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4章 锦绣堆14
    车架行走在小路上,  车帘晃动间,早晨清新的空气悄悄钻进来,冲散车厢里暖暖的苏合香气。

    绿玉连忙伸手固定车帘,  怕冻到了体弱的主子。

    “不用,外头的空气很好。”

    “很冷呢,  您小心吹多了受寒。”

    寄娘挡住她的手“新鲜的空气虽然凉但让人觉得自己活着,  风一吹进来,灵台都清明了。”

    绿玉迟疑地松开了手,  转身拿了一条毯子“那您多盖一条。”

    寄娘接了。

    一行人到达隐法寺,迎客僧人引着寄娘入内“早课马上要开始,  夫人这边请。”

    寄娘双手合十微微行礼,  跟着他进了大殿,  仿佛的确只是来礼佛的。

    为了能和户部尚书的老母亲相遇,  寄娘前来佛寺没做任何清理场地的行为,只天不亮就动身,  要求参加寺庙的早课,早课后,  隐法寺的香客便渐渐多了起来。

    今日主持早课的是隐法寺的一位师叔照古,是个眉目平静的老人,结束后与寄娘单独聊了几句。

    “夫人虔诚,少有人如此清早前来寺庙,只为了参加早课。”

    寄娘浅笑“从前曾日日早经晚义,求佛静心,  如今想来倒是十分怀念,  得机会出门,便想来听一听师傅讲经。”

    照古念了一声佛,听她所说猜测她是心中有烦忧执念,  便说起一些浅显的佛道开解她。

    不想,寄娘竟然深谙佛经教义,与他相谈句句接得上话。

    “后院备了厢房茶水,夫人不如移步再谈?”照古难得遇到这样谈经论道的香客,心中起了好感,邀请她换个地方细聊。

    寄娘欣然应允。

    佛寺大殿没有煤炭,僧侣都是苦行,寄娘的确冻得手脚僵硬,她先去客房喝水换衣裳,暖和以后才抱着手炉前往照古相约的庭院。

    这是一处依山而建的步道,自下而上好几处亭子,朝着亭外看去,便是居高临下的山间风景。

    魏国举国信佛,佛教十分兴盛,与僧人论道是一件非常高雅深奥的活动。隐法寺有不少高僧,许多名士文人与高僧方丈结交,坐在这里聊天地变换,佛教道义,哲学伦理。

    寄娘既然被邀请过来,便是被照古认可了。

    她披着斗篷在亭中坐下,对着外面跟随而来的晔王之人微微颔首,那人转身下山进了寺庙,去等户部尚书老夫人。

    “夫人身子抱恙?”照古见她穿得严严实实,身边下人小心翼翼,询问。

    寄娘看着眼前云雾缭绕的山川,眉目都舒展开了,闻言不在意地说“自小体弱,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照古恍然“贫僧这里有一个方子,曾是为老友所寻,正是用来调理先天体弱之症,夫人若不嫌弃,可带回去请府上名医看看是否可用。”

    “高僧的方子必然好用,先谢过照古师傅。听师傅这么说,这位老友也是先天体弱吗?他如今身子如何?”

    照古脸上露出一份怅然“倒不是他本人,是他的女儿……”他看着远山出了神,低低叹了一声。

    寄娘顺着他的视线看着山景不再说话。

    “斗转星移,竟已经过了十年了……老友借贫僧四处云游之便,拜托贫僧为他女儿寻找民间治弱症的良方,贫僧将此托付放在心上,打听了几年得到这个方子,只是未曾交到所托之人手中……”

    寄娘耳边响起记忆里的声音“你爹爹已经托了隐法寺的照古师叔,那是位四处云游的得道高僧,天下之大,必有治疗弱症的法子,等照古师傅找来了药方,咱们愉乐也能健健康康地成人出嫁,安逸和美地过一辈子。”

    眼角突然滴下泪来。

    她抬手擦了,笑“一片慈父之心令人感动,后来呢……”

    照古摇摇头,不愿再说,只说“这青山万古,从不为人所移,世人渺渺,贪嗔痴念生出无数故事,然在青山面前,一切如蜉蝣朝生夕死,皆为虚妄啊。”

