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的英语成绩着实给大家带来了不小地刺激,不少人暗下决心,誓要超过他这个”第一名“。副班长李颖还正式的送上了一封”挑战书“,要与他做学习上的对手,彷佛要是赢不了姜斌,”副班长“都不能名正言顺的做下去似的。
姜斌一阵头痛,这剧情咋就变成了”青春校园文“呢?
日子还是正常的过,清华园里最热门的地方,要属学校的图书馆,尽管图书资料严重的不足,但是许多同学依然每天都去图书馆抢占座位和书刊。
大学对众人来说就是读书,早上六点不到,晚上熄灯之前,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学习。所有的人似乎都达成了共识,如此宝贵的时光实在不该浪费在除读书以外的事情上。
“挑灯夜战”那都是基本操作,更多的人都已经到了“自虐”的程度,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沉静在学习中,这些都是以后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当然,清大对这十年后的首批新生也是倾注了很多心思,配得是最好的教学设施,请的也是当下最著名的大师授课,以后的院士就有数位。
除此之外,大学有补助金,每个月发145元,还有4块钱的助学金,按照当下的生活标准,吃一餐饭只要两毛钱,在学校游泳池游泳是两分钱,坐公交车只要五分钱,补助金和助学金加在一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一笔巨款了!
只要你进了这个校园,国家就能让你无后顾之忧。
姜斌倒也没闲着,每天也是拼命的学习,甚至相比其他人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要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新拾起来,因为有了前世的铺垫,学习速度倒也很快。
可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没有书可看了,图书馆的资料缺失的实在厉害。有些书买都买不到,比如人工智能方面的书籍,这可是当下全球的热门方向,居然一丝资料也无;还有p/操作系统的相关书籍,这可是当下红的发紫,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的系统,可是现有的资料,找不到一丁点相关的信息。
没办法,姜斌只好找到系里的教授们,希望能从老师那里借来相关资料,然后手抄。可惜大多都是失望,由于停课多年,教授们手里也没有最新的资料,前沿的相关信息更是乏善可陈。
姜斌的学习劲头值得肯定,但是步子迈的似乎有点大,有些教授开始还点嘀咕他好高骛远,可是接触多次以后,才发现他肚子里确实有货。
一时让很多教授欣喜,觉得发现了个好苗子。
转眼又到周六,班级开会,当下政治学习也是比较多的,每周都要开会。
作为班长的曹景行在大家面前最先发了言,浓厚的陕西腔普通话逗得大家的哈哈大笑。不过,可以感受到,笑声中都是充满了善意和鼓励。
曹景行也有些无奈,说了好几十年,真的很难改过来,他是有些羡慕姜斌的,同样作为外乡人,出了开学的班会,来京没多久就学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也只能感叹“还是年轻人学习能力强”。
他哪知道,这是姜斌上辈子几十年的“学习成果”,早己经刻到了骨子里,普通话还用学吗?不是张口就来。要不是怕太过惊世骇俗,他都不会有“学普通话”的过程。
刚来学校的时候,看到刘建武和张继伟的态度,姜斌还会担心,像曹景行这样满口陕普的农村人会受到瞧不起,会被欺负。
后来,大家熟悉以后,他就打消了这样的想法,也许是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特别是上山下乡的经历,大多都以农村人为荣,反而更懂得互相尊重。
当班长做完发言,就进入到今天的正题了,要开始一场讨论。姜斌已经经历了一次这样的班会,流程很熟悉。
因为刚刚走过那段癫狂的岁月,很多同学在社会思潮的泛滥中迷惘、无所适从,不仅是学生需要这样的讨论,学校也是鼓励,有些真理真的是不辨不明。
“怎样认识我国的社会注意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一步自己怎么办?”班长上来就抛出了三个问题。
前两个问题虽然大的很,但最后一个问题又落脚到每个人的身上,很符合知识分子的那种,我虽渺小,却胸怀天下的尿性。
从题目来看,出题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班长话音刚落,40多号人就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十五分钟的自由讨论后,然后就是个人发言,没等班长点名,已经有不少人举手示意了。
前排的李爱国手举得最老高,看不见都不行。
”李爱国,你先来发言“,果然,班长点了这个积极分子。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立场,做好为社会主义制度献身的觉悟”,李爱国不愧是“爱国”之名,作为积极分子的他,首先就表达了自己既专又红的立场,非常正确的主流思想。
有了李爱国的发言,好像点燃了众人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言,从社会主义的根源,到发展,再到优越性,每一个角度都有人做阐述,全面而细致。
姜斌看着大家的热情澎湃,很受感染,彷佛真的心里年龄也变成了18。
“姜斌,你也来说说”,正在认真听讲的姜斌,没能逃过发言,被副班长李颖点了明,不知是否有意”报复“。
姜斌老实的站了起来,心想宏观的角度都被大家说的太多了,而且以自己的水平,创新肯定是做不来的,只能拿上辈子的口号来应付了,心里有了决定,便开口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多做贡献’”。
如果姜斌没记错的话,这句口号还是很有力度的,引起了全国青年的极大反响和共鸣,被当成了一个时代青年精神的象征。
这句话既合理,又不惊世骇俗,也没人说过,风险还小,正好由自己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