一支兵马,出城前去迎敌。

    只是,他这种匆匆聚集起来的兵马,如何能够与梁山泊精锐相比?在卢俊义和董平两个猛将的冲杀之下,这些乌合之众,很快溃散开来。张觉逃入城中,急忙让朝廷使者出面,劝说朱武退兵。

    朱武哪里会顾忌朝廷使者面子,在见到朝廷使者出面之后,不但没有退兵,反而还向使者说张觉联络金国图谋反叛,故而兼程赶来,破坏金国图谋。

    甚至,他还威胁朝廷使者若想保住性命,必须拿下张觉,献上他的首级。

    被朱武一阵恐吓,朝廷使者惧怕之下,竟然真的把张觉拿下,把首级献了过去。整个平州上下,落入朱武掌控。

    对朝廷使者的懦弱鄙视不已,朱武让他和自己联名上奏张觉反叛,又派人把张觉的首级送给郭药师等人观看。这些曾经接受朝廷官职的辽国降将在见到张觉的下场后,一个个对大宋朝廷没了幻想,纷纷前来平州,向朱武表示效忠。

    对这些人没

    ——————请在明天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