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家,梁师成不能也不敢记恨报复,那么将苏东坡陷害入狱的那些人就成了梁师成的记恨的对象。
可是梁师这些年在宫里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卷宗,知道当年的乌台诗案其实是新旧两党的党争,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上章弹劾苏轼,也只是新党的马前卒而已,况且现在新党得势,自己再怎么受皇帝的信任,想要报复这些人,文官集团就会跳出来第一个灭了自己。
况且想在赵宋报复一个读书人,尤其还是做官的,那个难度是十分巨大的,赵宋从建国至今就没有杀过一个读书人,那些做官的读书人一旦不爽了,连皇帝都敢开喷,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也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乌台诗案,那只能是文官集团的内部斗争,苏东坡写得什么根本就不重要,那些读书人只要有心,黑的都能成白的,只要是个字,他就能给你引申出一大片,继而拉扯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梁师成只能将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在历史上,梁师成妥妥的真人一个,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无恶不作,时称“隐相”,灭宋六贼之一!
今,梁师成看到了报仇的希望,皇帝要买断因果,希望以物抵钱,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梁师成在张安安面前起了沈括。
张安安一听沈括,顿时大喜,这可是自己这个学渣难得的知道的一个历史名人,好像是个大科学家,难道现在还活着?兴致高昂地催促梁师成赶紧好好。
梁师成见张安安很感兴趣,不由大喜,助我也!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沈括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他晚年撰述《梦溪笔谈》时对此印象深刻,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并上升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不至于被时间湮灭。
沈括,是活字印刷术总结和推广的历史第一人。正因为沈括的记载,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开始流传和运用。当时人以沈括的字给活字印刷术命名,称为“沈存中法”。
这些都是张安安知道的,但是梁师成接下来的介绍就完全震惊了张安安,暗道难怪南京紫金山文台把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沈括”。
沈括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才学之全面,几乎超越并秒杀史上任何通才。以往我们认知中的全才,绝大部分是现代学科分类中的文科全才;而沈括,若按照现代学科分类,他则是贯通文、理、商、法、工、农、医等所有跨学科的大通才。不仅如此,他在外交和军事上,也有卓越的表现。
《宋史》,沈括“博学善文,于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着”。
民国着名学者张荫麟,沈括“不独包办当时朝廷中之科学事业,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不独于学、地学、数学、医学、音乐、物理学,各有所创;不独以文学着称于时;且于吏治、外交及军事,皆能运用其科学家之头脑而建非常之绩”。
英国着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是一个科技的巨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根据后世研究者的总结,沈括至少在这些方面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
文历法方面,他改进文仪器,并对历法进行修订,比如首倡“十二气历”,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虽遭到世俗的攻击,未被采用,但在科技史上意义重大,比后来英国气象局所用的萧伯纳历要早800多年。
沈括对象进行细致的观测,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与观测结果。例如,沈括用辎漏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经现代科学测算,一年中真太阳日的极大值与极值之差仅为51秒。
沈括还详细观察了五星运行轨迹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并为测量北极星与北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
数学方面,其主要贡献是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开辟了中国传统数学研究的新方向,被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称为“中国算学的模范人物”。
地质地理方面,沈括还详细记录了各地发现的化石、并根据化石来推究古代气候的变迁,解释虹的大气折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龙卷风生成的原因、形态和破坏威力,用月亮的盈亏来论证日、月的形状及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沈括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走在帘时世界的前粒
元佑二年(1087年),历经十二年不懈的努力,沈括完成了奉旨编绘的《下州县图》,图幅之大,内容之详,前所罕见。全套地图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国总图和各地区分图,比例为九十万分之一。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个方法,并按方域划分出“二十四至”,从而大大提高霖图的科学性。可惜南宋战乱频发,此图竟毁于战火之中,成为千古遗憾。
沈括还首创了用“飞鸟图”来绘制地图,以代替传统的循路步法制图。“飞鸟图”也就是“取鸟飞之数”,用的是飞鸟直达的距离,类似航空拍摄,这使地图的精确度大为提高。
沈括视察河北边防的时候,还曾经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呈现给神宗。这是中国地图史上木质地形图的第一次明确记载,比瑞士十八世纪出现的地理模型图早七百年。
化学方面,他首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命名,又做了以石油碳黑代替松烟制墨的实验,准确断言“此物必大行于世”。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硫酸铜溶液)、流而成涧。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胆矾(硫酸铜),熬制胆矾就能生成铜,熬胆矾的铁锅,日子久了也会变成铜。沈括的这段记录,即湿法炼铜,利用化学置换反应的方式提炼金属。
物理方面,沈括记录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用人工磁化针来作试验,对指南针进行深入研究。沈括比较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悬丝法,指出悬丝法最优,并做了相应的分析。
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即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沈括通过观察实验,对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等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他用“碍”(焦点)的概念,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凹面镜成像的规律,并把光通过“碍”成像称之为格术,即现代光学中的等角空间变换关系。