    寄娘拢了拢斗篷,轻声说“师傅不入世,看万般虚妄自然心静如水,然而红尘滚滚,纵然是蜉蝣也有一日的喜怒哀乐,身在其中,哪里能轻易挣脱。一人出世容易,人人出世难,所以小女觉得,大隐隐于市,入世沉浮百般锤炼,练就的出世之心才最为坚定可贵。”

    照古微讶“没想到夫人会有此种见地,这般想法的人实在少见,夫人心志极强。”

    “佛家讲生死轮回,然而人死为鬼,鬼亦是人所生,人的执念,鬼没有吗?轮回之中,善恶如何分,鬼魂执念是否会影响它的转世?如果影响,那曾经蒙受沉重冤屈的魂魄,他们去了哪里?”

    照古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个笑“佛家论生死的话题自古以来从不曾终止,人生来何处,死往何地,是我们每次论道都难以避开的话题,夫人说执念冤屈之人死往何处……人死烟消散,焉知这执念不是魂魄所有而是活着的人自己执着呢?”

    寄娘摇头,还要说什么时,看到晔王派来的人悄无声息地回来了,也就是说,户部尚书家的老夫人已经来了。

    她垂眼思索,不曾开口,一个小沙弥走了过来。

    “师叔,郑老夫人来了,想邀请您前去讲经。”

    照古颔首,看向寄娘“郑老夫人几日前便约了今日讲经,是贫僧与夫人论道兴起,忘记了时间,夫人见谅。”

    寄娘不介意地笑笑“早课听师傅讲经意犹未尽,不知是否介意小女一起前去?”

    照古犹豫了一下,说“众生平等,讲经本就不限听者,只是郑老夫人许有一些规矩,夫人先随贫僧一起吧,若有不便,寺内风景尚可,夫人可以四处走走看看。”

    寄娘笑着说好,十分随和。

    两人慢慢下了山进了寺庙,郑老夫人听说照古和山上论经的客人一同前来便没多想答应了,等见到了才知道,这位客人竟然是个年轻女子,还是晔王府的夫人。

    但许是有前面照古师傅的背书以及未见其人时留下的印象打底,她对寄娘的印象挺不错,并不曾因她妾室的身份而有什么不好观感。

    寄娘今日的目标就是她,自然又加倍哄她欢心,顿时,两人相处十分和谐,甚至越相处越愉悦欢快。

    照古讲经结束离开,郑老夫人还舍不得寄娘,邀她一起去前殿拜佛求签。

    老夫人运气不好,抽中了一支中等、一支下等签,寄娘拿了签文换个角度帮忙解读,让忧心忡忡的老太太顿时心情明朗,只觉得寄娘说得极对。这不祥的签文换个角度看就是上天预警,提醒她全家要小心避开麻烦,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了太多。

    虽然魏国举国信佛,但是像寄娘这样熟知经书,还能和老太太观念“契合”的年轻人实在太少,老太太见了寄娘就觉得遇到了知己。

    中午吃斋,老夫人又邀请寄娘一起用膳。

    直到午饭后,老人需要午睡休息,寄娘这才抽空离开。

    “主子,您也去歇歇吧,哄老太太累了这大半天。”

    寄娘朝着外头走“在府上日日歇着,有的是时间。现在在外头的时间过一刻少一刻,哪里舍得睡过去呢?”

