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蜀知道,皇上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肯定是不想皇后有诸多猜疑的,所以才压着火的,尽量都在忍着。
相比皇后的困境,太后眼下也是心里烦躁的坐卧不宁,长吁短叹的在一池锦鲤鱼池边的亭子里,满脑子打转转的做着下一步的打算。更或许,也是最后的挣扎了······
太后知道,虽然皇帝是她一手亲自调教着长大的,自从皇帝登基一路过来数年,也都很少有反驳她的意愿,这倒是叫她安心不少。
可太后自己也很清楚,就因为皇帝很少逆她的意,这几年她确实瞒着皇帝,在朝中暗中布置了不少自己的势力,更甚至有朝中和军中都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手。
尽管事态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的地步,但太后还是一个劲儿地认为,她做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她自己才做的,而是为了闫氏一族后代有望,她只能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不停安慰着自己。
哪怕终有一日被皇帝发觉了,她想着皇帝也是会念在是她一手带大了他的那点母子情分上,定会理解她的一番苦心经营的。
只是·····那一天会来的迟一些吗?她还有再给皇帝解释的机会吗?
太后在亭子里坐了一中午,始终愁眉不展又心慌。
近来,发生的好些个事儿和皇帝最近的动向,都叫她心难安。
这回,看来她真要痛下决心了才行。
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和殊荣,她不得不狠下心了,否则,苦心经营了这几年,岂不是都白费了吗?
起身回到寝殿里,叫宫女备好了笔墨之后,就将身边伺候的人全都屏退下去,自己亲手给宫外的人写了简单的几个字,准备好就放了信鸽出去。
皇帝虽然到目前还没有明着对她怎么着呢,但最近在早朝上频出的口谕诏令,让太后已经感觉到,皇帝肯定是有所发觉了,更甚至,有些事都已经开始防着她和皇后了。
太后深感不安,不得不早做准备了,或许,能保住皇后之位,也算保住了她闫氏一族的兴衰吧。
这也是万不得已才给自己留出了足够的退路,或许,那条路可能会用不上,但也不能自断了退路。
自皇后走后,皇帝也没了心思再批阅奏折,不得不说,眼下馥兰郡主的事也算是件很棘手的事,还需得考虑周详谨慎处理才行。
至于那个淮安王,皇帝一手肘抵在眼前的桌案上,手捏着眉心叹气,此人心高气傲,向来眼高于顶,从不服软,哪怕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面前,他皆是如此。
俗话说功高震主,皇帝想起淮安王当年在辅佐自己登基后,毅力承担起城阳州的治下大任,确实也立下了不小的汗马功劳,这也就成了他足够胆大狂妄的正当理由。
想当年,皇帝在刚登基那时,由于前朝动荡不安,边境一些小游牧民族还经常性的起兵造反来犯,致使多地都有不少乡绅恶霸依靠自己在当地的财力和影响,开始集结造势,个个占山为王称霸一方,这让当地的民众深受迫害苦不堪言。
但朝廷当时也刚刚经历了改朝换代,朝中大臣又各抒己见,各谋心思,以至于新制度也推行的步履维艰,再加上前朝的腐庸无能,国库里更是亏空的一塌糊涂,皇帝当时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财力物力来镇压叛乱。
当时的城阳州,可谓地域广茂,形势复杂多变,治安管理难度那绝对是空前的,当时能担此大任的人并没有几人。
此时,只因在淮安当地也算是官阶最高的淮安王,正担任淮安郡的郡守一职,此人虽生性耿直,但却也办事干练,手段强硬,从不拖泥带水,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
不过,他对当地的治安和民生管理上,确实做的井井有条,百姓也相对的安定不少,这倒是和附近相邻的两个郡,楚郡和荥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荥阳和楚郡的地界上,更多的却是随处可见四处流落的乞丐和老弱病残,要么就是光天化日打杀抢劫的山匪路霸和盗贼,这让当地的父母官很是头疼。
并非是他们不作为,只是形势太过恶略,人口太复杂,迫于朝廷的财力人力有限的窘况,那些地方官根本没能力下大力气去整治,基于此,地方恶霸的乱象就越来越严重了。
所以,皇帝这才大力提携了一郡之首的淮安王,封为一等楚国公,条件便是划下了荥阳、楚郡和淮安郡三郡的地界交于他治下管理,与此同时,也就相当于是明着应允了他可以画地为王的独一份儿尊崇了。
不过,这楚国公还真就没有叫皇帝失望。
果然,在不出两年的大力整治和管辖中,三郡的民生和治安确实大大的叫皇帝松了一口气,民风安定了不说,当地的农牧产业也在突飞猛进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这在当时朝局还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已经是很明显的突出典型了。
皇帝也不得不承认淮安王的手段和能力确实有,而且,当时朝中也正是用人之际,他也就不得以继续一路的优待政策扶持,也就由着淮安王的气势越来越强盛了。
直到三皇子安辰羿满十六岁后,也该到御封亲王的时候了,皇帝几次曾想立他为太子时,却遭到了太后和皇后的极力反对和威胁。
一波三折几经阻挠后,终在安辰羿二十岁时,皇帝毅然决然的亲封他为梁亲王,这也让淮安王看到了皇帝对那个三皇子和其他几位皇子有大不一样的偏袒,加之安辰羿本就出众的才华和人品,淮安王便定然想要将爱女馥兰郡主嫁于安辰羿为妃。
皇帝还以为只要以此既能安抚了淮安王,且那馥兰郡主和安辰羿也正好是青梅竹马,且两人都情投意合很是满意,在皇帝看来,这样一来既能凑成一对和美姻缘,又一了自己对这个儿子的愧疚。
可却是天不随人愿,原本还交代礼部准备好了给二人定亲的礼单,就等安辰羿从南垸督察水灾回来后,就着人前去西域都护府上提亲的。
结果,皇帝没想到安辰羿此去非但没能及时回来,还就因为他早就表露出了要立安辰羿为太子一事,害得那个儿子差点搭上了性命,至于提亲一事自然就被搁置下了。
·····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