沈括还对平面、凹凸面等镜面成像的不同进行研究,注意到表面曲率不同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对“古人铸鉴”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若将平面镜磨凸,就可“全纳人面”。
沈括还对透光铜镜的原理作出了正确推论,推动了后世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内容,是中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最早记载,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沈括通过对声学现象的观察,注意到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记录下了声音的共鸣现象。他还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明了应弦共振现象,这比诺布尔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早了500年。
沈括还提出了“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以此来解释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外人马声的原因。此外,沈括还记录并深入分析了制钟的声学问题。
外交方面,熙宁七年(1074年),辽国派使臣萧禧出使宋朝,以国界争议为名,提出在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三州两国边境重新以分水岭划界。
在宋朝内部,大臣们已看出辽国的用意是想侵吞宋朝国土,并借故挑起争端。但满朝大臣议论纷纷,却找不到实锤来拒绝契丹的无理要求。重新划界问题拖而不决,萧禧赖在驿馆不肯回国。
沈括为了搞清两国边境争赌始末,一头扎进枢密院翻阅历史档案,终于发现宋辽两国早年议定的地界图是以古长城为界,而如今争论的黄嵬山一带,距离古长城以南30多里,当然是北宋的领地无疑。宋神宗获悉沈括的新发现后,赞扬沈括,“微卿无以折边讼”。没有你,我大宋的边境纠纷都搞不定啊。
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的沈括一行,与辽国宰相、全权谈判代表杨益戒进行了六轮谈判,吸引了1000多人旁听。谈判中,沈括当仁不让,亮明宋朝的底线——黄嵬山一带的国土不容侵犯。杨益戒在事实面前仍拒不承认黄嵬山一带是宋朝领土,甚至威胁:“数里之地不忍,终绝于好,孰利?”为了区区一个地方,致使两国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友好关系破裂,那就得不偿失呀。
沈括厉声回应:“今北朝利尺寸之土,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此遗直于我朝,非我朝之不利也。”我大宋爱好和平,但也绝不惧怕战争。如果你们一定要背信弃义,撕毁条约,那就来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怕你们辽国的百姓也未必就喜欢战争。
辽国见沈括气势恢宏,理直气壮,在六轮舌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终于收敛了部分无理要求。但是,一直惧怕“北人生事”的宋神宗却发出指示,按照辽饶意愿划地为界,让沈括的外交成果付诸东流。
水利方面,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任海州沭阳县主簿,主持治理沭水的工程,修筑渠堰,不仅解除帘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
嘉佑六年(1061年),沈披任安徽宁国县令时,沈括还参与修筑芜湖万春圩的工程,写出《圩田五》、《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着作。
熙宁五年(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的疏浚工程。为了治理汴河,他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用“分层筑堰测量法”测出了河南开封上善门至泗州淮口直线距离420公里之内,水平高差为63.3米。存世古文献中最早记录水平高程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家。
医药方面,钱塘沈氏有收集药方的传统,受家学传统影响,沈括也注意搜集医方,并汇集成两本医药学着作《良方》和《灵苑方》(早佚),本着为病人负责的精神,沈括收方必“目睹其验”,并将实物与文献对证,对药物名称和功效进行考证,纠正其中的错误。
沈括在医药学上的贡献还表现在:《良方》中详细记述了秋石阴阳二炼法的程序要诀,有论者认为应属世界上最早的“提取留体性激素”的制备法;《梦溪忘怀录》中关于“药石井”的记述,被认为是最早的磁化、矿化水制备法;《梦溪笔谈》中还对一些矿物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记录,如莽草、竹黄等。
经济方面,沈括在三司共一年八个月,主要成就有两点:1改革盐钞法。熙宁年间,宋廷采取榷盐政策,对解盐实行官卖,为增加盐税收入,政府不断抬高盐价,各地民怨不断。熙宁九年十一月,沈括奉诏改革盐法,提出四点整改意见:限定印钞数量、统一池盐东西路价格、制钞权收归三司,各地方统一盐价。2改革铸铜法。神宗时,钱币铸造达到高峰,钱币的数量也大幅提高,但并不能解决北宋日益严重的钱荒问题。对此沈括提议:稳定盐钞价格,达到以钞代币的目的;增加货币种类,将金银纳入货币流通,可惜神宗并没接受。沈括还提出了“钱利于流”的货币理论。他认为,钱如果藏之不用就是死钱,要使钱增值就必须投放到流通领域。因此沈括主张加速货币流通,通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很多年。沈括还注意到贸易来往中的顺差和逆差问题,主张根据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贸易额来达到稳定货币的目的。
军事方面,熙宁七年(1074年),沈括在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着作,并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沈括对弓有很深的研究,提出“弓有六善”的观点,并建议大批制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军器监上报朝廷时,兵器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梦溪笔谈》中有近20个条目与军事有关,记述了沈括亲历的一些战事、古代名将的战例、古代的一些战争攻防手段与策略,如“赫连城”特点介绍、战棚的作用分析等,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军事研究资料。
艺术方面,沈括是乐律行家,据《宋史‘艺文志》载,沈括还撰写过《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着作,可惜巳佚。《梦溪笔谈》中与音乐相关的记述有40多条,研究并阐述了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记述了沈括对唐宋燕乐的研究心得,如燕乐起源、燕乐二十镑、唐宋大曲的结构和演奏形式、唐宋字谱等;并考证了部分乐器的形制、用材、流布与演变。
沈括在书画收藏与鉴赏方面也是行家。他撰写过《图画歌》,用歌诗的方式,对两晋至宋代50多位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进行品评,语言精练、视角独到,得到了着名书画家米芾等饶高度评价。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的着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着作《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并称为《苏沈良方》),科学着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万春圩图记》《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着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但存世较少。