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上部 风云际会 七十 孔庭训反戈相向 张献忠舒城称王
    腊月末,潜山知县李令嘉带着衙役出城催征,城郊乡民苦不堪言,得知西营义军就在附近,当即发动暴乱,驱散衙役,活捉知县李令嘉,将其押送至西营张献忠帐前。

    张献忠下令将李令嘉斩首示众,又命人提着他的脑袋,来到潜山县城外叫门,然而守城官军却是城门紧闭,誓死不肯归降。

    眼瞅着年关将近,张献忠于是把老营设在潜山城外十里,准备等过完新年之后再做计议。

    崇祯十五年春正月,在新年的爆竹声中,香莲再次诞下一子,并为这个孩子取名嗣兴。

    休整近半月后,正月十一日,西营义军再次拔营起寨,集中兵力一举攻陷了负隅顽抗的潜山县城,大军入城,在汪兆龄的怂恿下,张献忠下令屠城。

    一时间,城中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潜山县被屠城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临近州县大小官吏及城中百姓惊恐之下,皆闻风遁走,西营义军得以兵不血刃进了全椒,随后直入亳州。

    至三月底,张献忠再次挥军南下,兵临舒城。

    舒城位于大别山东麓,临近巢湖。此时,城中并没地方长官,只由一个名叫孔庭训的参将带领一千官军在此镇守,另有早年曾做过翰林编修的乡绅胡守恒以临时招募的两千乡兵协防。

    见围城义军声势浩大,城中军民皆人心惶惶,然而孔庭训却不以为意,只留下城守材官李本高及一百官军与乡兵守城,自己则点齐一千人马出北门迎战。

    此时,张献忠正欲下令攻城,却见城门洞开,一支官军从中呼啸杀出,张献忠当即高举马鞭指向前方,环顾四周道:“鸟,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诸位将军,有谁愿立此头功?”

    定国抢前一步,拍马来到张献忠面前,抱拳言道:“父帅,孩儿愿往!”

    张献忠微微一点头,定国迅速策马赶至龙骧营阵前,把手一挥,高声喊道:“老靳!点齐一千精骑随我上!”

    话音未落,定国已然率先冲出了战阵。

    一千龙骧营精骑紧随其后,向着出城的官军发起了猛烈冲锋,官军多是步兵,人数又不占优,很快就被西营骑兵分割包围成了好几块。

    孔庭训见大事不妙,连忙下令撤退,哪知好不容易才撤到城下,却见城门紧闭,无论怎么叫城,也无人应答。

    原来这支官军军纪极其败坏,常在城中四处淫掠,舒城百姓不堪其扰,只待其刚一出城,胡守恒便立刻下令紧闭城门,任凭是谁皆不得开城。

    孔庭训气急败坏,下令攻城,胡守恒站在城楼上把手一挥,瞬间矢如雨下,城下官军死伤无数。孔庭训无奈,只得转向西门,谁知在西门也吃了闭门羹。

    眼见西营兵马越追越近,孔庭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残兵败将跪倒在地,向定国投降。

    定国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将孔庭训送至西营大纛前,请张献忠定夺。

    见到张献忠,孔庭训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高喊道:“末将孔庭训情愿归降,请大帅恩准!”

    张献忠一脸轻蔑道:“不知孔将军可有破城良策?”

    孔庭训直起后背,抱拳言道:“舒城城池坚固,不可强攻,惟有以冲棚穴城之法,方能够破城而入!”

    “敬帅,倒不如就让他们自相残杀,岂不有趣!”汪兆龄在一旁附耳低语了一句。

    张献忠听后,捋了捋自己的长髯,低头看向孔庭训,随即说道:“既然如此,本帅让定国率两千将士相助于你,若三日内攻得下舒城,就接受你的投降,如何?”

    “末将领命!”孔庭训本就看不起胡守恒的乡兵,又想着在张献忠面前显露一番自己的本事,自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夜,在得知孔庭训投降西营的消息后,留守城中的一百多名官军士卒,也在李本高、张虎、王显明、张明智等人的的带领下缒城而下,投向了西营。

    张献忠对投降诸人逐一盘问,在得知李本高为城守材官,张虎、王显明、张明智等人皆是下级军官后,当即对他们勉励了一番,随后命他们仍旧归入孔庭训营中,积极出谋划策,争取早日夺取舒城。

    次日清晨,天才刚蒙蒙亮,距离舒城北门不到五里的西营寨门便隆隆打开了,定国率领两千龙骧营精骑在后压阵,孔庭训则带着七八百降兵列于阵前。

    随着一声凄厉的号角声,孔庭训率先冲出战阵,身后众降兵以两百人为一个小队,推着四辆连夜用旧木船临时改装而成的洞车,徐徐向城墙下方进发。

    这洞车的原理其实十分简单,就是将旧木船倒扣过来,犹如一个巨大的龟壳,并在下方安装数个车轮,利用船底厚实的木板,抵挡城上的飞矢和檑木滚石。

    尽管守城军民不断向城下放箭,抛掷石块,但却始终无法击穿这四辆洞车上方厚实的木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子缓缓开至城墙下方。

    孔庭训见四辆洞车皆已抵近城墙,当即命令众降兵从车中取出掘城工具,以一百人为一组,每车分作两组,轮流作业。

    “大人!孔庭训那厮领着贼兵在掘城了!咱们该怎么办?”一名乡兵头目眼见城墙即将被洞穿,急忙匆匆上城禀报。

    “立刻让人多备土包、门板、桌椅,将贼兵掘城点四周包围起来!弓弩手在城墙及附近民房屋顶严阵以待!一旦贼兵进城,定让其有来无回!”胡守恒不慌不忙地下令道。

    “遵命!”乡兵头目拱手应了一声,赶紧下城布置去了。

    很快城中军民就被全部动员起来,不一会儿功夫便在四个掘城点内部,用各种杂物堆砌成一圈临时的防线。就在这时,城墙的夯土也被孔庭训的降兵凿穿,土块一点点从城墙上方剥落,一丝微弱的光亮也跟着从缝隙中透了进来。