    她回到刚才论道的山路上,一边看景一边缓缓往上走。

    这里人烟稀少,只有几位高僧会邀请人上来,在这里可以肆意享受自由的空气又不会被人打扰。

    她身子的确弱,只能走到早上那个亭子就走不动了,勉强自己怕适得其反,她便依旧坐进了亭子。

    此时是冬日的午后,山上阳光正好,寄娘托腮半靠在石桌上,迎面晒着太阳,微微合眼,周身暖洋洋的,昏昏欲睡。

    半睡半醒间,一道不似凡间的清灵之乐在山间响起,箫声纯净空灵,如天边而来,清涤灵台,让所有的凡俗困扰一散而光。

    寄娘想醒来看看哪里来的箫声,但是又舍不得起身,就这么半睡着,听着这干净清透的乐声,仿佛世间污秽都涤荡一清。

    箫声徐徐而止。

    寄娘眼睫动了动,不舍地叹了一声。

    她没有睁眼,也没有起身探寻吹箫之人,只把这短暂的箫声当成一场美好邂逅,心中虽然遗憾乐曲戛然而止,但不做强求。

    她依旧靠在石桌上打瞌睡。

    不知睡了多久,朦朦胧胧间,有说话声自上而下传来。

    同样打着瞌睡的绿玉醒过来,忙往外头看了一眼,快步走到寄娘身边“主子,山上有人下来了。”

    “这是佛寺的后山,自然会有人来往,不必在意,我们只管自己就好。”

    绿玉点点头,陪侍身旁不再开小差。

    “施公子的箫声越发脱俗空灵,我等出家之人恐怕都比不上公子心境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山路上传过来。

    “方丈过誉,我一个散漫的闲人,腹内空空,无甚大志,万般不上心所以才曲音空涤,无甚感情。”

    “但凡懂点音律的人,都难以赞同公子这般自谦自贬。凡俗人世,有几个能如公子这般真正宁静淡泊?心念一杂,曲音就有了烟火气,七情六欲的乐曲也能有千古名曲,但空灵如梵音的曲子,百年难寻。”

    “简单一曲,能觅方丈这样的知音,很是值了,下一回有了新曲,晚辈再来寻方丈共赏。”

    老方丈高兴地笑起来“好好好……”

    寄娘回头,看到一个僧侣袈裟长袍和一个青衫灰色披风自上而下缓缓走下来。

    青衫人身材高瘦,仪范清泠,与方丈知音相谈甚欢,眉宇间还带着浅浅的笑意,眼睛随意一扫山边风景,看见了亭子里的女眷。

    身形一顿。

    方丈顺着他的视线看过来,也对寄娘几人感到面生。

    寄娘拢了拢斗篷,起身走出去,对着方丈双手合十微微行礼“方丈。”

    “女施主。”

    寄娘浅笑“今日受照古师叔邀请上山赏景,被这冬日山景吸引得不舍离去,午后便又过来坐了一坐。”

    “原来是照古师弟的客人,我们打搅施主了。”方丈恍然,单手竖在身前对寄娘微微歉意地躬身。

    寄娘忙避开回礼“方丈太过客气,是小女唐突才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刚才的箫声……小女听得意犹未尽,仿佛又上了一堂早课,受益匪浅。”

    方丈笑起来,看向身侧的青衫年轻人“施公子的箫曲的确无人出其右。”

    施牧对寄娘微微颔首浅笑“多谢夫人赞誉。”

    方丈讶异,仔细去看披着斗篷看不清发饰的寄娘,看了好几眼才发现眼前的女施主似乎的确是妇人束发,因她自称“小女”,他下意识以为这是哪家未出阁的小姐。

    两方人彼此寒暄结束,又客气了一番,就此别过。

    寄娘又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儿,估摸着郑老夫人快要醒了,这才起身回去。

    郑老夫人午睡后要去赏寺中腊梅,寄娘借口自己也正想去看,与她结伴同行,两家人凑在一起赏梅观景,正好迎合了老人家爱热闹的性子,今日这礼佛,郑老夫人前所未有的愉快。

    回府之前,寄娘回厢房收拾东西,遇见一个小沙弥,随口打听了一句“今日遇见方丈与一位公子在亭中吹箫,不知是哪家相公,技艺如此高超?”

    这位施公子果然在寺庙人人皆知,小沙弥不用细想就立刻说“您遇见了施牧施公子吧?他是方丈的忘年交,擅长乐理,尤其是吹箫,他是鸿胪寺施大人府上六公子,不过素喜闲云野鹤,不为京城人所知。”

    鸿胪寺……主掌外事,当年夺回国土两国和谈,前往边线的鸿胪寺大夫铜唇铁舌,辩得燕国大使步步后退,与赵建炎一文一武,不让国家寸毫利益。

    如今的鸿胪寺大夫不知换了几任了……

    寄娘暗叹,给了小沙弥一块赏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