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拜码头之旅
告别了倪元璐,刘慧明又去找工部尚书范景文要兵器铠甲。
范景文早就得知刘慧明的意图,刘慧明以为他会借故不见自己呢,没曾想他竟然一直在等着自己。
不过,他可没有倪元璐那么热情,刘慧明到的时候他正在签押房打瞌睡。
刘慧明看了一眼他,知道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加上现在又是下午,正是困午觉的时候,也不着急,默默地喝着茶等着。
范景文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北直隶河间府吴桥县(今河北沧州市吴桥县)人,风格和倪元璐大不同,倪元璐就像后世的上海男人,而范景文则是典型的北方人,大直男。
在这个社会,只要考中进士就会给家族带来极大的利益,光是接纳乡亲们的投献就能狠狠地发一大笔,但范老却不屑为之,在考中进士后就在大门上贴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公然拒绝乡亲们的投献请托,这六个字一直伴随他走到现在,更是为他赢得了“不二相公”的美名。
不过,老范同志可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他入仕以来,先从司法口的推官干起,一直干到河南巡抚,后来又到中央担任文选郎、南京兵部尚书、督察院御史等官职,这三十年他执过法、管过官、带过兵、打过仗,如今升任工部尚书,总览全国工程建造,算是文武全才了。
只是效果嘛,就差强人意了。他在临清当推官,后来临清被清军攻破了;他在河南当巡抚,河南成了流寇祸害最严重的地方。他担任吏部文选郎,选的都是道德高尚的官员,能力嘛就不得而知了。他带兵勤王、剿匪也仅限于军纪严明,于百姓秋毫无犯,至于战功嘛,历史上记载得比较少,反正没有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那么光鲜亮丽。
总得来说,他是一个政务强于军务,道德高于能力的官员,在太平时代为一郡长吏可尽展其才,在乱世就只能为君王尽节了。
其实大明还有很多这样的官员,崇祯要是任用得当,足以成为大明中兴的砥柱中流。可惜他们遇到的皇帝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这些人只得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党争上面,干实事嘛,只是副业罢了。
范景文眯了一会儿,总算感觉到了有外人的存在,突然睁开眼,看到对面一个光头佬也正在打瞌睡。
“你来了……”范景文咕隆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了。
“啊……啊?”刘慧明倏地惊醒,讪笑道,“刚才看到老大人睡得正香,就没打扰,结果我自己也睡着了。”
两人灌了两盏茶,总算驱走了睡意。
范景文终于可以正常说话了,“不知左司马莅临下处,有何指教。”
刘慧明忙道,“指教不敢,特意来向大司空大人求援。”
范景文明知故问道,“可是为了新军之事?”
刘慧明点头,顺便取出自己早已列好的清单递给他。
老实说,刘慧明不太看得上工部制造的产品,但眼下没有办法,夷陵的工坊生产的产品还没送到,只得先拿工部的将就用了。有免费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先用工部的家伙练兵,等夷陵的产品送到了到时候在换装就是。
范景文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棉甲三万副、长枪三万支、夏装三万套,另外还要弓箭、大刀、盾牌若干,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不悦地道,“你以为老夫是孙悟空啊,可以给你变。”
刘慧明笑道,“范老大人也读《西游记》吗?下官听说这是啊,难道不怕下官参你一本吗。”
“哼,老夫岂能怕你一黄口小儿”,范景文气哼哼地道,“你既然知道孙悟空,说明你也读过。”
刘慧明哈哈笑道,“老大人真厉害,我这黄口小儿在您面前耍心机,真是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啊。”
两人又斗了会儿嘴,刘慧明输得体无完肤,和这种经过八股文训练的士大夫论嘴上功夫才真是班门弄斧啊。
范景文道,“老夫知你在练兵,乃是从根本解决大明目前困局的办法,只是老夫一时怎能拿出这许多物事与你?”