    随着光亮的范围越来越大,聚拢在临时防线后准备应战的城中军民,情绪也跟着紧张起来。忽然只听“轰隆”几声巨响,四个缺口几乎在同时被降兵掘开。

    “弟兄们!随老子冲进城去!拿下舒城!”孔庭训将钢刀高高举过头顶,第一个冲进了缺口。

    李本高跟在身后,见孔庭训今日竟然如此神勇,与先前当参将时出工不出力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心中不禁暗自称奇。

    受到主将的鼓舞,众兵将皆纷纷弃了洞车,提起兵刃,向缺口内蜂拥而入。

    见此情景,定国忍不住扭头对身旁的祁三升说道:“没想到这孔庭训还真有两把刷子,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将军,是否要派兵前去支援?”祁三升顺口问了一句。

    定国摆了摆手:“不着急,看看再说!”

    “弓弩手,放箭!”见孔庭训带兵突入城中,胡守恒连忙朝着城墙和屋顶上方大喊了一声,顷刻间飞矢如蝗,入城的降兵由于失去洞车的保护,加上空间狭小,瞬间就被射死了不少。

    孔庭训一手顶着盾牌抵挡飞矢,一手挥舞着钢刀,指挥众人合力撞击面前堆积如山的杂物,但这些杂乱堆砌起来的土包和桌椅、门板却是各自犬牙交错在一起,一时半会儿间根本无法将其推散,而在守城军民一箭雨的攻击下,入城降兵很快就死伤了大半。

    再这样打下去,没多久就该全军覆没了,无奈之下,孔庭训只得率领残部退出缺口,连城墙下的洞车也都不要了,一路狼狈逃回阵前。

    “末将无能!未能拿下舒城,请定国将军治罪!”孔庭训单膝跪在定国马前,拱手请罪道。

    “将军辛苦,暂且收兵回营吧!等明日再战!”定国宽慰了孔庭训一句,随即下令鸣金收兵。

    城中军民见西营义军退走,亦不敢有丝毫懈怠,赶紧搬运土包填补城墙缺口,同时打扫战场,收集散落于各处的军械物资,以备明日守城之用。

    待至次日,孔庭训再次兵临城下,不过这回他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向城中射去了一封劝降书信。

    胡守恒从乡兵手中接过书信,展开阅毕,不禁冷笑一声,朝着城下大喊道:“狗贼!以为人人都如你孔庭训一般厚颜无耻么?”

    说罢,胡守恒吩咐属下端来火盆,当着孔庭训的面将劝降书信焚毁。

    孔庭训恼羞成怒,下令攻城,胡守恒毫不畏惧,亲自指挥军民据城死守,孔庭训率军猛攻了整整一日,非但未能攻下城池,反倒在城下丢弃了六百多具尸体。

    经过这两日的激战,孔庭训带来投降的官军几乎损失殆尽。

    孔庭训这边死伤惨重,舒城内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两千乡兵死的死伤的伤,能够继续登城作战的就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等到第三日,见削弱降兵的目的已经达到,定国这才下令靳统武率一千精锐出战,随孔庭训攻城。

    此时城内守军早已是精疲力尽,在这支生力军的攻势下,瞬间溃不成军,西营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登上了城头。

    四月初三,舒城城陷,胡守恒与残存的乡兵退入城中,依托街巷民宅与入城义军展开了激战。

    在巷战中,孔庭训手执一把钢刀冲在队伍最前面,接连夺下好几处乡兵的据点,眼看就要冲到县衙前,忽然一支流矢从侧地里飞出,径直射穿了他的脖颈,孔庭训吭都没来得及吭一声,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胡守恒带着残存的十几名乡兵退入县衙大堂死守,西营义军紧随其后,在靳统武的指挥下撞开大门,涌入县衙。

    在众乡兵的掩护下,胡守恒从县衙后院翻墙而出,本打算奔向南门突围,谁知竟迎面撞上了李本高的人马。

    经过一番肉搏,胡守恒被生擒活捉。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本高将孔庭训之死归咎于胡守恒,自是对其恨之入骨,命人将他绑在木柱上,露出肚腹,又命将士立于十步之外,练习投矛,可怜胡翰林腹腔上中了三十多矛,惨叫半日,方才气绝身亡。

    得知定国拿下舒城,张献忠大悦,于是将此城改名为得胜州。

    入城后,在汪兆龄的提议下,张献忠以老家陕西的古称,自封为秦王。

    舒城有位叫胡立浦的名医,为人忠厚孝顺,又经常给穷苦百姓免费看病,张献忠得知后,立刻派人将他召来,当场封其为丞相。同时设立六部,任命当地乡绅,原太仆寺卿濮中玉为礼部尚书,而吏部和刑部尚书之职则由张献忠自己亲领。

    舒城建政后,张献忠旋即发兵攻打六安,守将覃世勋因与知州朱谋赤有隙,见义军杀至,当即领兵杀进府衙,砍下朱谋赤的人头,开城投降。

    得了六安州,张献忠继而兵围霍丘,却是久攻不克。

    张献忠不愿在此白白消耗兵力,于是下令转向汪家集,撤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