“打个八折也行”,刘慧明道,“不能再少了,到时候闯贼或者鞑子打进北京来了,你这些东西可就便宜他们了。”
“你当老夫有东西故意不给你吗?”范景文怒道,随后又叹了一口气,“老夫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工匠都逃得差不多了,哪还有东西给你啊。”
“唉!你这司空大老爷也真是憋屈!”刘慧明也跟着叹了一口气,道,“你看你们现在,故宫都那么破旧了,你们也不修;官员没房子住了,你们也不建;官道能跑船,河道能跑马,也没见你们的人去整改;到处都是荒地也没人去屯垦;我就要这么点儿东西,你们都拿不出来,唉……”
刘慧明这一顿数落把个老头气得胡子都翘起来,指着刘慧明的鼻子,骂道,“好个黄口小儿,竟敢如此羞辱老夫,你,你,你……”
刘慧明也不理他,等他发完脾气才道,“你是不是说朝廷不拨银子,你就算想做也无能为力?”
范景文一瞪眼,哼道,“你知道就好!”
刘慧明道,“我当然知道。只是我不是工部的人,有好办法也不可能给你说的。”
范景文不屑地道,“你能有什么好办法?”
刘慧明想了想,道,“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事情,只要去努力都是可以想到办法的。比如我要的这些军械,其实不找你们,我也可以弄到,只是那样的话就显得你们工部无能了。”
范景文再次气结,等着刘慧明半天没说话。
刘慧明见他一脸的不服气,笑道,“你别不信,我现在有的是银子,你们工部没有,我可以向民间购买,大明这么多商贾,不信做不出这些东西来。”
“你到民间去买军械?”范景文冷笑道,“我看哪个嫌命长的敢卖给你。”
刘慧明嘿嘿一笑,“谁说我要买成品军械了,我分开买不行吗,比如买长枪,我在东家买枪杆、西家买枪头、南家买枪缨、北家买枪镰,拿来一组装不行吗?”
范景文一下就愣住了,良久才反应过来,摇头道,“难道朝廷诸公都是瞎子不成?”
刘慧明拍了拍桌子,道,“假如我再细化一下呢,假如我找陛下讨要批文,你觉得怎么样?”
“哼,笑话!”范景文哼了一声,语气明显不如先前有底气了。
刘慧明又假设道,“假如那些商贾愿意给朝廷纳税呢,并且愿意接受朝廷兵马的监督呢?”
“这或许可行!”范景文好歹也是大明精英,思维并没有传说中的士大夫那么僵化,他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关窍,刘慧明这一策如果能能成,好处是明显大于风险的。
只是这样的话,貌似真的没有工部什么事了呢。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当然不会让兵部丧失掉这么大一个权力,但一时又想不到让工部参与其中的理由,要是让工部来牵头,那他们就要有大量的资金来采购原料,但是做好的产品又是无偿地提供给了军队,这样一来他们永远都在做赔本的生意,谁也不会答应。
如果让兵部掏钱买呢?
这成何体统,庙堂高洁之地,如何能充满铜臭味?
刘慧明见他苦思良久,也想不出一个有效的落地方案,笑道,“唉,算了,不说这事了,我也就是说说而已,你不用放在心上。”
“此事容老夫祥加思量!”范景文又喝了口茶,语气已不像先前那样生硬。
刘慧明又等了一会儿,见他仍然在沉思,便提醒道,“哎,老大人,你又睡着了吗?”
范景文抬起头来,叹了口气,道,“都说刘德公不学有术,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随便一个计策就大有深意,老夫算是见识了。”
刘慧明心道你这到底是贬我还是夸我?
范景文又道,“你说得对,这事非同小可,现在也只能说说。”
刘慧明本就没心思帮他们工部改革,漏一手已经足够了。见他也不想讨论这个话题了,便重新回到主题上,直接问道,“老大人那到底能下官给多少军械?”
范景文起身拿出一份卷宗看了看,道,“老夫接到圣旨后就清查了库存,目前为止只有六千多支长枪,两千把大刀,至于棉甲嘛,倒还有一些,目前还没点出来,你都拿走吧。”
虽然心里略微失望,但刘慧明还是起身一躬到底,“如此多谢了。”
范景文伸手扶起刘慧明,叹道,“能看透大明目前困局的人很多,真正实心任事的人已经不多了,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又重重地叹了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送客茶,不等刘慧明反应就一挥袖子自己先走了。
“就这么走了吗?”刘慧明出了签押房,才发现天色已经不早了,工部衙门里已经空空荡荡的了。
“这老范,明显就是在报复我嘛!”刘慧明一边往外走,一边腹诽道,自己狠狠地奚落了他一次,他就故意撇下自己先下班,这老头年纪也不小了,心眼怎么这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